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山西太原规划将建城市轨道交通 省市区政府搬迁

admin 2009-03-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昨日,太原市规划委员会2009年度第一次全体会议全票通过《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绘出未来太原发展面貌。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评价此次总规“准备充分,理念先进”。


太原市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昨日,太原市规划委员会2009年度第一次全体会议全票通过《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绘出未来太原发展面貌。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评价此次总规“准备充分,理念先进”。

  太原60年

  四次编修城市总规

  太原市新的城市规划确定太原市的城市性质为:山西省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

  由此,太原市城市主要职能确定为:国家煤炭能源服务中心、煤炭商品交易中心;国家重要的煤炭科技创新基地、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黄河中游经济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山西省旅游服务基地;山西省文化娱乐中心。

  据了解,解放后太原市共进行过三次城市总体规划编修和两次调整,分别为第一版(1954—1974)、第二版(1983—2000)、1989年对第二版的调整、第三版(1998—2010)和2004年对第三版的调整。这一次是第四次编修。

  而太原市的城市性质也随着每次的总规编修都有不同定位,城市布局也随着城市性质确定。

  太原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太原的性质为,山西的工业区中心,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二版确定太原性质为,山西省省会,全省科技、文教中心,以冶金、机械、煤炭、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1989年到1991年总规调整,城市性质为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中心,以冶金、机械、能源、化工为支柱的重工业城市,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

  第三版总规确定太原市的城市性质为:山西省省会,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2004年调整时,城市性质没变。

  规划专家表示,现行的《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0)在指导太原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提前实现。行政区划的调整、太中银铁路、石太客运专线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太原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太原市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修。

  2007年5月,太原市组成了由市长担任组长,70余部门参与的规划修编领导组。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太原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操作。2008年4月,规划纲要方案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技术审查,并于当年六七月份向太原市人大、政协进行了专题汇报。

  昨日,太原规划委员会通过《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将上报省政府和国务院批准。

  划分三级商业中心

  按照规划,太原市将建三级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分别是市级中心:老城、长风、武宿;市级副中心:北营、旅游服务/奥体中心。分区中心:迎新、下元、朝阳、晋阳湖、小店、小店南。

  市级中心中,老城中心以柳巷、钟楼街、迎泽大街为核心。逐步弱化行政职能,形成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辐射全省的商业中心。长风中心将位于主城南部,汾河以东,重点建设现代商业设施,通过建设市行政、文化中心和配套服务设施,带动河西地区发展。武宿中心,搬迁机场后在原址建设新城中心,培育金融、中介、会展、咨询等生产性服务职能。

  根据规划确定的城市中心体系,太原市将不断完善中心城区的商业金融设施体系。

  重点在鼓楼街、柳巷、钟楼街等街道组织步行商业街,优化购物环境,形成具有传统特色的综合性商业中心,在保持特色餐饮、娱乐设施的基础上,长风商业中心继续推动大型综合商厦、大型综合超市的建设,构筑城市南部的现代综合型商业中心。结合新城生产性服务中心建设,配套建设零售、餐饮、娱乐设施,形成服务新城的综合型商业中心。

  加强居住区级和社区级商业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减少对居民的烟尘、噪声等方面的影响,新建、改建住宅小区,须按建筑总面积的5-7%规划配套商业网点。

  分类引导市场合理布局,推动各类专业市场向外围搬迁,结合环城高速公路、铁路站点等门户设施合理布局。加快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建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三个市级文化中心

  中规院专家介绍说,此次太原总规确定城市性质,最初没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这一句,后来考虑到太原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综合多方意见才在城市性质中增加文化的内容。

  据此,在规划中,对文化娱乐作了专门介绍。总体表述为“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充分保障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的用地需求,推动形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按照规划,市级文化中心包括南宫、长风文化商务区和晋阳文化产业园。

  南宫文化中心将整合太原工人文化宫、市少年宫、省图书馆、省京剧院、省歌舞剧院和省晋剧院,依托迎泽公园、南宫广场,形成集文化演出、展示、休闲、教育为一体的文化中心。

  长风文化商务区建设会展中心、美术馆、图书馆、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塑造城市公共空间。

  晋阳文化产业园位于晋阳古城保护范围以东,汾河西岸,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基地,展示晋阳古城文化。

  另外,分区级文化中心布局在省博物院、迎新、北营、龙城大街、晋阳湖、新城中心、小店和教育园区。

  同时,加强居住区级、社区级文化设施建设,增强社区文化氛围,合理安排服务半径,就近满足市民的日常文化娱乐需求。

  两个市级体育中心

  最近几年太原频频举行大型国内国际赛事,尤其是去年国际小轮车比赛以来,太原市提出了赛事经济的口号。对体育的发展,在此次总规中也有具体规划,明确要增强举办重大赛事的能力。

  市级体育中心包括省体育中心和奥体中心。省体育中心要整治周边环境,改善交通条件,形成集体育赛事、文化演出、大型展出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奥体中心规划选址于小店镇区南侧沿河地区,建设一场三馆,是未来太原举办大型赛事的主要场馆。

  分区级体育中心布局在滨河体育中心、迎新、河西千峰南路、北中环路、长风地区、教育园区、小店镇区、新城中心、北营和五龙口。

  规划不仅是举办重大赛事,也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未来太原将结合汾河两岸景观绿地,建设一批体育设施,包括沙滩排球场、门球场、网球场、健身路径、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实现体育园林化。

  同时,加强居住区和社区级体育设施建设。社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或多功能综合健身场所、健身路径等。旧城区改造和新建居住区,应当按照人均不低于0.2平方米的用地指标规划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

  新建15处综合医院

  规划中,太原综合医院共37处,其中新建15处,主要分布在龙城大街、北营和新城地区,以完善河西、城南、城北地区的医疗设施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分布。

  根据规划,保留现有的以省儿童医院、省眼科医院、省肿瘤医院、省心血管疾病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传染病医院、市精神病医院、市结核病医院(四院)为主框架的专科医院体系。

  迁建市传染病医院,在城市下风向安排选址。建设老年康复保健机构、心理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一批符合居民健康需求的特色专科医院,新办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医类专科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

  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向城市南部迁建,原址转给市中心医院使用。新增小店、柴村等急救分站。

  市疾控中心迁址新建,在小店新建疾控中心一座。

  另外,构建以大中型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前哨的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设立,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现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按照相关规划予以新建。

  中北大学适度扩建

  在教育方面,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建设标准化学校,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小店教育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太原大学、太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太原卫校进入教育园区。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就地扩建,改善教育条件,结合中北信息产业园建设,适度扩建中北大学。

  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省重点职业学校在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实现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大体相当。

  三条城市轨道交通

  规划专家表示,一个城市主城区人口达到200万就需要建设轨道交通,按照新的规划目标,太原市到2020年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360万人,必须建设轨道交通。

  规划提出未来太原市区轨道交通发展规模为140公里到180公里。规划城市轨道线路3条,覆盖城市主要发展地区和重要客运走廊;同时规划城际快速轨道与城市轨道形成衔接,衔接阳曲、太原、榆次、清徐、规划新机场、规划两火车客站,并保留向晋中平原南部地区延伸的可能空间。

  省市区政府搬迁

  省政府迁至长风街东段,市委市政府迁至长风文化商务区,加强迎泽大街、新建路沿线行政机构的整合。

  万柏林区政府迁至和平路以西,杏花岭区政府迁至胜利街,尖草坪区政府迁至迎新街地区,通过区政府的搬迁推动相关地区的整治改造。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