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废弃荒滩上建起“人工湿地”

admin 2009-05-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从垃圾成堆、臭气熏天的废水坑到绿柳成荫、水波荡漾的“人工湿地”,11日,在黑山县段家乡蛇山子村,记者亲眼目睹了当地村民历经两年多将“腐朽”化为的“传奇”。
  从垃圾成堆、臭气熏天的废水坑到绿柳成荫、水波荡漾的“人工湿地”,11日,在黑山县段家乡蛇山子村,记者亲眼目睹了当地村民历经两年多将“腐朽”化为的“传奇”。
  蛇山子村地处黑山西南,毗邻北镇市,是一个拥有8815亩耕地、1025农户、3800农业人口的大村。在村东头,有个自然形成的大水坑。今年44岁的村民孙继军说,自打他记事起,水坑就成了垃圾堆,村民的生活垃圾都往这里倒,谁家有个死鸡死鸭的也扔到这里,牲畜家禽的粪便满坑都是……总之,凡是能扔的东西在这里都能找到。时间久了,臭气难闻,连扔垃圾的人都不敢靠近这个水坑,在10多米远外就把垃圾丢过去。夏天水坑内冒着气泡,一旦下雨,污水溢到土路上,泥泞不堪,村民们都得绕道走。村民李先生就住在水坑西侧,提起那段日子,他直言“一年四季开不了窗户。”
  2005年年底,蛇山子村向市环保部门申报创建省级环境优美村,治理这个水坑成了当务之急。在村委会领导的动员下,村民们主动出力,清运垃圾,填平洼地,到2006年年底,废弃的垃圾坑初步展现了洁净的容貌。蛇山子村的做法得到了市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其争取环保专项资金25万元。这些年,当地又陆续投资150多万元进行生态修复,将水坑变成占地200亩的污水氧化塘,即将雨水和生活污水通过道路边沟回收至污水氧化塘,在经历太阳暴晒、水草净化等湿地作用的过程后,实现水体的清洁。村委会在氧化塘边栽植了柳树,修建了凉亭,氧化塘中间正在修建假山。看着现在的景致,李先生笑着说:“现在我家的位置成了蛇山子村最好的地段。”
  据市环保局生态处的负责人介绍,作为环保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环保攻坚惠民”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锦州地区共有经过人工改造的湿地600亩。除蛇山子村外,北镇市罗罗堡镇罗罗堡村的300亩人工湿地是经废弃的荒滩改造而成的,其余的100亩分布在北镇市柳家乡柳家村、凌海市阎家镇阎家村等地。这些人工湿地累计投资600万元,其中环保部门投入专项资金100多万元,其余为当地村委会自筹。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