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统筹城乡规划 将加快郊区基础设施建设
admin
2008-12-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原因,尽管天津市城镇不断增加,城市化标准不断提升,但是,这些城镇与中心城区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差异之一来自于基础设施的欠缺,虽有高楼但没有充足的电力供应;虽有排污管道却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生活垃圾简易处理;卫生达标自来水供应缺乏……在这样环境条件下,不要说招商引资,就是自身发展也受到很大局限。于是,一场旨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战役在天津市悄然展开。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原因,尽管天津市城镇不断增加,城市化标准不断提升,但是,这些城镇与中心城区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差异之一来自于基础设施的欠缺,虽有高楼但没有充足的电力供应;虽有排污管道却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生活垃圾简易处理;卫生达标自来水供应缺乏……在这样环境条件下,不要说招商引资,就是自身发展也受到很大局限。于是,一场旨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战役在天津市悄然展开。
武清区地处京津两地中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从2006年开始,武清区开始投资打造区内 “九横九纵” 路网贯通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区各村镇20分钟内都可以找到高速公路路口,乘汽车去北京,只需30分钟;到达天津市市中心也只需30分钟。今年,武清区将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去年,该区共启动实施66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为弥补基础建设资金不足,区政府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合作,利用开发银行15亿元贷款用于路网工程、103国道拓宽改造、城区道路新建和改建、城区水环境建设和供水、排水工程、城区绿化以及新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很多到武清区投资建厂、旅行办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武清区的公路又多又好,想到哪里都很方便快捷。这不能不说得益于武清区较早开始对城乡统筹的理解和对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大胆的探索和勇于实践。
西青区中北镇王庄村也是靠改变村庄面貌入手,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来众多投资者。这个村先后投资2850余万元,修进村路,并改建厕所,迁移小市场,疏通上下水,清理垃圾杂物。同时,完成了与中心城区别无二致的地下雨污水管网工程、供热工程、供水工程、配电工程、通讯工程的建设,使工业小区实现了“七通一平”,名声远播。
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标志。过去有句俗话,要致富先修路。可见路的问题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大问题。据了解,天津市从2006年对乡村公路上补贴投资比重,由6000万元提高到1.12亿元,同时扩大补助范围,将危桥改造项目和小修养护项目也纳入补助范围。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修建乡村公路的积极性,各区县政府也纷纷加大区县财政投资力度。武清区改扩建乡村公路每公里配套10万元,宝坻区每公里配套7万元,蓟县、宁河、静海每公里配套5万元。西青区的“五路五河”、北辰区和武清区的黄金走廊、津南区的“一河一路三个路口”和静海县的两个新城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展开。
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市委、市政府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培育强区强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为核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努力实现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我们看到,今年天津市从财政、金融、税收等多方面,逐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重点用于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从2006年年底开始,天津市扶持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每年多达8000万元。
现在,到过芦台、宝坻、蓟县、武清、静海等城镇,人们会感到那里高楼林立,商贸繁荣,民居整洁,空气清新,环境接近甚至优于中心城区。目前,天津共有建制镇120个,此外经市政府批准,天津市今后五年规划启建的30个现代化中心镇名单正式确定。规划中的新城,不少已初见雏形。加快城乡统筹,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使天津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一大批涉及百姓民生的乡村公路、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沼气或秸秆气站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广大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城镇载体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应该说,城乡一体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水平、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以往,天津市各涉农区县也搞过不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是由于认识不足和财力有限制,缺乏超前的整体规划,经常是应急上马,低标准建设,而后再不停地修修补补。过去给人留下印象的是,坑坑洼洼,永远修不完的乡村公路,然而,搞基础建设是个很花钱的事。一项工程动不动就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上千万元,就是建一个普通的垃圾转运站,也需几万或十几万元。该不该把积蓄的财政资金大笔投入到看不见的地下管网之类基础设施中去,成为考量各级政府规划前瞻意识、政绩观、创新思维、竞争动能的现实问题。北辰区天穆镇名义上是地处城乡接合部,实际上由于城市的发展,早已与中心城区连成一片,其辖区内,有12个居民小区、78家驻镇企业和1500个商业网点,每天所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多达10万吨。由于它仍被归属于农村,所以,要彻底改变环境脏乱差局面,提升整体形象,就必须组建起一支至少200多名职工的镇级清洁队。于是,由镇政府投资1200多万元购置6部垃圾运输车,3部垃圾挤压车,1部铲车,建设5座垃圾挤压站和7处环卫作业班点。清扫收集的垃圾集中运到双口镇定点大型垃圾处理厂,使全镇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高达90%以上。各涉农区县都是责无旁贷,为提高区域竞争实力,纷纷制定规划,舍得掏钱,刻不容缓地加大对各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津南区葛沽镇由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投资1.3亿元兴建的一座污水处理厂,可将雨水、荣程钢铁集团生产排水、大沽排污河水、葛沽镇生活污水等非常规水源以及浅表层微苦咸水和地表水收集处理后,达标回用。处理后的“中水”,除供荣程钢铁集团厂区循环水系统补充水及绿化、景观用水外,还将供葛沽镇居民冲厕、小区绿化、景观用水等。这种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基础设施的方式,为探讨多渠道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提供了经验。[NextPage]
从全市来看,各涉农区县目前均制定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趋向中等城市化。郊区11个新城和30个中心镇已纳入天津整体的发展规划,到今年年底,大部分城镇规划编制完成。提前做出规划的城镇陆续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状态。
农村饮水问题是涉农区县居民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前年,天津市在圆满完成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后,又将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提上日程,从去年开始启动了规模庞大的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工程。内容包括:建设除氟、降盐供水站,实现分质供水,向居民提供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桶装水;建设入户管网,在已有管网地区实施管网改造,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达到安全标准。今年将对800处饮水设施进行改造,铺设供水管道8200公里。城市供水管网开始向距离较远的团泊新城、大邱庄等地区延伸。年内70万农民将结束喝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津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一个乡镇,在具备了高楼大厦、商业服务、道路网络、电力通讯、燃气供水等必不可少的显性公共硬件之外,它的城市化程度更取决于那些隐性的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水平,体现在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上。静海县唐官屯镇张屯村全村382户,1480人,30家企业。这个小村于2007年投资220多万元,铺设污水排放管道8453米,兴建了全市农村首座村级污水处理站。将生活污水和30家企业的生产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净化后循环利用,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环境,使企业发展环境得到优化。此类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居民的民生,更提升了新城镇的整体文化水准和文明程度。
宝坻区周良庄镇,著名的珠江温泉城、大学城及京津新城开发建设工地,坐落于此。今年,该镇投资100万元建成垃圾压缩中转中心,计划在辖区内2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垃圾转运站,设立垃圾处理箱,实现垃圾收集、压缩的统一处理。目前首期15个试点村即将投入使用,不仅会改变各村文明整洁的形象,而且还将改善当地招商引资环境,极大地提升京津新城窗口形象。
天津市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实践中探寻破解二元体制的路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果已经开始显现,回报正在逐步加大。但是,在城乡一体化的标准下,津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仅仅是一个开始。
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必须像抓城市基础设施那样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是埋在地下的,人们不易看见的。像垃圾问题就常被人们忽视,看作是小事,无关紧要。其实,基础设施建设是民生大计。
从天津农村发展实践看,实施城乡一体化是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途径。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区县和农民受益匪浅。随着郊区城市化建设的扎实推进,城镇载体功能进一步提高,城镇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吸纳能力进一步加快。仅今年前九个月就向小城镇镇区转移农村人口13.7万人,农村城市化率达到54.3%。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享受到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的方便和实惠。这一实际效果告诉人们,把钱投向基础设施,群众满意,经济发展,是值得的,为破除二元结构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内外造成的不利影响,中央和市委决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点放在拉动内需上。从某种角度看,拉动内需的一个重点应放在农村。农村的事办好了,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各区县当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机遇,制定措施,把更多财力、人力、物力、精力投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努力在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和缩小城乡差别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天津市委农工委书记、市农委主任张俊滨充满信心地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为核心,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他强调,在城市化建设中特别注重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道路污水处理、煤、水、电、气、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和资金使用重点转向农村。完善城乡交通体系,实现中心城区与新城之间以高速公路或快速路直接连通,各新城之间基本以一级干线公路连通,新城与周围中心镇、一般镇之间以二级以上干线公路连通,农村“村村通”公路网络基本形成。逐步实现农村燃气、供排水管道化,垃圾储运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得到有效解决。支持农村公共交通发展,推进新一轮农村电气化建设。
武清区地处京津两地中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从2006年开始,武清区开始投资打造区内 “九横九纵” 路网贯通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区各村镇20分钟内都可以找到高速公路路口,乘汽车去北京,只需30分钟;到达天津市市中心也只需30分钟。今年,武清区将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去年,该区共启动实施66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为弥补基础建设资金不足,区政府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合作,利用开发银行15亿元贷款用于路网工程、103国道拓宽改造、城区道路新建和改建、城区水环境建设和供水、排水工程、城区绿化以及新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很多到武清区投资建厂、旅行办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武清区的公路又多又好,想到哪里都很方便快捷。这不能不说得益于武清区较早开始对城乡统筹的理解和对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大胆的探索和勇于实践。
西青区中北镇王庄村也是靠改变村庄面貌入手,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来众多投资者。这个村先后投资2850余万元,修进村路,并改建厕所,迁移小市场,疏通上下水,清理垃圾杂物。同时,完成了与中心城区别无二致的地下雨污水管网工程、供热工程、供水工程、配电工程、通讯工程的建设,使工业小区实现了“七通一平”,名声远播。
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标志。过去有句俗话,要致富先修路。可见路的问题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大问题。据了解,天津市从2006年对乡村公路上补贴投资比重,由6000万元提高到1.12亿元,同时扩大补助范围,将危桥改造项目和小修养护项目也纳入补助范围。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修建乡村公路的积极性,各区县政府也纷纷加大区县财政投资力度。武清区改扩建乡村公路每公里配套10万元,宝坻区每公里配套7万元,蓟县、宁河、静海每公里配套5万元。西青区的“五路五河”、北辰区和武清区的黄金走廊、津南区的“一河一路三个路口”和静海县的两个新城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展开。
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市委、市政府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培育强区强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为核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努力实现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我们看到,今年天津市从财政、金融、税收等多方面,逐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重点用于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从2006年年底开始,天津市扶持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每年多达8000万元。
现在,到过芦台、宝坻、蓟县、武清、静海等城镇,人们会感到那里高楼林立,商贸繁荣,民居整洁,空气清新,环境接近甚至优于中心城区。目前,天津共有建制镇120个,此外经市政府批准,天津市今后五年规划启建的30个现代化中心镇名单正式确定。规划中的新城,不少已初见雏形。加快城乡统筹,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使天津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一大批涉及百姓民生的乡村公路、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沼气或秸秆气站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广大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城镇载体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应该说,城乡一体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水平、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以往,天津市各涉农区县也搞过不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是由于认识不足和财力有限制,缺乏超前的整体规划,经常是应急上马,低标准建设,而后再不停地修修补补。过去给人留下印象的是,坑坑洼洼,永远修不完的乡村公路,然而,搞基础建设是个很花钱的事。一项工程动不动就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上千万元,就是建一个普通的垃圾转运站,也需几万或十几万元。该不该把积蓄的财政资金大笔投入到看不见的地下管网之类基础设施中去,成为考量各级政府规划前瞻意识、政绩观、创新思维、竞争动能的现实问题。北辰区天穆镇名义上是地处城乡接合部,实际上由于城市的发展,早已与中心城区连成一片,其辖区内,有12个居民小区、78家驻镇企业和1500个商业网点,每天所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多达10万吨。由于它仍被归属于农村,所以,要彻底改变环境脏乱差局面,提升整体形象,就必须组建起一支至少200多名职工的镇级清洁队。于是,由镇政府投资1200多万元购置6部垃圾运输车,3部垃圾挤压车,1部铲车,建设5座垃圾挤压站和7处环卫作业班点。清扫收集的垃圾集中运到双口镇定点大型垃圾处理厂,使全镇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高达90%以上。各涉农区县都是责无旁贷,为提高区域竞争实力,纷纷制定规划,舍得掏钱,刻不容缓地加大对各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津南区葛沽镇由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投资1.3亿元兴建的一座污水处理厂,可将雨水、荣程钢铁集团生产排水、大沽排污河水、葛沽镇生活污水等非常规水源以及浅表层微苦咸水和地表水收集处理后,达标回用。处理后的“中水”,除供荣程钢铁集团厂区循环水系统补充水及绿化、景观用水外,还将供葛沽镇居民冲厕、小区绿化、景观用水等。这种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基础设施的方式,为探讨多渠道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提供了经验。[NextPage]
从全市来看,各涉农区县目前均制定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趋向中等城市化。郊区11个新城和30个中心镇已纳入天津整体的发展规划,到今年年底,大部分城镇规划编制完成。提前做出规划的城镇陆续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状态。
农村饮水问题是涉农区县居民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前年,天津市在圆满完成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后,又将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提上日程,从去年开始启动了规模庞大的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工程。内容包括:建设除氟、降盐供水站,实现分质供水,向居民提供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桶装水;建设入户管网,在已有管网地区实施管网改造,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达到安全标准。今年将对800处饮水设施进行改造,铺设供水管道8200公里。城市供水管网开始向距离较远的团泊新城、大邱庄等地区延伸。年内70万农民将结束喝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津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一个乡镇,在具备了高楼大厦、商业服务、道路网络、电力通讯、燃气供水等必不可少的显性公共硬件之外,它的城市化程度更取决于那些隐性的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水平,体现在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上。静海县唐官屯镇张屯村全村382户,1480人,30家企业。这个小村于2007年投资220多万元,铺设污水排放管道8453米,兴建了全市农村首座村级污水处理站。将生活污水和30家企业的生产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净化后循环利用,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环境,使企业发展环境得到优化。此类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居民的民生,更提升了新城镇的整体文化水准和文明程度。
宝坻区周良庄镇,著名的珠江温泉城、大学城及京津新城开发建设工地,坐落于此。今年,该镇投资100万元建成垃圾压缩中转中心,计划在辖区内2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垃圾转运站,设立垃圾处理箱,实现垃圾收集、压缩的统一处理。目前首期15个试点村即将投入使用,不仅会改变各村文明整洁的形象,而且还将改善当地招商引资环境,极大地提升京津新城窗口形象。
天津市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实践中探寻破解二元体制的路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果已经开始显现,回报正在逐步加大。但是,在城乡一体化的标准下,津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仅仅是一个开始。
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必须像抓城市基础设施那样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是埋在地下的,人们不易看见的。像垃圾问题就常被人们忽视,看作是小事,无关紧要。其实,基础设施建设是民生大计。
从天津农村发展实践看,实施城乡一体化是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途径。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区县和农民受益匪浅。随着郊区城市化建设的扎实推进,城镇载体功能进一步提高,城镇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吸纳能力进一步加快。仅今年前九个月就向小城镇镇区转移农村人口13.7万人,农村城市化率达到54.3%。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享受到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的方便和实惠。这一实际效果告诉人们,把钱投向基础设施,群众满意,经济发展,是值得的,为破除二元结构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内外造成的不利影响,中央和市委决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点放在拉动内需上。从某种角度看,拉动内需的一个重点应放在农村。农村的事办好了,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各区县当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机遇,制定措施,把更多财力、人力、物力、精力投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努力在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和缩小城乡差别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天津市委农工委书记、市农委主任张俊滨充满信心地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为核心,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他强调,在城市化建设中特别注重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道路污水处理、煤、水、电、气、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和资金使用重点转向农村。完善城乡交通体系,实现中心城区与新城之间以高速公路或快速路直接连通,各新城之间基本以一级干线公路连通,新城与周围中心镇、一般镇之间以二级以上干线公路连通,农村“村村通”公路网络基本形成。逐步实现农村燃气、供排水管道化,垃圾储运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得到有效解决。支持农村公共交通发展,推进新一轮农村电气化建设。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