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的“绿色屏障” 本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工业要发展、经济要发展、生态建设更要发展,我们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我们要绿色GDP的增长、我们要可持续发展……。“大搞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山城”,成为八十年代后期本溪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
森林围城:建设本溪大公园
为了提高市区的生态建设水平,早在1988年本溪市就在城市近郊区实施的全市最大一项生态工程--环城森林公园建设,也是这项工程被国家评为第一批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项目。市委、市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对200.86平方公里的市区周边开展环城森林公园带建设,并集中3年时间建设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绿工程,速度提高了城市的绿化水平,改善本溪生态环境。据统计,全市3000多个单位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初步建成“一山三湖一沟”等十大景区、58个景点和140余项设施,共造林8万亩,植树2368万株。通过工程造林和封山育林,在城市周边建成了宽10公里、长20公里的环城林带,初步形成了森林环抱城市的森林围城格局。
森林建设:推进兴林富民
本溪林业资源占国土面积的79.2%,既是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又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本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从1998年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依托资源优势、建设林业强市”的兴林富民目标,10年来三届市政府分别确定了“95723”、“94746”和“95716”(到2012年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9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5%,活立木蓄积量达到5600万立方米,年林业产值实现120亿元,农民涉林收入占其纯收入的60%以上)的发展目标,紧紧咬住以造林绿化和资源保护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不放松,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村镇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小矿点植被恢复和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10年来共投入造林绿化资金20多亿元(含财政投入和社会性投入),造林160.5万亩(其中耕地退耕还林7.3万亩),建设绿色村庄289个,绿化公路739公里,绿化河道1000公里。
森林进城:生态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
在市区绿化工作中,本溪市把森林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力军,赋予了重要地位,按照沿路绿化带、沿河景观带、沿山林成带的发展目标,在151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做到点、线、面结合(点上抓绿化重点工程、线上抓沿河沿路绿化、面上抓园林式城市广场、庭院单位、园林小区),平面与立体相结合,增绿与补绿相结合。近年来先后改造了三大公园(望溪公园、儿童乐园和本溪动物园),建设了6个转盘,新建了8个广场和23处以绿化为主的游园,每一处都是乔灌草相结合,以乡土树种、大树进城为主。还对100多个住宅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对新建和改建的90个小区实施绿化建设,有90%以上小区建设了街心绿地和小游园。五年来总计投入3亿多元,栽植各类树木120万株,新增绿地260万平方米。
森林城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本溪作为沈阳中部城市群的“后花园”、辽宁的“水塔”和“绿色屏障”,一方面要继续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态产品服务,同时又要实现自身的经济腾飞、社会进步。而解决好生态环保与经济建设这一历史性课题,就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本溪的生态环境治理、森林城市建设,不仅仅是改善本溪人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变本溪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本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建设,在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坚持城乡绿化协调发展,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本溪山水环抱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积极发展各城市组团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实施本溪“森林围城”和“山水城市”建设战略,努力构筑“青山、碧水、绿地、蓝天”景观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3.8%(位居全省首位),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8.12%,绿地率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江河绿化率80%,公路、铁路绿化率达到86%,城市绿化乡土树种使用率99%以上。初步形成了“外围森林环抱、内部绿化成网”,结构合理,功能高效,景观优美,特点鲜明的城市森林体系。
木有本,本固枝荣,是森林孕育了本溪;溪有源,源远流长,是森林造福了本溪;森林,本溪之肺,使使本溪这块“生态绿洲”更加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