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长征路”路漫漫多少文物建筑等不起
admin
2008-11-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根据市民的报料,记者昨日在沙面岛上找到了国家级A类文物保护建筑——沙面大街14号天主教露德圣母堂,由于年久失修,已经“伤痕累累”;更让人担忧的是,沙面16栋文物直管公房大部分居民已搬出去,若不能尽快地出台保护方案,这些现处于空置状态的老屋可能重蹈43号的命运。
关于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建筑沙面北街43号屋顶坍塌的报道(详见《沙面文物开天窗何时修缮天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不断有读者致电本报,称沙面岛上,还有不少文物建筑在审批“长征路”中无奈地等待。
根据市民的报料,记者昨日在沙面岛上找到了国家级A类文物保护建筑——沙面大街14号天主教露德圣母堂,由于年久失修,已经“伤痕累累”;更让人担忧的是,沙面16栋文物直管公房大部分居民已搬出去,若不能尽快地出台保护方案,这些现处于空置状态的老屋可能重蹈43号的命运。
天主教露德圣母堂:
钟楼严重风化天花板漏水
“你看,教堂的天花板有好几处出现了漏水现象,墙上的批灰也脱落了不少”,昨日,当记者走进天主教露德圣母堂时,这里的庄神父忧心忡忡地说。庄神父告诉记者,由于修缮申报手续尚未获得正式批复,多年来,这座建于1892年的教堂一直缺乏必要的维护。记者在现场看到,教堂的粉色外墙已有数十处露出水泥石灰,白色的外墙装饰线也一块块脱落下来,窗户上的红色木头也至少有三分之一出现脱漆现象。
“楼上的钟楼风化得更厉害,连钟都不能挂在原来的地方”,庄神父告诉记者,仅有七八平方米的钟楼大部分地方已被白蚁蛀掉,几年前教堂只能禁止游客上钟楼参观。“今年8月刮台风时,钟楼顶端的4个装饰尖塔,有一个被刮倒在地上。”
对此,庄神父透露说,早在2006年,广州市政府就已经拨款4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沙面大街14号的修缮,“可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谁也不敢动工”。
记者从有关途径获悉,早前,荔湾区有关部门原计划按危房抢修项目制定上报教堂维修方案,但因涉及规划审批和文物保护等问题,该方案一直未能实施。现在,在寻找到具有文物保护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合作后,沙面大街14号的修缮计划又开始新一轮的报批“长征路”。
沙面南街2-10号:
充斥着灰尘和霉味
与沙面大街14号不同,沙面南街2-10号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居民房。根据资料记载,沙面南街2-10号面积约有1800平方米,“清末民初建,曾作印度人住宅”。这座正对沙面东桥的外廊式建筑,有着漂亮的建筑外立面。
“这里起码有十年八年没维修过了,后面那座比较低的楼已经被鉴定为危房,居民都搬走了”,家住沙面的街坊李伯带着记者走到沙面南街2-10号的背面,只见后座较低的楼房完全被砖头封了起来,破旧的墙面甚至连窗户都不齐全。
记者走进其中一座住户已迁出的危房,一股浓浓的霉味和灰尘味顿时扑鼻而来,地面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上面层叠着各种临时铺上的木板,天花板的板条更是大片地脱落,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摇摇欲坠,手一扶上去感觉随时会掉下来。
记者查阅资料获悉,沙面南街2-10号属于国家级B类文物保护建筑,该建筑属于近期广州市和荔湾区政府推进的16栋直管文物建筑住户置换之列。
据悉,荔湾区让“72家”房客搬出去,是为了尽量减少人为对文物建筑的破坏,但方案迟迟未批下来,在长期空置的情况下,又有可能出现另一栋北街43号。
专家观点
制定“保护指引”缩短审批时间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缩短修缮计划的审批程序。他表示,受有关部门的委托,目前正在对沙面的16栋直管文物建筑制定统一的“保护与利用行政指引”,“这种做法在广州还是第一次”。
汤国华表示,“先对文物保护建筑制定一个‘指引’,然后将这个‘指引’送给省文物厅进行专家论证,并送国家文物局审批。当‘指引’通过审批后,可以再根据‘指引’来制定具体的设计和利用方案,而这个方案报送只需要经过省文物厅的批准就能动工。”
根据市民的报料,记者昨日在沙面岛上找到了国家级A类文物保护建筑——沙面大街14号天主教露德圣母堂,由于年久失修,已经“伤痕累累”;更让人担忧的是,沙面16栋文物直管公房大部分居民已搬出去,若不能尽快地出台保护方案,这些现处于空置状态的老屋可能重蹈43号的命运。
天主教露德圣母堂:
钟楼严重风化天花板漏水
“你看,教堂的天花板有好几处出现了漏水现象,墙上的批灰也脱落了不少”,昨日,当记者走进天主教露德圣母堂时,这里的庄神父忧心忡忡地说。庄神父告诉记者,由于修缮申报手续尚未获得正式批复,多年来,这座建于1892年的教堂一直缺乏必要的维护。记者在现场看到,教堂的粉色外墙已有数十处露出水泥石灰,白色的外墙装饰线也一块块脱落下来,窗户上的红色木头也至少有三分之一出现脱漆现象。
“楼上的钟楼风化得更厉害,连钟都不能挂在原来的地方”,庄神父告诉记者,仅有七八平方米的钟楼大部分地方已被白蚁蛀掉,几年前教堂只能禁止游客上钟楼参观。“今年8月刮台风时,钟楼顶端的4个装饰尖塔,有一个被刮倒在地上。”
对此,庄神父透露说,早在2006年,广州市政府就已经拨款4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沙面大街14号的修缮,“可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谁也不敢动工”。
记者从有关途径获悉,早前,荔湾区有关部门原计划按危房抢修项目制定上报教堂维修方案,但因涉及规划审批和文物保护等问题,该方案一直未能实施。现在,在寻找到具有文物保护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合作后,沙面大街14号的修缮计划又开始新一轮的报批“长征路”。
沙面南街2-10号:
充斥着灰尘和霉味
与沙面大街14号不同,沙面南街2-10号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居民房。根据资料记载,沙面南街2-10号面积约有1800平方米,“清末民初建,曾作印度人住宅”。这座正对沙面东桥的外廊式建筑,有着漂亮的建筑外立面。
“这里起码有十年八年没维修过了,后面那座比较低的楼已经被鉴定为危房,居民都搬走了”,家住沙面的街坊李伯带着记者走到沙面南街2-10号的背面,只见后座较低的楼房完全被砖头封了起来,破旧的墙面甚至连窗户都不齐全。
记者走进其中一座住户已迁出的危房,一股浓浓的霉味和灰尘味顿时扑鼻而来,地面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上面层叠着各种临时铺上的木板,天花板的板条更是大片地脱落,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摇摇欲坠,手一扶上去感觉随时会掉下来。
记者查阅资料获悉,沙面南街2-10号属于国家级B类文物保护建筑,该建筑属于近期广州市和荔湾区政府推进的16栋直管文物建筑住户置换之列。
据悉,荔湾区让“72家”房客搬出去,是为了尽量减少人为对文物建筑的破坏,但方案迟迟未批下来,在长期空置的情况下,又有可能出现另一栋北街43号。
专家观点
制定“保护指引”缩短审批时间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缩短修缮计划的审批程序。他表示,受有关部门的委托,目前正在对沙面的16栋直管文物建筑制定统一的“保护与利用行政指引”,“这种做法在广州还是第一次”。
汤国华表示,“先对文物保护建筑制定一个‘指引’,然后将这个‘指引’送给省文物厅进行专家论证,并送国家文物局审批。当‘指引’通过审批后,可以再根据‘指引’来制定具体的设计和利用方案,而这个方案报送只需要经过省文物厅的批准就能动工。”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