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西宁惊现百年老宅

admin 2008-10-15 来源:景观中国网
  现今的古城西宁,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古民居渐渐从人们视野中消失。10月14日,记者在省城采访时意外发现,百年老宅还在这座城市中“酣睡”。   一座四合院   10
  现今的古城西宁,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古民居渐渐从人们视野中消失。10月14日,记者在省城采访时意外发现,百年老宅还在这座城市中“酣睡”。

  一座四合院

  10月14日,记者来到人民街时,这条街正在封闭式改造。在距离人民街东出口约一百米处,一排还未拆除的房子中间,一扇已陷在土墙内的古花边式木头大门,显得格外低矮和陈旧。门框上挂着“人民街10号”的蓝色门牌,这就是宋永吉老人的家。200多年前,宋永吉的先辈在西宁市人民街购买了这座四合院。

  两扇木门开着,门道内还有一道木门,木门顶砌有两层青砖。院子中间几棵树的叶子在阳光下泛着金光,院子四面都有土木结构的房屋。

  一次伤别离

  走进北侧房门,里面还有两道木门,宋永吉将记者让进右侧的门,屋子内很热乎。大娘给我倒了一杯热腾腾的熬茶,在扑鼻的清香中,宋永吉详细介绍了这座200多年的四合院。

  宋永吉今年76岁,是这座老宅的主人,那位大娘就是他的老伴更尕。

  据宋老介绍,这座古民宅是他的祖先在清代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购买的,老宅全由松木建造,东南西北各有5间房,四面的房屋都是土木结构,每面的房屋都是由中堂、两间侧卧、两间角房组成,中间用松木板壁隔开。上世纪60年代,因一些特殊原因,一直做生意的宋老和全家12口人到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一农村劳动生活,当时他流着泪带着全家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宅。1981年,他们又回到了西宁,在政府的帮助下,重新住进离别了20年的宋家老宅院。当他们高高兴兴来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时,所有房屋的窗户及窗户墙全变了样,木质方格窗户变成了简单的玻璃窗,窗户墙也成了砖墙。虽然家里变了,但能再次住进自己祖辈留下来的家,他们还是很满足。

  一张老房契

  “我给你看看我们当时的房契。”宋老说着从一个木柜内拿出一个牛皮纸文件袋,从里面取出一个黄绸包裹。大娘再将桌子擦了擦,宋老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些折叠成方形的宣纸,宋老小心翼翼地将其中一份宣纸展开。“这就是我的祖先在清代乾隆年间购买这个院子的房契。”约有半平方米大的宣纸上写有“房契。县字宁号。乾隆叁拾叁年贰月”等字样,还有6个大小不一的暗红印章。第二张宣纸上有“宣统肆年正月十三日。契人宋之屏、藩”等字样。还有一张上有“中华民国叁年”等字样。“这些都是当时我们家在不同时期的房契,也是凭证。”宋老说,“看过这个的人还说,这还有文物价值。”当记者拍完照后,老人又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随后,他又带记者去看他家的几件古董。在一间昏暗的房屋内摆放着钱桌、书架、炕上放的炕柜、门厢等,这些物品马上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每件东西上雕刻的花纹线条流畅、棱角分明,擦去上面的灰尘,着色鲜亮,具有光泽。“这些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少说也有百年了。”宋老说。

  一处好景观 

  看完几件古董,宋老的老伴带记者到其他三面房屋内参观。除了方位不同,房屋的结构基本相似,站在院子的花坛旁边,大娘说:“原来整个房子都是紫红色的大房。院子内的檀香、丁香、碧桃每年都开花,开得很繁。”大娘回忆说:“以前人民街两旁都是这种四合院,门前还有一条水沟,从水井巷流下来的水很清,水沟两边还有树啊、草啊,天气热时我们还经常在这里洗衣服、洗脚。”

  “1981年,我们回来后看到人民街南边的四合院大部分被拆完了。我们家的北侧还有了楼房。”宋老接着说:“今年6月,我们家西面的一个院子拆了之后,人民街就剩下我们一家了。”“现在有一些外国人、没见过这种四合院的人经常到我们家里拍照片,浪来哩。”大娘也高兴地说:“前几天,几个外国人来看我们的老宅,说我们家的茶好喝,还特别喜欢一张小板凳,非要要,我就送给他们了。他们特别高兴,还给我们拍了很多照片。”宋老接着说:“看了这个房子的人都说,要好好保存,年代这样久的民房现在很少了,应该向文物部门申请保存下来。”

  一块“活化石”

  同时,在西宁市城中区观门街,记者找到了与宋永吉家一样的一座老宅,虽然观门街已被改造一新,老宅临街的墙面被粉刷一新,大木门也被新刷了一层油漆,但大门及门上的木雕,还有门牌号上的“观门街36号”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这座老宅的主人叫袁兆祥,今年65岁。据袁老介绍,房屋是土木结构,原来有16间,现保存下来的只有9间,分别是北侧的主房和东侧的房屋。因年久,房子的窗户及窗户墙也被换成了玻璃窗和砖墙。老宅也是他的祖辈在清代乾隆年间购买的,到现在已住了17代人。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