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期待奥运场馆开放能“低门槛”

admin 2008-09-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奥运会期间,“鸟巢”“水立方”等一批梦幻般的北京奥运场馆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一”黄金周期间,奥运场馆将最大限度地保留奥运赛事时的场景和设施,向北京市民和
  奥运会期间,“鸟巢”“水立方”等一批梦幻般的北京奥运场馆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一”黄金周期间,奥运场馆将最大限度地保留奥运赛事时的场景和设施,向北京市民和全国各地游客开放,供人们参观游览。(8月29日《新京报》) 

  奥运期间,由于奥运门票的数量有限,加之奥运期间的旅游成本相对较大,绝大多数的游客不能亲临现场,而只能通过电视镜头领略奥运场馆的风采。奥运会后对游客开放,使广大游客有机会亲临现场一睹这些奥运场馆的庐山真面目,这无疑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据了解,奥运会期间,北京共有31处场馆投入赛事使用,其中新建场馆12处、原有场馆改扩建11处、临时性场馆8处。这些场馆不仅在奥运会期间发挥作用,作为京城新地标,它们也将成为奥运后旅游的热点,各地的群众更是热切盼望着能亲身感受奥运场馆的魅力。 

  昨日,国家体育场和国家体育馆业主方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鸟巢”在十一期间将向北京市民和全国各地游客开放,但会收取一定费用。现在具体的收费标准还没定下来,需再和旅游局等部门协商。至于其他奥运场馆对公众开放是否收费,目前也还没有定论。 

  笔者以为,作为国家大型体育场馆,水、电、人工都是一笔开支,采取适当收费,可以理解。但我们期待其能摒弃一味追求产业化和高利润的指导思想,突出公益性和服务性,降低收费“门槛”,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可以进来,而不至于让公众望而却步。 

  奥运场馆毕竟是公共设施,政府在其中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像财政的投入、税费的减免等,所以即使在建设中吸纳了民间资金,但奥运场馆仍然具有公益性的特质,所以奥运场馆经营的利润应该受到限制,最大限度地让奥运场馆为大多数人服务,让群众分享奥运成果。尤其是,北京的奥运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赛后利用的问题,在场馆的空间布局安排上,着眼于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与大学建设相结合,与社区发展相结合,这为赛后更好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一些建在高校的奥运场馆,赛后除了成为高校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更应考虑向周边居民开放,成为公众锻炼健身的场所,以更多地体现奥运场馆的社会效益,使举办奥运所形成的场馆、设施优势能真正惠及市民,让百姓分享到奥运蛋糕。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