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发现:丝路文化遗存陕西占四分之一
2008年初,各地专家学者在丝绸之路沿线进行学术考察和文化挖掘,为丝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铺路”。昨天,这些专家学者会集一堂,在西安进行了一场大型学术交流,大家对陕西境内的遗迹进行“清点”时,发现陕西的丝路文化遗存竟占到了四分之一。
这场学术交流会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年初,国际古遗址保护中心、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省市文物局和清华、人大、同济、西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实地考察后,对丝绸之路进行了分段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古城保护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景慧,也是“世遗”中国委员会的成员,他表示“文化线路”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指在特殊文化资源的区域内,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群。“如大雁塔、含元殿、敦煌莫高窟都是国家重点的文物保护项目,但将他们整体作为一项文化遗产,便会产生更加深刻的价值。”在王景慧眼里,整合资源更具优势。
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目前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道路上只迈出了一小步。王景慧告诉记者:“丝绸之路沿途经过的国家很多,必须联合丝路沿线所有的亚洲国家集体‘申遗’。”
丝绸之路沿线有数不尽的历史遗迹、文化景观、民俗风情和生机勃勃的民间生活。调查显示,丝绸之路现存历史文化遗迹48处,陕西省竟占12处,占据了遗存综合的四分之一。但遗憾的是,“捆绑申遗”的丝绸之路并未入选今年国家上报“世遗”的名单,“申遗”至少要等上一年。王景慧告诉记者,中国段线路的具体内容已经确定了下来,各地也在积极地制定各项保护规划方案。
对于之前丝路起点之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争论毫无意义。西北大学教授李健超是洛阳人,他主张丝路起点就是西安。他认为,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现在保护、发掘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最要紧的任务是提升大家的保护意识,而不是挑起争论。王景慧说:“丝绸之路是一种地理、文化现象,它的价值体现在包含了众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资源,而不是哪里是起点或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