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阖闾城遗址考古取得突破性成果
admin
2008-09-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究竟在何处?无锡的阖闾城在历史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9月10日在锡召开的“无锡阖闾城遗址全国考古专家论证会”上,困扰考古界和史学界多年的难题终于有
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究竟在何处?无锡的阖闾城在历史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9月10日在锡召开的“无锡阖闾城遗址全国考古专家论证会”上,困扰考古界和史学界多年的难题终于有了突破性解答。与会专家在考察了阖闾城遗址和龙山石城遗址,听取了无锡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作的《阖闾城遗址考古复查工作汇报》,并就阖闾城遗址的现状、阖闾城遗址的保护和阖闾城遗址考古复查工作等进行论证后,一致初步认定--阖闾城遗址为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96年之间春秋时期一代吴王阖闾的都城。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市领导毛小平、王立人、许刚、刘鸿志、孙志亮,市政府秘书长吴峰枫,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江苏等地的考古学、历史学和文物保护规划的专家,出席了10日的论证会。
杨卫泽在致辞中表示,阖闾城遗址的挖掘和论证对于进一步还原历史,对于丰富吴文化的深厚内涵、彰显无锡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无锡文化的软实力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尊重历史和保护历史是我们的职责,因此,要切实保护阖闾城遗址,要根据专家此次会诊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文物保护法,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阖闾城遗址保护规划,深入挖掘科学价值和人文内涵,切实提高遗址的发掘、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努力使阖闾城遗址保护做出成效,做出特色。
从10日的论证会上了解到,市委市政府将按照专家论证意见,启动阖闾城保护规划编制项目,履行法定程序,纳入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支持监督范围。为科学规范做好阖闾城遗址的保护研究,无锡市还聘请了黄景略、李伯谦、刘庆柱、宋建、曹锦炎、杨楠、范毓周、邹厚本、徐光冀、杨育彬、陈元甫、陈振裕、王永波等13位考古专家为无锡阖闾城遗址保护规划建设顾问,聘请陈同滨教授为无锡阖闾城遗址保护规划总规划师,聘请考古专家张敏为无锡阖闾城遗址保护规划专业顾问。据悉,无锡市将力争把阖闾城遗址建设成为体现国际一流保护理念和保护水平的国家遗址公园,使之成为中国遗址研究、保护和展示的典范,成为灵山景区和惠山蠡湖景区之间的重要节点景区,成为太湖生态博览园的重要人文景观。
1956年,阖闾城遗址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阖闾城的范围、年代以及文化性质等问题多年来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近年来,无锡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将遗址保护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2007年初,无锡市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对阖闾城遗址进行考古复查。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勘探和复查,初步确认了阖闾大城,面积约2.98平方公里,大城内有东、西两城,西城又分为南城和北城,发现东城和西城有部分保存完好的春秋时期城墙,东城内有春秋时期的水井1口;西城的南城内有春秋时期的大型建筑(宫)4处,陆门2处,水门2处,北城内有春秋时期的大型建筑1处。从钻探和物探的结果分析,遗址的年代应在春秋晚期,与吴王阖闾的年代相当,遗址未形成文化层,表明阖闾城使用时间不长,仅使用了19年。在对阖闾大城进行钻探之后,考古队又对大城北面的胥山湾进行了钻探,结果证明胥山湾都是深黑色的湖泊沉积土,并有水道与太湖相通,以此推断胥山湾应该原为操练水军和藏水军的湖湾。而对阖闾城遗址北面沿十八湾的龙山山脉的调查中,考古队发现了春秋晚期的石城。龙山石城的发现,将阖闾城遗址的范围由阖闾城遗址扩大到龙山一带。通过调查,推断石城的年代在春秋中期之后,与阖闾城遗址的年代相同。
与会专家在实地考察和听取汇报后,一致认为:阖闾城遗址的考古复查工作认真细致,并采用了多种科学方法进行考古复查,基本了解了阖闾城遗址的年代、布局和周边遗迹的相互关系;阖闾城遗址考古复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发现并确认了阖闾大城,完整地复原了阖闾城遗址;阖闾城遗址考古复查另一重要成果是发现并确认了龙山石城和胥山湾,完整地复原了阖闾城遗址的防御体系;根据考古复查的结果,阖闾城遗址有郭有城,有完整的防御体系,符合春秋时期都城的建制,因此初步认定阖闾城遗址为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96年之间春秋时期一代吴王阖闾的都城。专家组组长黄景略认为,阖闾城遗址是目前为止长江下游发现的春秋时期最大的城址。
在论证会上,专家们还提出了几点建议:重新划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阖闾城遗址的保护范围,并报请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在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阖闾城遗址进行必要的考古发掘,进一步发掘阖闾城遗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尽快制订《阖闾城遗址保护规划》,对阖闾城遗址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保护范围应包括阖闾大城和龙山石城;加快整理阖闾城遗址的相关资料,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市领导毛小平、王立人、许刚、刘鸿志、孙志亮,市政府秘书长吴峰枫,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江苏等地的考古学、历史学和文物保护规划的专家,出席了10日的论证会。
杨卫泽在致辞中表示,阖闾城遗址的挖掘和论证对于进一步还原历史,对于丰富吴文化的深厚内涵、彰显无锡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无锡文化的软实力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尊重历史和保护历史是我们的职责,因此,要切实保护阖闾城遗址,要根据专家此次会诊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文物保护法,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阖闾城遗址保护规划,深入挖掘科学价值和人文内涵,切实提高遗址的发掘、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努力使阖闾城遗址保护做出成效,做出特色。
从10日的论证会上了解到,市委市政府将按照专家论证意见,启动阖闾城保护规划编制项目,履行法定程序,纳入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支持监督范围。为科学规范做好阖闾城遗址的保护研究,无锡市还聘请了黄景略、李伯谦、刘庆柱、宋建、曹锦炎、杨楠、范毓周、邹厚本、徐光冀、杨育彬、陈元甫、陈振裕、王永波等13位考古专家为无锡阖闾城遗址保护规划建设顾问,聘请陈同滨教授为无锡阖闾城遗址保护规划总规划师,聘请考古专家张敏为无锡阖闾城遗址保护规划专业顾问。据悉,无锡市将力争把阖闾城遗址建设成为体现国际一流保护理念和保护水平的国家遗址公园,使之成为中国遗址研究、保护和展示的典范,成为灵山景区和惠山蠡湖景区之间的重要节点景区,成为太湖生态博览园的重要人文景观。
1956年,阖闾城遗址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阖闾城的范围、年代以及文化性质等问题多年来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近年来,无锡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将遗址保护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2007年初,无锡市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对阖闾城遗址进行考古复查。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勘探和复查,初步确认了阖闾大城,面积约2.98平方公里,大城内有东、西两城,西城又分为南城和北城,发现东城和西城有部分保存完好的春秋时期城墙,东城内有春秋时期的水井1口;西城的南城内有春秋时期的大型建筑(宫)4处,陆门2处,水门2处,北城内有春秋时期的大型建筑1处。从钻探和物探的结果分析,遗址的年代应在春秋晚期,与吴王阖闾的年代相当,遗址未形成文化层,表明阖闾城使用时间不长,仅使用了19年。在对阖闾大城进行钻探之后,考古队又对大城北面的胥山湾进行了钻探,结果证明胥山湾都是深黑色的湖泊沉积土,并有水道与太湖相通,以此推断胥山湾应该原为操练水军和藏水军的湖湾。而对阖闾城遗址北面沿十八湾的龙山山脉的调查中,考古队发现了春秋晚期的石城。龙山石城的发现,将阖闾城遗址的范围由阖闾城遗址扩大到龙山一带。通过调查,推断石城的年代在春秋中期之后,与阖闾城遗址的年代相同。
与会专家在实地考察和听取汇报后,一致认为:阖闾城遗址的考古复查工作认真细致,并采用了多种科学方法进行考古复查,基本了解了阖闾城遗址的年代、布局和周边遗迹的相互关系;阖闾城遗址考古复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发现并确认了阖闾大城,完整地复原了阖闾城遗址;阖闾城遗址考古复查另一重要成果是发现并确认了龙山石城和胥山湾,完整地复原了阖闾城遗址的防御体系;根据考古复查的结果,阖闾城遗址有郭有城,有完整的防御体系,符合春秋时期都城的建制,因此初步认定阖闾城遗址为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96年之间春秋时期一代吴王阖闾的都城。专家组组长黄景略认为,阖闾城遗址是目前为止长江下游发现的春秋时期最大的城址。
在论证会上,专家们还提出了几点建议:重新划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阖闾城遗址的保护范围,并报请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在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阖闾城遗址进行必要的考古发掘,进一步发掘阖闾城遗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尽快制订《阖闾城遗址保护规划》,对阖闾城遗址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保护范围应包括阖闾大城和龙山石城;加快整理阖闾城遗址的相关资料,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