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海:跨越陇海的崛起与希望
admin
2007-01-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新江苏网东海1月5日电:(周恒祥 李凤之)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一种机遇,一个城市的崛起更需要一种全新的理念。东海,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历史赋予了她更
中新江苏网东海1月5日电:(周恒祥 李凤之)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一种机遇,一个城市的崛起更需要一种全新的理念。东海,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历史赋予了她更多的光荣与梦想。
2006年,对于拥有百万人口的东海县来说,这是一个城市大建设、城市大发展之年。围绕“中国重要的硅材料产业基地、生态旅游型现代化湖滨城市、国际知名的水晶之都”的发展定位,东海人弘扬“诚实守信、求实创新、踏实奋进、务实争先”的东海精神,全面加快实施跨越陇海支撑的城市化建设战略。一年中,仅城市整体规划就投资1730万元,城市建设总投入17.3亿元,一个“一心、四轴、五组团”规划结构的徐连经济带重要城市揭开了宏伟而神奇的面纱。
2006年,东海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协作,万众一心,坚持以高品位规划的大思维,以市场化运作的大手笔,在黄海之滨、陇海主线,创造了苏北县域城市建设史上高起点规划的奇迹和领先港城四县的快速度。
新年的东海虽然寒气逼人,但笔者走在城区各建设工地,所到处机声隆隆、车往人来,旧城大拆迁,新区大建设的火热景象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面积8.1平方公里,计划三年投资5.6亿元,建立九大功能区域和十八个景观区的西双湖开发已经完成了1.3亿元的基础工程建设;总长338米、17个孔的景观桥、北湖围堰和堤坝亮化等工程已全部竣工,施工机械仍在湖心忙个不停。
――总长2.3公里的玉带河整治已投入6000万元,完成了城市“金腰带”上一轴三景观的主体建设工程。
――城北新区的工地上,瓯龙世纪城、阳光花园、浅水湾、水榭花都以及水晶公园等32个建设工程正在加快进度,吊塔下、脚手架上,建筑工人们爬上爬下,忙着为东海新城区的崛起挥洒汗水……
2006年,东海城市建设高潮迭起,高歌嘹亮。历史的迅雷注定要为一个现代化生态湖滨水城的崛起,催开信念永恒之花。
●融入市“一体两翼”战略,历史的呼唤,让东海感受到了城市建设的双力撞击。这就是如何抢抓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东海人作出了更新思维的大抉择。
近代史上的东海县城最初在海州,1957年搬迁至牛山镇,当时只有17户人家,两条主街道。一个陇海车站,十几户人家,就是一个“古老”小县城的缩影。到2002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海县城开始有了两纵四横街道,城市规模达到9.6平方公里。在港城人们的印象里,作为水晶之都,东海县城原初的发展还是有“景”可说的,东海火车站、天成宾馆、水晶城、金牛公园等标志性建筑曾为东海人带来了骄傲。然而与周边新兴城市相比,东海的城市发展仍显得较滞后。南起沭阳、西至邳州等规模城市的崛起,更给不甘落后的东海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个城市规模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思想解放程度的体现。随着东海工农业和第三产业近年的快速增长与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压力重重压在了东海县委政府领导的心头。
2005年,这是历史赐予的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经济带建设的发展战略,东海作为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打造以东陇海线产业为主轴的城市创造了契机。同时,市委书记王建华提出呼应全省的“一体两翼”战略构架,更为东海发展和打造徐连产业经济带的次中心城市增强了信心。2005年底,王建华书记在亲临东海视察中,专门为东海城市建设提出了“走进西双湖时代”的发展定位。省市领导极具深邃的战略远望,成为东海干群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维、大力投资,超前谋划建设现代化湖滨城市的动力。
于是,一个新理念、新思维、高标准、高质量、别具“东海性”的城市化发展规划战略应运而生。用县委书记郑平的话说,就是以更全新的理念指导、高品位的规划引领、市场化的运转手段,把东海建设成苏北最具“水城交融”特色的生态型湖滨城市。
●融入市“一体两翼”战略,全新的理念,让东海追寻高品位规划城市建设的“金钥匙”。这就是如何更科学化、立体化来规划蓝图?东海人作出了全市率先的大举措。
东海是著名的水晶之都,硅工业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国家区域性支柱产业、火炬计划硅材料产业基地,2005年硅材料加工企业达400多家,实现产值60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41%。作为连云港市惟一地处沿东陇海线上的硅产业大县,在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上,东海县委县政府由2005年底率先成立了县级规划局,专门组织实施城市和乡镇规划工作,这在全市至今还是第一家。
采访中,现任东海县规划局局长郭宜超告诉笔者,东海在城市规划上采取的是反规划理论思维,舍得大投入来规划城市发展布局。一年中先后投入1730万元聘请深圳市、南京市、东南大学等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长达2020年的《东海县总体规划》、《东陇海线产业带空间布局规划》、《东海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西双湖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玉带河滨河地带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聘审,明确了“产业向东推进、城市向西发展、新区向北拓展”城市化方向。规划后的东海县城,形成了产业区和新城区两大主区域,城市总人口现已达到18万人,2010年将增加到30万人,城市总面积扩展到40平方公里。
在东海县规划局,笔者还看到了一个个详细的规划图。东陇海产业带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了“浦南岗埠依托市区港口、白塔平明打造空港物流、牛山县城打造硅工业基地”的“三个组团”框架;占地18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控制性规划,则形成了以东海行政、文化、体育及部分居住地为“一心”,以晶都大道交通轴、玉带河景观轴、西蔡路休闲服务区、滨河休闲区为“四轴”,以居住商业功能、滨湖公园居住功能、居住学校功能、学校居住功能和居住用地功能为主的“五组团”规划结构。这些融入了新思维、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发展规划,突出生态自然的资源优势,把一个即将矗立于徐连经济带重要节点上的现代化化湖滨城市框架勾勒出来。
东海,中国水晶之都。一个用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高品位规划编制的沿东陇海线崭新城市,我们已经触摸到她彰显青春与活力的心跳。
●融入市“一体两翼”战略,全方位的开发,让东海拓展加快城市发展的思维。这就是如何来市场化运作,高质量建设?东海人作出了重金投入的大决战。
2006年,东海城市框架的拉开,城市建设的定位、城市拆迁整治和开发的动作,是历史之最、历史之大。城市拆迁会战、新区挂图作战,已成为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县域崛起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
为了实现产业向东推进、城市向西发展、新区向北拓宽的沿东陇海产业带城市化目标,把一张张纸上城市变成大地矗立的广厦楼宇,东海县在城市建设上全方位招商,并成立了旧城拆迁改造、新区建设指挥部,坐镇指导和协调服务城市建设。
2006年全县旧城改造投资6.67亿元,开发项目22个,新区完成投资开发6.93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1亿元。在整个城市建设上,全年已投入17.3亿元,资金投入数创历史最高。
在城北新区里,记者看到投资3000万元、高15层的东海广电中心、以及投资均超两千万元的劳动市场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会培训中心等高建筑工程已经封顶竣工。在塔吊如林的体育场,由金陵房地产一期投入1.5亿元、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12幢商住楼刚开工不久;在幸福北路199号,由江西客商投资的瓯龙世纪城,已经建造起两期居住楼,第三期的15幢商品楼已经建到4层。
在位于东海奔牛广场东侧、由台湾客商投资1亿元、集商住、水晶加工销售、珠宝展示为一体的国际水晶珠宝城已完成一期工程封顶。
在海陵东路北的凯益丽都、水晶工业房地产开发工地上,几十台运土车来往穿梭、几百名建筑工人们在深挖地基、搅拌混凝土,汇成了大建设的热潮。
东海县建设局局长司相同告诉笔者,今年东海城市建设始终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完成的原则,注重提升房地产小区建设品位,一年来已图审房地产面积113万平方米,是东海历史之最,全市四县之最。目前县城建成规范化住宅小区已达到20个,还有30多个建设工程、2万多建筑工人在工地加班施工,
采访中,来自江西上饶地区的房地产客商何力谈起在东海投资城市建设的感受说,东海近年的软硬环境搞得较好,亲商安商扶商等优惠服务政策,吸引了外地客商扎根东海投资兴业。美籍华商詹丽红,祖籍浙江人,三年前来东海投资数千万元承建了浙江小商品市场、东海大酒店和中国水晶礼品城二楼等工程后,今年又投资4000万元在旧城区新建占地20亩的凯益丽都大厦。她说,作为一个外籍华商,她感动于东海正在日益快速发展与崛起的城市,尤其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让他感觉在这里投资放心,同时她也想见证这座城市的变化发展。
东海,一个沐浴时代曙光的城市,正在希望中崛起。
●融入市“一体两翼”战略,规范化的管理,让县城建设步入依法治市轨道。这就是如何在崛起与希望中,再创新文明?东海人奏响的是永恒和谐的城市乐章。
文明与城市同步。城市因文明而崛起。
2006年,东海城市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崛起的时代强音中展露新容。已拥有23万平方公里面积、常住人口18万人的县城,形成了7纵9横的路网结构。这一年,随着国家珠宝产业基地、国家生态示范区等荣誉落户,市委王建华书记提出的“东海城市建设走进西双湖时代”的殷殷嘱托和县委郑平书记决心走“高规划引领、市场化运作”之路,“把东海建设成为苏北最具特色的城市”的目标,已揭开历史真正的序篇。东海人满怀豪情,续写辉煌。
人民城市人民管。在城市的建设与崛起中,东海人城市管理也走出了新路子。2006年,在市容管理上,东海共投入环卫设施建设资金450万元,建造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座和140个新式垃圾池、8座水冲共厕。投资678万元完成城市亮化项目30个,亮化面积17.4万平方米。同时,完成绿化投资2800余万元,绿化城区面积47万平方米,栽植乔木8.7万株、灌木570余万株、铺设草坪2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3%,绿地率达3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5平方米,初步形成了植物景观多样的城区绿化网络和富有特色、景色优美的绿地系统,为2007年全面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奠定基础。
在治理“三乱”上,东海城市执法部门做到文明执法,采取堵疏结合、专项整治和开展“清洁东海、美化家园”活动,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治市,促进了和谐城市的建设与维护。
2006年,东海城市建设高歌猛进!2006年,东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一个个前瞻性、立体型的城市规划蓝图,在百万东海人跨越追求的步履中,变成崛起的丰碑,矗立在陇海线上,西双湖畔。
一个城水相依、生态湖滨城市诞生于神奇浪漫的水晶之都。
这一切虽然还在建设的轮廓中,但匆匆行走的东海人已经看到了崛起的希望。
正如东海县委书记郑平说展望的那样,2007年,东海将以更大的动作投资,进一步加新新区“三大亮点”和“三大中心”工程建设。就是着力推进西双湖、玉带河、晶都大道“三大亮点”工程建设,重力打造文化、体育、行政“三大中心”工程建设,力争十一五末城市居住总人口达到30万人,使东海切实“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发挥中心城市功能、彰显湖滨城市特色的国际知名的水晶之都”这个发展目标。
冬日的东海,生机一片。寒冷的气候挡不住一个城市崛起的步伐。
在这片生长希望、孕育水晶之光的土地上,“诚实守信、求实创新、踏实奋进、务实争先”的东海人,创造一个新兴城市快速崛起的奇迹。
在全市“一体两翼”战略构架下,东海——苏北东陇海线上的一颗明珠,必将沐浴水晶之光,崛起于黄海之滨。
2006年,对于拥有百万人口的东海县来说,这是一个城市大建设、城市大发展之年。围绕“中国重要的硅材料产业基地、生态旅游型现代化湖滨城市、国际知名的水晶之都”的发展定位,东海人弘扬“诚实守信、求实创新、踏实奋进、务实争先”的东海精神,全面加快实施跨越陇海支撑的城市化建设战略。一年中,仅城市整体规划就投资1730万元,城市建设总投入17.3亿元,一个“一心、四轴、五组团”规划结构的徐连经济带重要城市揭开了宏伟而神奇的面纱。
2006年,东海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协作,万众一心,坚持以高品位规划的大思维,以市场化运作的大手笔,在黄海之滨、陇海主线,创造了苏北县域城市建设史上高起点规划的奇迹和领先港城四县的快速度。
新年的东海虽然寒气逼人,但笔者走在城区各建设工地,所到处机声隆隆、车往人来,旧城大拆迁,新区大建设的火热景象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面积8.1平方公里,计划三年投资5.6亿元,建立九大功能区域和十八个景观区的西双湖开发已经完成了1.3亿元的基础工程建设;总长338米、17个孔的景观桥、北湖围堰和堤坝亮化等工程已全部竣工,施工机械仍在湖心忙个不停。
――总长2.3公里的玉带河整治已投入6000万元,完成了城市“金腰带”上一轴三景观的主体建设工程。
――城北新区的工地上,瓯龙世纪城、阳光花园、浅水湾、水榭花都以及水晶公园等32个建设工程正在加快进度,吊塔下、脚手架上,建筑工人们爬上爬下,忙着为东海新城区的崛起挥洒汗水……
2006年,东海城市建设高潮迭起,高歌嘹亮。历史的迅雷注定要为一个现代化生态湖滨水城的崛起,催开信念永恒之花。
●融入市“一体两翼”战略,历史的呼唤,让东海感受到了城市建设的双力撞击。这就是如何抢抓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东海人作出了更新思维的大抉择。
近代史上的东海县城最初在海州,1957年搬迁至牛山镇,当时只有17户人家,两条主街道。一个陇海车站,十几户人家,就是一个“古老”小县城的缩影。到2002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海县城开始有了两纵四横街道,城市规模达到9.6平方公里。在港城人们的印象里,作为水晶之都,东海县城原初的发展还是有“景”可说的,东海火车站、天成宾馆、水晶城、金牛公园等标志性建筑曾为东海人带来了骄傲。然而与周边新兴城市相比,东海的城市发展仍显得较滞后。南起沭阳、西至邳州等规模城市的崛起,更给不甘落后的东海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个城市规模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思想解放程度的体现。随着东海工农业和第三产业近年的快速增长与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压力重重压在了东海县委政府领导的心头。
2005年,这是历史赐予的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经济带建设的发展战略,东海作为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打造以东陇海线产业为主轴的城市创造了契机。同时,市委书记王建华提出呼应全省的“一体两翼”战略构架,更为东海发展和打造徐连产业经济带的次中心城市增强了信心。2005年底,王建华书记在亲临东海视察中,专门为东海城市建设提出了“走进西双湖时代”的发展定位。省市领导极具深邃的战略远望,成为东海干群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维、大力投资,超前谋划建设现代化湖滨城市的动力。
于是,一个新理念、新思维、高标准、高质量、别具“东海性”的城市化发展规划战略应运而生。用县委书记郑平的话说,就是以更全新的理念指导、高品位的规划引领、市场化的运转手段,把东海建设成苏北最具“水城交融”特色的生态型湖滨城市。
●融入市“一体两翼”战略,全新的理念,让东海追寻高品位规划城市建设的“金钥匙”。这就是如何更科学化、立体化来规划蓝图?东海人作出了全市率先的大举措。
东海是著名的水晶之都,硅工业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国家区域性支柱产业、火炬计划硅材料产业基地,2005年硅材料加工企业达400多家,实现产值60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41%。作为连云港市惟一地处沿东陇海线上的硅产业大县,在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上,东海县委县政府由2005年底率先成立了县级规划局,专门组织实施城市和乡镇规划工作,这在全市至今还是第一家。
采访中,现任东海县规划局局长郭宜超告诉笔者,东海在城市规划上采取的是反规划理论思维,舍得大投入来规划城市发展布局。一年中先后投入1730万元聘请深圳市、南京市、东南大学等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长达2020年的《东海县总体规划》、《东陇海线产业带空间布局规划》、《东海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西双湖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玉带河滨河地带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聘审,明确了“产业向东推进、城市向西发展、新区向北拓展”城市化方向。规划后的东海县城,形成了产业区和新城区两大主区域,城市总人口现已达到18万人,2010年将增加到30万人,城市总面积扩展到40平方公里。
在东海县规划局,笔者还看到了一个个详细的规划图。东陇海产业带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了“浦南岗埠依托市区港口、白塔平明打造空港物流、牛山县城打造硅工业基地”的“三个组团”框架;占地18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控制性规划,则形成了以东海行政、文化、体育及部分居住地为“一心”,以晶都大道交通轴、玉带河景观轴、西蔡路休闲服务区、滨河休闲区为“四轴”,以居住商业功能、滨湖公园居住功能、居住学校功能、学校居住功能和居住用地功能为主的“五组团”规划结构。这些融入了新思维、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发展规划,突出生态自然的资源优势,把一个即将矗立于徐连经济带重要节点上的现代化化湖滨城市框架勾勒出来。
东海,中国水晶之都。一个用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高品位规划编制的沿东陇海线崭新城市,我们已经触摸到她彰显青春与活力的心跳。
●融入市“一体两翼”战略,全方位的开发,让东海拓展加快城市发展的思维。这就是如何来市场化运作,高质量建设?东海人作出了重金投入的大决战。
2006年,东海城市框架的拉开,城市建设的定位、城市拆迁整治和开发的动作,是历史之最、历史之大。城市拆迁会战、新区挂图作战,已成为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县域崛起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
为了实现产业向东推进、城市向西发展、新区向北拓宽的沿东陇海产业带城市化目标,把一张张纸上城市变成大地矗立的广厦楼宇,东海县在城市建设上全方位招商,并成立了旧城拆迁改造、新区建设指挥部,坐镇指导和协调服务城市建设。
2006年全县旧城改造投资6.67亿元,开发项目22个,新区完成投资开发6.93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1亿元。在整个城市建设上,全年已投入17.3亿元,资金投入数创历史最高。
在城北新区里,记者看到投资3000万元、高15层的东海广电中心、以及投资均超两千万元的劳动市场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会培训中心等高建筑工程已经封顶竣工。在塔吊如林的体育场,由金陵房地产一期投入1.5亿元、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12幢商住楼刚开工不久;在幸福北路199号,由江西客商投资的瓯龙世纪城,已经建造起两期居住楼,第三期的15幢商品楼已经建到4层。
在位于东海奔牛广场东侧、由台湾客商投资1亿元、集商住、水晶加工销售、珠宝展示为一体的国际水晶珠宝城已完成一期工程封顶。
在海陵东路北的凯益丽都、水晶工业房地产开发工地上,几十台运土车来往穿梭、几百名建筑工人们在深挖地基、搅拌混凝土,汇成了大建设的热潮。
东海县建设局局长司相同告诉笔者,今年东海城市建设始终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完成的原则,注重提升房地产小区建设品位,一年来已图审房地产面积113万平方米,是东海历史之最,全市四县之最。目前县城建成规范化住宅小区已达到20个,还有30多个建设工程、2万多建筑工人在工地加班施工,
采访中,来自江西上饶地区的房地产客商何力谈起在东海投资城市建设的感受说,东海近年的软硬环境搞得较好,亲商安商扶商等优惠服务政策,吸引了外地客商扎根东海投资兴业。美籍华商詹丽红,祖籍浙江人,三年前来东海投资数千万元承建了浙江小商品市场、东海大酒店和中国水晶礼品城二楼等工程后,今年又投资4000万元在旧城区新建占地20亩的凯益丽都大厦。她说,作为一个外籍华商,她感动于东海正在日益快速发展与崛起的城市,尤其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让他感觉在这里投资放心,同时她也想见证这座城市的变化发展。
东海,一个沐浴时代曙光的城市,正在希望中崛起。
●融入市“一体两翼”战略,规范化的管理,让县城建设步入依法治市轨道。这就是如何在崛起与希望中,再创新文明?东海人奏响的是永恒和谐的城市乐章。
文明与城市同步。城市因文明而崛起。
2006年,东海城市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崛起的时代强音中展露新容。已拥有23万平方公里面积、常住人口18万人的县城,形成了7纵9横的路网结构。这一年,随着国家珠宝产业基地、国家生态示范区等荣誉落户,市委王建华书记提出的“东海城市建设走进西双湖时代”的殷殷嘱托和县委郑平书记决心走“高规划引领、市场化运作”之路,“把东海建设成为苏北最具特色的城市”的目标,已揭开历史真正的序篇。东海人满怀豪情,续写辉煌。
人民城市人民管。在城市的建设与崛起中,东海人城市管理也走出了新路子。2006年,在市容管理上,东海共投入环卫设施建设资金450万元,建造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座和140个新式垃圾池、8座水冲共厕。投资678万元完成城市亮化项目30个,亮化面积17.4万平方米。同时,完成绿化投资2800余万元,绿化城区面积47万平方米,栽植乔木8.7万株、灌木570余万株、铺设草坪2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3%,绿地率达3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5平方米,初步形成了植物景观多样的城区绿化网络和富有特色、景色优美的绿地系统,为2007年全面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奠定基础。
在治理“三乱”上,东海城市执法部门做到文明执法,采取堵疏结合、专项整治和开展“清洁东海、美化家园”活动,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治市,促进了和谐城市的建设与维护。
2006年,东海城市建设高歌猛进!2006年,东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一个个前瞻性、立体型的城市规划蓝图,在百万东海人跨越追求的步履中,变成崛起的丰碑,矗立在陇海线上,西双湖畔。
一个城水相依、生态湖滨城市诞生于神奇浪漫的水晶之都。
这一切虽然还在建设的轮廓中,但匆匆行走的东海人已经看到了崛起的希望。
正如东海县委书记郑平说展望的那样,2007年,东海将以更大的动作投资,进一步加新新区“三大亮点”和“三大中心”工程建设。就是着力推进西双湖、玉带河、晶都大道“三大亮点”工程建设,重力打造文化、体育、行政“三大中心”工程建设,力争十一五末城市居住总人口达到30万人,使东海切实“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发挥中心城市功能、彰显湖滨城市特色的国际知名的水晶之都”这个发展目标。
冬日的东海,生机一片。寒冷的气候挡不住一个城市崛起的步伐。
在这片生长希望、孕育水晶之光的土地上,“诚实守信、求实创新、踏实奋进、务实争先”的东海人,创造一个新兴城市快速崛起的奇迹。
在全市“一体两翼”战略构架下,东海——苏北东陇海线上的一颗明珠,必将沐浴水晶之光,崛起于黄海之滨。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