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江镇一清代古建筑群落有望就地保护
一枝天竺探进百年琉璃花窗
小巷深处藏古宅
闵行区浦江镇陈行老街的小巷深处,一片清代古建筑群落沉睡百年,半年前忽然苏醒。
第一个敲响宅门唤醒它的,是周曙明,浦江镇文物普查小组成员。去年8月的一天,他参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行至陈行老街,偶遇这片古宅。“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带有明显的清代建筑特征,共四五户人家,保存比较完整,这是闵行区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落。”
周曙明介绍时神采飞扬,仿佛重回那个盛夏的午后。蒙蒙细雨中,他叩开陈行村一组91号的屋门,首次跨入晚清乡绅胡醉楼的宅院——这片古建筑群落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家。
晚清老屋险遭拆
吱嘎一声,年近六旬的康永昌开门迎客。5年前,他的舅舅胡醉楼92岁在古宅终老。康永昌留守老屋,住在原先的第四进,多年前他拆旧翻新,盖了三层小楼。第五进早已坍塌,曾经的五进大宅,如今还保留着前三进。
“听舅舅讲,房子建于光绪年间。”康永昌说,老人去世后,因子女在市区,空屋由他代为照看。
周曙明正在庆幸老屋保存较好,就听到了新消息:这片难得的清代古建筑群已被列入动迁范围,根据浦江镇规划,这里将建成一个占地约100亩的人工湖。
一枝天竺出墙来
关于老屋的许多细节,周曙明一直念念不忘。
多块巴掌大的彩色玻璃,镶嵌于仪门间。在清朝,玻璃属于“舶来品”,价值不菲。老屋的多数窗户,以牡蛎壳代替,再用竹片相连,虽已染上岁月的黄渍,但几乎完整如初。
老旧木门,尘埃点点,藏着多处精致木雕,鹤驾祥云、梅兰竹菊、琴棋书画;院墙的琉璃窗,道尽古宅沧桑,难掩玲珑剔透。琉璃窗的缝隙间,一枝天竺探出脑袋,叶绿,果红,透出春的气息。
就地保护犹可待
老房子,拆不得,是周曙明和康永昌共同的心声。发现古宅后,周曙明立刻向区文物普查部门报告。经过考查评估,闵行区文广局致函浦江镇政府,明确指出,这片难得的清朝古建筑群落,应当就地保护。
“听说浦江镇已改变原规划。”周曙明显得格外兴奋,“人工湖是未来浦江镇的一处美景。我觉得,如果能在湖中央辟出小岛,留给这片老房子,它一定会成为一颗深受欢迎的水中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