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胶州将修复30多处文化古迹

admin 2008-08-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日前,记者在胶州市城隍庙拆迁现场看见,工人们正将拆下来的砖瓦木头编好号,存放在指定地方,甚至就连破损的门窗,也被锯掉腐朽的部分后,做好记号存放好。据介绍,胶州市将采取政府
  日前,记者在胶州市城隍庙拆迁现场看见,工人们正将拆下来的砖瓦木头编好号,存放在指定地方,甚至就连破损的门窗,也被锯掉腐朽的部分后,做好记号存放好。据介绍,胶州市将采取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投资7000多万元,复原少海古码头、公园类文化古迹、云溪河两岸文化遗址等30多处古景古貌。

  在此次修复当中,胶州城隍庙显得尤为受人瞩目。据介绍,胶州城隍庙建于明洪武二年,迄今已有639年的历史,比上海城隍庙还早34年。“修复的城隍庙将尽可能恢复到解放前的样子!”胶州市博物馆李文胜馆长说。据了解,胶州市筹集社会资金600多万元,将根据解放前留下的老照片,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把原来的37间建筑全部拆下来,所有的瓦片、砖头、木头等都将逐一装回原位,尽可能地逐一复原。预计整个维修工程在2009年春天就可以完成。另据介绍,胶州市将在少海新城根据“南开大学胶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所作的《“胶州古码头博览区”概念设计》方案,建设开发古码头博览区,作为古胶州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域。据悉,总投资达4200万元的少海古码头博览区,包括胶州古码头泊岸、市舶司、高丽亭馆、板桥榷场、天后宫、海神庙6处景观。这6处景观将再现胶州北宋至明清时期板桥镇的盛况,与少海新城“欧洲镇”相呼应,形成博览、旅游、文化、商贸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景观。

  古胶州“庙多、桥多、码头多”,这些地方既是先辈们创造辉煌的印迹,更是历史文化的生动写照。胶州市预投资3000万元,重点修复城隍庙、庸生纪念馆等9处公园类文化古迹。其中,投资1000万元对城隍庙进行修复;投资100万元装修改造博物馆;投资120万元建立马店镇东小屯原生态秧歌基地。投资1500万元规划建设庸生纪念馆;投资200万元建设莒国都城遗址和介亭遗址文化公园(一期),全部工程将在2009年底竣工,同时将投资65万元,对法若真故居、冷枚故居、匡源故居、慈云寺、板桥榷场遗址等11处历史文化遗产在古迹原址上,立纪念碑、刻石、建文化墙。

  云溪河是胶州市母亲河。唐宋以来,这里曾呈现出商船运送茶叶、贩卖布料、瓷器的一派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观,两岸的历史古迹众多,包括嘉树园遗址、胶州历史文化长廊、板桥市舶司遗址、板桥镇码头遗址、义天大师登陆处、杨景略出海处等。胶州市将投资96万元,采取逐步开发的方式,改造云溪河两岸,也将在2009年全部恢复古迹容貌。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