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都江堰重建十大方案亮点多 可能建成步行城市

admin 2008-07-15 来源:景观中国网
  昨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距离5·12大地震已经整整两个月了。来自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法国、瑞士等地的设计规划机构(联合体)和我国相关机构的代表汇聚青城山镇,在“都
  昨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距离5·12大地震已经整整两个月了。来自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法国、瑞士等地的设计规划机构(联合体)和我国相关机构的代表汇聚青城山镇,在“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方案介绍会上,亮相一个个精彩规划概念方案。据了解,10家规划设计单位或联合体经过实地勘察、走访后,全部完成了设计方案。本报特披露、编辑每套方案中的亮点,与关心都江堰灾后重建的读者分享。

  昨日,建设部规划司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方案介绍会,今日上午,还将举行专家讨论会,对10个规划概念方案研讨论证。之后,专家将整合这些方案上报成都市政府。

  亮点城市功能 
  把都江堰建成个“步行城市”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代表表示,都江堰应建为世界灾后重建的典范。复兴后的都江堰将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中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成都都市附中心城市、城乡一体化的宜居生态城。 

  设计方案分为空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5个角度。其中,空间为安全紧凑防灾生活圈;经济为风景休闲度假创意文化产业商贸“场镇”;社会为社会公平、自助互利,以工代赈;文化为世界遗产保护城市文脉延续川西风格延承;生态为山水林城、生态承载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 

  方案还建议,重建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步行城市。而在土地利用方面,要建设紧凑城市,土地利用强度适度增加。此外,他们还强调突出城市的旅游功能,分组团分功能建设;建设慢速步行系统,加强度假型旅游。 

  亮点:避震建设 
  城里建个防灾公园如何? 
  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他们设计了城市防灾公园,规划了城市避震疏散系统建设,可持续生态发展规划,并建议实施灾后重建实施机制———设立灾后重建局,该部门预计在重建的6年时间里发挥作用,在完成重建后解散。 

  设计方案中还称,要通过可持续生态城市规划,不断创新,同时优化城市中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等要素,打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一个产业与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和谐、资料节约、环境友好、社会融洽的未来城市。 

  他们认为,地震给都江堰市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面对自然灾害,人们表现出的是重建家园的勇气。而重建的过程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挑战和机遇。在受损地区重建设和新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引入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 

  亮点:交通规划
  这里不需要红绿灯和停车
  马来西亚AKIPRIMA设计单位

  “都江堰城中心将环绕博物馆和艺术中心,沿水岸边可以从四个方向进入中心城区,这里将没有红绿灯,交通通畅。”AKIPRIMA设计单位代表在会上称,他们在建筑中融入中国元素,西岸建造长约3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巨龙形态的观光游览车,设计可以容纳20万市民和10万游客的巨型建筑,新城建成将历史性地创造10万个旅游业的就业机会。同时,该机构代表还提出开发利用新城绿色能源———利用岷江沿岸风动力能源,还有在河岸边开阔地的建筑上安装太阳能利用器。 

  在交通规划中,他们提出了先进的无障碍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新城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不需要红绿灯,也不需要停车。”代表称,将来简单的道路系统设计可以让人到达城市的任何一个地点,环线和居民生活道路采用单向设计,而未来的都江堰新城完全不需要轿车。

  亮点:养生产业 
  发展深度体验型养生产业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四川省建筑设计院联合体

  设计方案中称,都江堰重建目标是依据这里的人文历史与产业趋势,重新定位市域的总体方向。要用重建机会,重新调整市域空间架构,优化都江堰生活和旅游环境。方案还举例了台湾的经验———包括社区重建、居民参与和就地安置。比如重建过程中要重点照顾弱势、独居的单身老人。 

  规划定位方面,方案中表示,要强化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定位,重新赋予全球性历史资产的重大意义。在有机分散、顺势集中的规划方法下,全面性地调整并强化城镇群体的角色与功能。在产业方面,方案将都江堰产业转型的重点聚集在结合百草药学,发展深度体验型养生产业。要汇集医疗研发产业,配合休闲旅游,创造不可取代的地域型产业形态。 

  亮点:特色空间形态 
  改善离堆西街传统步行道 
  日本东京大学、庆应大学联合体、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方案提出,重建后的都江堰将是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并且是成都市域内的旅游、科教、文化、创意新城,具有特色城乡空间形态的国际旅游城市。方案提出,将采用系统性的思想,将历史地段和节点的保护和城市旅游系统相结合。通过重建,改善玉垒山、离堆、西街的传统步行道,修复内江两岸的古建筑群,延续古城 “满城水色半城山”的特征风貌。

  方案还提出了对区域城镇外向扩展发展时序的建议:城镇发展近期以灾后政策性安置为主,主要发展空间在平原区各城镇点,尤其是山前结合带城镇作为接纳重点区域,聚源新城形成发展基础。远期以聚源新城建设为核心,以区域城镇与环境空间协调为原则,以城镇空间结构的区域调整为重点,促进都江堰整体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发展与提升。 

  亮点:拓绿亮河 
  让滨河绿带成为休闲空间 
  瑞士伯恩应用科学大学、都江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重建规划的总体策略是显山露水。”该联合体代表在会上表示,都江堰具有“山水城林堰”的特色,重建应“拓绿亮河”,即对一环路内河流两侧,拓宽公共绿地,布置旅游服务,商业、文化娱乐设施,使滨河绿带成为城市居民和旅游者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同时,他们还认为都江堰最高密度的发展将位于新火车站附近,该区目前处于城市的外围,将被发展为城市的新区,主要为公共和混合用途。重建的旧城以及中心周围的密度较低。城的西面有一个低密度、高标准的住宅区。东北面是新型轻工业、科研与教育区,配置新的公共交通系统。 

  在公共交通方面,该联合体提出,新的轻轨会将都江堰和成都连接起来。火车站是公共交通系统总汇,是城市中心的新焦点。 

  亮点:心灵产业 
  慢节奏生活方式的心灵小镇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该设计方案特别提出要打造“心灵产业”,它是指满足人们在心灵的、精神的诉求。该产业以心灵诉求为导向,可以分为释放压力、开阔眼界、丰富阅历、追求健康、社会交往、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实现自我,分别对应的产业有休闲娱乐、度假、问禅悟道、观光、主题游乐、医疗、养生、会展会务、教育培训、探险、极限运动、文化创意、研发等。 

  方案称,“心灵产业”布局为一轴两组团,一轴是从都江堰老城区到新城区,功能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产业载体。两组团是青城山-大观组团,位于青城山镇和大观镇片区,形象定位是问道养生,功能是休闲度假。龙池-虹口组团,位于龙池-虹口景区,形象定位是险峻丛林,功能是科考、探险、极限运动。另外,方案还策划了项目———“心灵小镇”,位于都江堰老城区建设路以内,主题为拜水,无污染、慢节奏生活方式的回归,包括古堰景区、历史街区、特色休闲区。

  亮点:三级抗灾空间体系 
  河渠也要成为避难通道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重建规划考虑建立了三级抗灾空间体系。都江堰城区三级抗灾空间体系的建立是对原规划进行抗灾布局梳理和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的。城市抗灾的主通道和避难的主场所除了包括城市的主要放射性主次干道和主要城市公园外,沿四条内江分支的河渠及其两侧也成为城区抗灾和避难的主通道和重要场所。在四条河渠之间的指状片区内,通过联系道路以及与河渠两侧开放空间直接连通的片区和组团绿地,建立两级枝状延伸的抗灾空间系统,将汇集避难人群和运送救灾物资的通道深入到人口密集的组团内部。从而更进一步降低抗灾的脆弱性。

  同时,城市的道路网密度也需要增加。从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的角度,增加道路网密度、减小街坊规模是增加疏散通道和降低灾害人员伤亡的有效途径。在都江堰城区重建规划中,在重建区域内采用小街坊的模式,设想把道路网间距控制在150米左右。 

  亮点:创意产业 
  游山玩水也要有创意 
  美国威尔考特建筑事务所、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规划方案提出,要通过规划帮助都江堰实现跳跃式发展。要通过重建大幅度提高城市住房质量,对受灾地区的清除能让城市通透起来、绿起来。 

  具体规划为,以都江堰的山水田园与历史古迹为硬件,以都江堰的道教氛围、名人传奇、休闲特质和生活哲学为软件,使两者在未来的城市中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础塑造城市人居环境,打造山水田园与人文情怀并重的人居天堂。同时,都江堰未来的产业必然是绿色生态无污染的,教育培训、设计创意、生态农业类产业将是首选。 

  在旅游方面,开发具有创意的旅游项目,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旅游发展重心转移至健康度假类的旅游项目上。 

  亮点:城市结构 
  靠近城中心建高密度住宅 
  法国AREP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

  方案认为,都江堰要建立独立的城市中心区,并保持与现有城市的联系,通过城市中心建筑确立城市形象与特点,并组织城市结构。同时,为了组织人流,减少交通距离,应按照城市区域不同尺度设置公共建筑。而在城市综合体设计中,应将工作区域与生活区相邻,简便日常交通;靠近城市中心以及绿化中心建立高密度住宅区。 

  针对聚源新区规划,该设计机构提出了生态水都的方案,将其定义为生态、高效、安全的时尚之都生态化的城市格局,自然融合城市。到时候,聚源新区可利用区域内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打造现代都市水乡,三条穿越而过的岷江支流及沿江生态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亲水空间。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