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建什么房最理想?建筑设计专家谈人居建设

admin 2002-04-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国城市,建什么样的房子最理想?”——成为不久前召开的21世纪北京人居建筑设计论坛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来自国内外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纷纷对此发表看法,现摘要如下:
  “中国城市,建什么样的房子最理想?”——成为不久前召开的21世纪北京人居建筑设计论坛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来自国内外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纷纷对此发表看法,现摘要如下: 

  适应时代发展

  德国著名设计师奥托:建筑是技术与艺术以及生态、经济各方面结合的一个产物。所以在某些情况下,画家、雕塑家、艺术家们对建筑的感受往往会比建筑师的感受要深一些,或者特别一点。因此,我们经常要跟文学家、画家等等讨论我们的建筑议题。 

  从我设计的“北京印象”住宅小区来看,主要是在考察北京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基础上,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努力创新:一个是现在尺度很高的建筑,如何跟很平和的建筑结合在一起;一个是大的比较流通开放的空间,如何与小的比较私密的院落结合在一起。这个住宅小区规划遵循了北京南北朝向的建筑布局,汲取了传统的四合院的空间效果,以南北主轴为人流交通中枢。建筑南北向以四、九层为主,加上东西向的围合,高低错落。这种设计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并增加居住区的邻里交往,由此探索一下北京现代居住模式的新概念。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赵冠谦:住宅是和社会密不可分的,比一般建筑的综合性还要强,必须和社会的经济、社会的制度、社会的科技发展与人的思想、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结合,这样才能做出一个好的住宅。 

  现在各个项目的开发已非常重视前期对市场的预测。但是这些预测往往有一点偏向,就是没有真正了解市场的需求,因此就出现一些炒作。炒作实际上不是真正符合我们实际的需求,而是仅仅从表面上去宣传,这种做法可能会将开发引入误区。其次还要考虑居住功能的实用性、室内空间的可改性、家居空间的职能性、环境景观的更好性。

  从建筑风格来讲,我们曾经有一阵大搞“欧陆风”,各式各样外来的建筑样式都被生搬硬套到了我们的住宅小区,其实这也是一种炒作。我觉得还是要把我们北京本身的、土生土长的、原有的元素挖掘出来。比如说空间的布局、建筑的形式、细部的处理,这些都可以拿来应用,这样我们的住宅是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的。 

  弘扬中国特色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改革开放以后,各国的建筑师都陆续到我国来做设计方案,并且有一些建筑已经建成,主要是公共建筑,像银行、商厦、办公楼等等。对住宅领域,近些年也在陆续地进入。这对我们中国建筑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各国有各国的特点,美国、欧洲、日本都有不同的风格,特别是德国建筑体现了一种非常严谨、细致的理性主义的精神。奥托先生的“北京印象”,主要还是体现了对中国当地生活模式的关照。我们现在有很多住宅其实并未经过设计,只是一种各类高级材料的堆砌。要学习德国讲究设计,并在设计中体现出水准。 

  现代文学艺术馆馆长舒乙:我看目前中国的建筑业出现了不懂建筑的问题。毛病在于缺乏“三性”:缺乏地域性、缺乏民族性、缺乏个性。而这三个东西是建筑的最根本的东西。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建筑都是一样的,没有地域性,民族性也不突出。所以建筑业要猛醒,要把建筑的研讨放到公众中去,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事。 

  我觉得北京的建筑有两个最好的东西不能丢:第一是“天人合一”的东西。北京最大的特点是把人为的东西和天然的东西最巧妙结合。以四合院来说,周围是房子,里头是空地,空地种树种草、种花,里头有鱼缸,有水。这是北京最优秀的,虽然古老但很超前,绝对符合现在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是北京比其他古都强的地方是处处都有“缝”,张开眼就可以看到西山,可现在看得到吗? 

  坚持“以人为本” 

  原兵器工业部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刘德华:城市建设中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以人为本”现在说得太乱了,成了一个招牌。“以人为本”主要是体现一种对人的关怀,体现一种自由、公平、开放的原则,就是对人的尊重,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平等这样一个状态。具体到住宅建设上应该不仅仅要为富人服务,也要为穷人服务,不仅仅要为今后社会的强者服务,也要为社会的弱者服务。现在有些小区里在绿地里设置护栏,不让人进去,这样无法体现“以人为本”和自由、开放、公平的原则。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畅:对于新的建筑,作为建筑师应该有一个比较清醒正确的认识,现在中国有很多建筑新名词、新术语。我们建筑师对老百姓,对居住者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我们的设计,不仅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还要体现“以环境为本”,与本土环境紧密相融,就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让人忍不住———想跳舞。 

  实施制度创新 

  原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丁坚:设计离不开环境和状态。我觉得中国整个住宅的发展,和整个宏观经济分不开。政府要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开发商要通过运作来挣钱,设计师也要从生存角度来发展,所以我们目前的状态是非常紧张的。欧洲国家整体来看是非常悠闲的,其实是很多年积累起来的。他们的设计师做设计要有一个非常长的思考时间,量不是很大,但设计时间很长,而国内的设计者的状态是在赶、拼,所以现实中的很多建筑大家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讲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应该把设计和人居环境与整体社会的发展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就建筑谈建筑,实际上谈不上人居的概念。建筑操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开发商、建筑师、施工单位,包括很多产业政策等等。所以加强基础教育,包括建筑知识教育的普及是很重要的。现在房地产的普及教育,仅仅通过开发商、楼盘带动是不行的,要依靠整个社会的进步。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我国正在从粗放的、传统的住宅方式,向一种集约的、住宅生产现代化的方式演化。在这个时期,我们还缺乏一些必要的准备,包括建筑师、发展商,也包括广大的消费者,甚至于我们政府一些部门,对一些急剧的变化缺乏准备。那么研究新世纪我们的人居建设、人居发展,从政府、开发商到中介、消费者,同样是在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政府作为调控的主体,在建立住房制度、深化住房制度的改革、推进住房的商品化和社会化方面,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扩大住宅的消费,这点非常重要。只有坚持制度创新才能不断拓宽住宅发展的空间。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