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淮安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admin 2008-09-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园林城市——城市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历史与现代的融合,绿色与文化的结合。   9月4日,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从北京传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我市为“国家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城市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历史与现代的融合,绿色与文化的结合。
  9月4日,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从北京传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我市为“国家园林城市”,这意味着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大考”,淮安人民实现了这个绿色梦想,在九月的秋色中收获了丰收的喜悦。
  创园七年,是众志成城的七年,是锐意创新的七年,是苦干实干的七年。七年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不断优化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节约型、生态型的创建之路,取得了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为35.1%和38.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12平方米的丰硕成果。与创建初期相比,新增各类绿地1727.3公顷,新增公园绿地556公顷,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提高了15.7%、18.1%和5.44平方米,如今,“云天扫空碧,川岳涵馀清。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已不再是诗仙李白描述的淮安古城美景,一个水绿相映、城在园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绿水城市快速崛起。“生态家园”已成为淮安一张响亮的名片,水清、天蓝、岸绿、景美,让广大市民陶醉和自豪,令旅人流连忘返,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创业热土和安居乐园。
  众志成城,打赢创建攻坚战
  2002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七年来,淮安人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梦想迈进。
  创建之初,市委、市政府就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加快培育淮安苏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的有力举措,把创建的过程,当作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竞争力的过程,当作凝聚人心、激励士气、集中民智的过程。为将创园工作抓好抓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检查督查和考核评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具体负责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各区、各部门、各单位都相应成立了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选派专人为创建联络员。市四城办、市创建工作责任效能督查组具体负责城市创建工作效能督查,有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每年春季,市委、市政府都召开市区园林绿化工作会议,并与各区和市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将创建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管理。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挂钩五个区和部门的创园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还向各区派驻督导组,深入一线,做到每天一检查、每周一通报、每月一考核,保障创建任务的落实。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因地制宜、科学创建、申报先行、实施有序”的工作思路,坚持“属地管理、分区达标、区内平衡”的原则,构建“市区联动、任务包干、责任明确、督导有力”的创建工作机制,各区、各有关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项创园重点工程,确保三项总体指标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国家园林城市平均水平。
  回顾创建之路,资格申报工作可以说是险象丛生,险中取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作为一项提高城市竞争力、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形成申报城市逐年增多、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根据国家建设部规定,每个省每年申报的城市不超过3个,且必须获得省级园林城市2年以上。按规定我市只有到2008年,淮安才具备申报资格。去年我省已有常州、南通和江阴3个城市申报。在既不符合条件、又受名额限制的严峻形势下,淮安在去年能否成功取得申报资格是悬而又悬的事。为此,从年初开始,拉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园林绿的热潮,并邀请省建设厅领导和专家来淮调研指导。在得到省建设厅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去年4月,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专程赴北京向国家建设部汇报我市坚持走生态型、节约型创建之路的经验和做法,引起国家建设部领导的高度关注。
  去年5月下旬,申报国家园林城市资格评定、初验专家组来淮实地考察,紧接着国家建设部陈蓁蓁副司长来淮调研指导创建工作,在江苏同类型申报城市中,淮安人的创建热情和创建成果,打动了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他们高度评价淮安在生态型、节约型创建中进行的有益尝试。经过省资格评定专家组的一致认可,省建设厅的鼎力推荐,国家建设部分管部长的亲自过问,建设部破格破例同意淮安加入国家园林城市申报行列,并在兰州召开的全国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和厦门召开的国际专题会议上,淮安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在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先后有20多个城市来淮考察。
  去年10月,国家建设部专家组来淮开展技术考核,我市高分通过现场验收,有关专家还对我市今后城市绿化建设提出有益建议。针对专家建议,今年春季,市委、市政府召开召开动员大会,重点实施了滨河景观提升、道路增绿、公园整治等六大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亲临现场会办。共栽植亲水花卉、灌木18万平方米,种植月季花30万株,补植道路乔木1300余株,新增绿地100万元平方米,使我市园林绿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因地制宜,探索科学创园之路
  作为江苏的经济次发达地区,如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市立足市情,提出了走科学创建之路,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牢固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高度重视城市原有自然资源和风貌,将城市融入自然之中,创造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的生态环境,展示淮安园林的亲水性、生态性和历史性,构建了具有时代特征、淮安特色的城市景观,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水陆相交、成网成线的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
  走自然生态型创建之路。生态自然资源是城市中最为稀缺的宝贵资源,淮安四河穿城,丰富的水资源为淮安建设绿水园林城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水是淮安的根,赋予了这片土地的灵性。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过程中,我市根据现有的地域、历史、自然、经济等条件,结合四水穿城的城市自然生态景观,突出“以水为主线、以文为灵魂、以绿为情趣”的城市特色,依托大运河、里运河、盐河、古黄河等自然生态条件,实施河滨生态提升工程,凸现“绿水城市”风貌和“都市绿肺”功能,形成“水清、岸绿、花香、鸟语”的河滨生态环境。古黄河生态修复工程采用生态恢复的手段对其进行植被恢复和植物群落的重建,如今,碧波荡漾的河水,绿树成荫的滨河路,觅食栖息的鸟群,人水相亲,物我相融,到河边走走,沐浴大自然绿色,呼吸新鲜的空气,已成为淮安市民美好的享受。强化沿公路、铁路林带建设,逐年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健全生态体系。建成宁连路、京沪高速公路、宿淮盐高速公路、新长铁路防护林和入海水道防护林,使城区绿色景观系统交错成网,水、城、林有机融合。
  走资源节约型创建之路。土地和资金是创园两大难题。为了节约有限的绿化用地,我市积极开展见缝插绿、垂直绿化及社区绿地建设活动,鼓励单位、居住区利用其庭院内的零星地块绿化、建筑物和墙边垂直绿化,实施道路增绿工程,既增加了绿量,又美化了环境。为了节约资金,我市加大科研力度,在发掘乡土植物的同时,引进成功引种50多个成本低、易养护、景观好的宿根花卉品种。同时,探索运用建筑垃圾堆山、塑石、砌驳岸,既节省了建筑资金,又解决了建筑垃圾处理问题。在实施城郊大环境绿化、高速公路出入口绿化等项目中,探索出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新模式,同时,大力推广运用太阳能庭院灯、生态透水砖等节能新产品,既节约了用水,又降低了养护成本。
  走文化保护型创建之路。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园林要素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名胜古寺、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因此,创建工作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采取多种保护形式,延续园林文脉。在老城区的拆迁改造中,坚决打破常规,即使改变道路线型,也要保证“路让树”、“房退绿”,如在环城路、大治西路等道路改造中,被保留下来的大树枝叶繁茂,生长旺盛,成为林荫道路。
  走市场引导型创建之路。在创园工作中,我市运用投资自然的新理念,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思路,建立了政府投入、社会共建、市场运作的筹资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几年来共筹集绿化建设资金33.9亿元。其中,政府投入15.2 亿元,通过城市经营、房地产开发投入12.2亿元,各单位投入5.9亿元,全民捐资建绿投入6800万元。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市园林投资实业有限公司,通过经营城市资产,为园林重点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占地1800亩的江苏省第四届园艺博览会博览园建设,就是通过先做环境、再运作土地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省建设厅称为市场化运作公园建设的典范。
  多方联动,形成强大合力
  做好创建工作,必须凝聚各方才智、集中各方力量、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格局。在创园工作中,我市各区、各责任单位协同作战,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各项服务,推动创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全民参与。每年广泛开展“每人一棵树、单位一片绿”捐资助绿等系列活动,使植绿爱绿护绿成为广大市民的一种自觉行为;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社区创建工程,深入开展绿色进社区活动,动员广大市民人人动手,共建绿色家园。几年来,共建成省、市级园林式单位164家,占64.1%,省、市级园林式居住区36家,占63.2%。
  部门协同。创园资料准备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环保、市政等诸多方面。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动沟通,编制了综合申报本、技术报告、园林建设、景观建设、生态环境等九本共计150多万字资料,资料准备工作得到了资格评定专家组的肯定。
  跟踪服务。市林业局积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编印了1000多份《淮安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绿化施工技术手册》,为各区和有关责任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对各重点项目从整体布局到花木配置、栽植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指导,为各责任单位抓住有利时机、解决技术难题、推进创园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立体宣传。为加大宣传力度,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的创园宣传工作组织网络。每年都在市各新闻媒体开设了有关创园专栏,去年,市委宣传部、市林业局、市淮安日报社、淮安晚报社共同组织开展了“淮安,我美丽的家——镜头下的创园亮点”摄影比赛活动。在市区部分学校开展了“种下绿色,种下希望”的爱绿护绿活动,市文化局组织了专场文艺演出。制作了创园成果风光片和《运河之都 绿水淮安》画册。强有力的舆论宣传,为创建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如今的淮安,处处见绿,尽享美景。街头游园、道旁河边、单位小区,繁花丛丛,绿树婆娑,亭榭幽幽,整个城市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水绿相映、城在林中、人在园中,一个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清新舒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水城市,让古城淮安焕发新的生机,走向新的辉煌。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