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报建17层70米新楼 “大煞”中轴线风景?
admin
2008-11-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山大学巍峨美观的中轴线及两侧,要变成“高矮脚”?昨天,一位规划人士向本报称,中山大学正在申请报建的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高近70米,长约110米,比整个中山大学中轴线两侧的建筑要高出一倍以上,“一旦建成,不仅北门牌坊风头被抢尽,美观中轴线及两侧也可能变成‘高矮脚’!”
专家称:楼高70米,可能破坏天际线和校园整体风貌
中山大学巍峨美观的中轴线及两侧,要变成“高矮脚”?昨天,一位规划人士向本报称,中山大学正在申请报建的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高近70米,长约110米,比整个中山大学中轴线两侧的建筑要高出一倍以上,“一旦建成,不仅北门牌坊风头被抢尽,美观中轴线及两侧也可能变成‘高矮脚’!”
关于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记者对中山大学宣传部提出了采访申请。有关人士联系基建处负责人后电话回复:该中心确实在筹建中,但还没有获得规划部门的正式批准;为避免对学校和规划部门造成压力,暂时不方便就建筑的大小、特点接受详细采访。
记者从有关途径了解到,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位于中大北门西南侧,报建长度约110米,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高度为69.5米,17层,相当于普通建筑的23层左右。
目前中轴两侧建筑最高仅6层
这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规划专家告诉记者:相比中山大学中轴线现有的矮个子建筑,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假如“异军突起”,将容易喧宾夺主,把整个轴线的风头抢走,整个校园的景观将不协调,北门牌坊气势也受挫。
“据我了解,紧贴中大中轴线两侧的建筑,即使是最高的岭南行政中心,也不过6层楼高。为什么中轴线两侧都不高呢?这并不是中大没有这个财力、或者不需要这么多建筑空间。而是通过控高,一方面可以让从南至北的林荫道-草地-湖泊中轴线显得更加有气魄,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凸显中轴线的起点-北门牌坊的巍峨,正是因为两侧建筑‘伏低’,牌坊和中轴线才能如此突出。”
“但科技文化中心假如按照报建计划建成,情况就完全改观。它的位置在中大北门西南侧,紧贴中大园北湖西侧,南北长度是110米左右,仅‘底盘’就是一幢庞然大物。而它的报建高度17层,相当普通建筑23层。你可以想象一下,中大北门牌坊才不足30米,身形又瘦弱,怎么跟这座‘砖头山’抢风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一旦建成,必定成为中轴线的主角。”
“龙腿”变长变粗易成高矮脚
规划专家还对整条中大中轴线、中大校园整体的天际线表达了忧虑:
“‘天际线’是西方城市规划的一个定型理念。他们认为,如果城市建筑是一个人的肌肤,那么天际线则是她的服饰。中山大学中轴线两侧的天际线非常美:北门的牌坊提纲挈领,呈龙头高昂之姿;紧随的中大湖、绿草地如龙身;蓝色的岭南堂犹如腰带,给大家一个视觉上的节点感觉;之后的连绵草地广场、林荫道,直至南门,感觉非常连贯;而紧贴中轴线的两侧建筑,体量都不抢风头;离中轴线比较远的地方,建筑高度的控制才逐渐放宽。南北俯瞰,中大校园沿着中轴线‘脊梁’慢慢展开羽翼,形成优美的弧线。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建成后,就像巨龙的左腿突然变长变粗,造成‘高矮脚’的形态。”
中大建高楼不是“家务事”
有人为中大抱不平:在自己院子里建一幢建筑,似乎是“家务事”。据记者了解,建筑规划公开的一个原则,就是利益相关者有知情权。
在中大北门广场上,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他们一致赞同,中大校园是广州、甚至华南的建筑瑰宝,应该更慎重。
中大学生大多不知这里将盖新楼,“自我前年进中大,这里一直是个停车场。”实际上,中山大学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早在今年的7月25日,就结束了为期1个月的批前公示,公示在广州市规划局官方网站上进行,没有收到反对意见。“我们师生怎么可能天天去看一个专业政府网站?”一位老师笑问记者。
批前公示在程序上已经通过,是否就意味着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铁定开工?不一定。2006年11月14日,广州市成立规划委员会,委员会是受市政府委托,审议城市规划重大问题的议事机构。对于城市专项规划、核定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等等,委员会都有充分的审议权。
中山大学巍峨美观的中轴线及两侧,要变成“高矮脚”?昨天,一位规划人士向本报称,中山大学正在申请报建的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高近70米,长约110米,比整个中山大学中轴线两侧的建筑要高出一倍以上,“一旦建成,不仅北门牌坊风头被抢尽,美观中轴线及两侧也可能变成‘高矮脚’!”
关于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记者对中山大学宣传部提出了采访申请。有关人士联系基建处负责人后电话回复:该中心确实在筹建中,但还没有获得规划部门的正式批准;为避免对学校和规划部门造成压力,暂时不方便就建筑的大小、特点接受详细采访。
记者从有关途径了解到,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位于中大北门西南侧,报建长度约110米,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高度为69.5米,17层,相当于普通建筑的23层左右。
目前中轴两侧建筑最高仅6层
这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规划专家告诉记者:相比中山大学中轴线现有的矮个子建筑,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假如“异军突起”,将容易喧宾夺主,把整个轴线的风头抢走,整个校园的景观将不协调,北门牌坊气势也受挫。
“据我了解,紧贴中大中轴线两侧的建筑,即使是最高的岭南行政中心,也不过6层楼高。为什么中轴线两侧都不高呢?这并不是中大没有这个财力、或者不需要这么多建筑空间。而是通过控高,一方面可以让从南至北的林荫道-草地-湖泊中轴线显得更加有气魄,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凸显中轴线的起点-北门牌坊的巍峨,正是因为两侧建筑‘伏低’,牌坊和中轴线才能如此突出。”
“但科技文化中心假如按照报建计划建成,情况就完全改观。它的位置在中大北门西南侧,紧贴中大园北湖西侧,南北长度是110米左右,仅‘底盘’就是一幢庞然大物。而它的报建高度17层,相当普通建筑23层。你可以想象一下,中大北门牌坊才不足30米,身形又瘦弱,怎么跟这座‘砖头山’抢风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一旦建成,必定成为中轴线的主角。”
“龙腿”变长变粗易成高矮脚
规划专家还对整条中大中轴线、中大校园整体的天际线表达了忧虑:
“‘天际线’是西方城市规划的一个定型理念。他们认为,如果城市建筑是一个人的肌肤,那么天际线则是她的服饰。中山大学中轴线两侧的天际线非常美:北门的牌坊提纲挈领,呈龙头高昂之姿;紧随的中大湖、绿草地如龙身;蓝色的岭南堂犹如腰带,给大家一个视觉上的节点感觉;之后的连绵草地广场、林荫道,直至南门,感觉非常连贯;而紧贴中轴线的两侧建筑,体量都不抢风头;离中轴线比较远的地方,建筑高度的控制才逐渐放宽。南北俯瞰,中大校园沿着中轴线‘脊梁’慢慢展开羽翼,形成优美的弧线。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建成后,就像巨龙的左腿突然变长变粗,造成‘高矮脚’的形态。”
中大建高楼不是“家务事”
有人为中大抱不平:在自己院子里建一幢建筑,似乎是“家务事”。据记者了解,建筑规划公开的一个原则,就是利益相关者有知情权。
在中大北门广场上,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他们一致赞同,中大校园是广州、甚至华南的建筑瑰宝,应该更慎重。
中大学生大多不知这里将盖新楼,“自我前年进中大,这里一直是个停车场。”实际上,中山大学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早在今年的7月25日,就结束了为期1个月的批前公示,公示在广州市规划局官方网站上进行,没有收到反对意见。“我们师生怎么可能天天去看一个专业政府网站?”一位老师笑问记者。
批前公示在程序上已经通过,是否就意味着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铁定开工?不一定。2006年11月14日,广州市成立规划委员会,委员会是受市政府委托,审议城市规划重大问题的议事机构。对于城市专项规划、核定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等等,委员会都有充分的审议权。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