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淮安全力打造"生态水城"新名片

admin 2008-09-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赋予淮安市"苏北腹地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淮安市委、市政府从科学发展观角度重新审视发展理念,提出了打造"文化名城、名人故里、运河之都、生态家园
  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赋予淮安市"苏北腹地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淮安市委、市政府从科学发展观角度重新审视发展理念,提出了打造"文化名城、名人故里、运河之都、生态家园和美食之乡"五张名片的城市建设思路,以创"四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以及"新创四城"(创建健康城市、创建国家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努力建造百姓满意的"生态水城"。
  淮安素有"淮上江南"之称,境内河川交错,水网密布,内河航运的主干线京杭大运河流经于此,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干流、古黄河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横交错,其中市区就有盐河、古黄河、里运河、大运河穿城而过。境内还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及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根据淮安的地理特征,淮安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建好淮安生态水城举措。主要做法为:
  一是努力做好生态水城的硬件建设。纵观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所走过的生态之路,均是"先破坏后建设"之路,一般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时,生态环境曲线出现由坏变好的拐点。由此,总的生态环境规律呈现的是一个由好变坏再由坏变好的"钟"形曲线。而淮安市委、市政府决心走出一条"穿越式"生态发展之路,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淮安市人均GDP不到3000美元之时,就开展生态水城建设,从而避开资本主义国家生态最恶劣的"钟"形曲线的顶点,由"钟"形曲线上升(生态变坏)的腰部,横穿进入生态开始变优的"钟"形曲线的另一边腰部。为此淮安市委、市政府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37个亿对生态水城建设的硬件进行投入。近几年中,已建成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市第二污水处理厂、6.5万吨的四季青污水处理厂、2万吨的淮阴区污水处理厂,3万吨的楚州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目前,市建成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能达到19万吨/天,基本解决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治理中,近百所旱厕新建成了水冲式厕;省第四届园博会主会场钵池山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中洲公园等一批公园、大运河文化广场、市民健身广场等10多个大型休闲广场被建成,还完成了市区道路绿化,新建了高速环观光带、古楚风景区等一批风景林地。盐河航道开始"五改三"升级,上走大运河、下穿洪泽湖水的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及水利枢纽风景区也成了雄伟美丽的景观。大运河淮安段14公里两岸护坡,坡下有芦苇带,水中植物能净化水污染、能防冲刷且美观,堤坡以木桩护坡固堤,有利于水生物的攀附生存,且不需要人工日常的维护。此护坡被誉为"全国生态第一护坡"。
  二是全民发动,做好生态保护的软件建设。市各新闻媒体连续多年不间断开辟生态宣传的专栏进行"创四城"宣传。大型户外公益广告宣传牌、多媒体显示屏、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栏、沿街灯箱广告、横幅标语也处处可见。市"四城"办举办创建"四城"宣传进社区活动,开展"知荣辱、讲卫生、树新风--家庭创卫突击月"活动,开展"因为创卫,所以美丽"的万人拍摄创卫亮点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创建生态水城的热情。
  截止到2006年,淮安市建成国家森林公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4个,生态功能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168平方公里。几年来,共新增绿地1729万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55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9.8平方米,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29.65平方公里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9.2%,为此淮安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已通过国家技术考核。所属四县,也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成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7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和5个省级生态村、3个省级绿色社区、8个市级绿色社区、1个国家级绿色学校、36个省级绿色学校和49个市级绿色学校。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