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编制《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指导今后城市建设
admin
2006-11-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都会对柳州这座“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天然盆景”城市赞赏不已,认为世所罕见。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该如何把城市建得美观协调,如何与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都会对柳州这座“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天然盆景”城市赞赏不已,认为世所罕见。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该如何把城市建得美观协调,如何与外地城市区别开来,拥有自己的特色?这既是地方政府多年来反复探索的问题,也是民间议论颇多的话题。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由广东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柳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已经成稿,今日将接受专家评审。该规划不仅对龙城的城市总体形象作出定位,还对建筑的色彩、风格控制等有较详细的描述,以对龙城今后的建设、改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景观随山水定调
59.6%的市民认为,“柳江两岸”是柳州最有特色的区域
为了制定该规划,工作人员曾作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200名城市规划相关专业人士、700名市民、350名旅游者,收回924份有效问卷。“什么最能代表柳州的城市风貌特征?”候选答案有“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历史景观”3个。
75.5%的专业人士和71%的市民,都认为是“自然景观”。选择这一答案的游客虽然只有38.2%,却是3个答案中最多人选择的。由此可见,柳州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山和水。
另一项调查的结果值得关注:63%的专业人士、59.6%的市民都认为,“柳江两岸”是城市最有特色的区域。但是,只有27.7%的游客持此观点。这说明柳州人对柳江感情之深,同时也说明柳江的景观建设不尽如人意,未能让游客认同柳州人的这份特殊感情。
经过实地勘察,工作人员发现柳州山水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些山体和水体周围的建筑体量过大,如鱼峰路旁的银都大厦;依山而建的建筑太多,如灯台山下的灯台花苑;建筑高度过于统一,如铁桥至乐都酒店一线的柳江南岸……这造成了城市自然景观支离破碎,阻断了山水之间的联系,城市景观的天际线缺乏节奏和韵律变化,等等。
因此,本次规划在制定城市景观风貌系统控制内容时,无论建筑、道路、绿地的建设,都强调要和山水协调。对外围的山体要严加保护,山与山之间有林地和田野作过渡,保证山体的延续性;公园建设不能总是以山为核心,避免游客到柳州老是要爬山;市中心鹅山、鱼峰山、马鞍山、驾鹤山、灯台山、蟠龙山、雀儿山等孤峰周边的建筑,高度都要严格控制,避免再出现高楼遮山的现象。同时还要保证山与山之间的视廊通透,如雀儿山与鹅山视廊区内,建筑高度控制在20-70米之间,由山体往外呈梯状布置;雀儿山与蜡烛山之间的视廊中,建筑高度不得超过30米;蟠龙山与马鹿山之间建筑高度不得超过40米……水体景观的保护,将柳江分段规划为8个不同主题的风貌带,同时对滨江堤岸建设、支流保护等有所规定,此前已有“百里柳江”景观规划作出详细描述,此处从略。
风格须宜古宜今
规划“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适应地理气候特点,延续历史文脉,凸现山水城市格局”
近年来,柳州市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一批旧城区得到改造,同时大量新楼纷纷冒出。新是新了,但“特色”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据规划人员所作的调查,柳州市的城市建筑以现代风格为主,占75%,传统风格仅占3%,少于欧陆风格所占的6%。新旧建筑杂陈,部分街区呈现破败气象。即使新建筑也存在不少问题:滥用玻璃幕墙,造成强烈的风格割裂,并形成光污染;大体量建筑在小尺度街区出现,破坏了旧城区的肌理,老城区风貌岌岌可危,等等。
据了解,柳州市民普遍对市中心老街的骑楼表示怀念,认为它们具有岭南特色。随着旧城改造,大部分骑楼街已经消失,仅余中山西路、小南路、太平西街等处还有少量残存。不过,市民在接受调查时,表现出怀旧而不守旧的心态。对公共建筑的建设,35.4%赞同新现代建筑风格,37.9%赞同典雅主义风格;对居住建筑,74.3%的专业人士选择新现代主义风格,45.8%的市民选择欧陆风格;对商业建筑,45.8%的市民选择新现代主义风格,32.9%选择西洋古典风格。上面所列均为选择人数偏高的选项,工作人员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公众是希望城市建筑丰富多彩的,城市建筑景观风貌能够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的规划,也体现了这种多元化的趋势,将建筑风格总体控制原则定为“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适应地理气候特点,延续历史文脉,凸现山水城市格局”。如在柳侯祠、西来寺、东门等古建筑区,新建、改建建筑均应采用仿古或复古的建筑风格;在曙光路、太平街应恢复近代风格的骑楼,建筑风格可采用西洋古典元素;柳江沿岸应以简洁的现代建筑为主,而山体周边建筑则可考虑桂北民居的符号和元素,做到轻灵空透。
色彩以灰色为主
柳江两岸和山体周边,强调采用灰色的主色调,同时可以适当采用红、蓝、橙色点缀
北京宫廷建筑的红墙碧瓦、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已经成为当地建筑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柳州这次制定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也对城市建筑的主色调作了规定,总的控制原则是“清新、明丽、和谐,有机融合自然山水色,强化历史建筑景观色”。主色调则以不同明度的灰色为主。
根据调查,柳州现状建筑选用的色彩主要分布于白、红、黄、蓝、绿、棕6种色系的色彩,其中以浅色调的白与黄为主。专家认为,这造成了城市建筑色彩苍白,缺乏容纳性。尤其是白色的大量使用,使城市“失色”。不同色彩的明度都差不多,缺乏主导色彩的基调。这导致建筑色调缺乏协调的基础,各种色相与色调缤纷混乱。一些建筑为了“抢眼”,采用大面积的柠黄、大红、金色、翠绿色等,与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观极不协调。
为此,工作人员对选择何种色彩作为城市建筑的主色调作了调查,多数市民倾向于选择浅灰色与浅灰白色,而外来旅游者则倾向于选择浅灰白色和浅黄色。市民的选择显然与专家意见不谋而合,因为浅灰色无论是在蓝天白云下,还是青山绿水旁,都不显得突兀。因此,本次规划提出,柳江两岸和山体周边,要特别强调采用灰色的主色调,同时可以适当采用红、蓝、橙色点缀。
龙城将显山露水
现在柳州市搞城市建设,也不一定要求大求洋,一定要有本地特色
记者就城市风貌规划的话题进行采访,市民均对规划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柳州市文史专家陈铁生说,他刚从南京出差回来,对那里的乌衣巷印象深刻。据他介绍,南京市根据历史记载,精心规划后对乌衣巷一带进行改造,尽量恢复传统建筑特色,虽然都是低矮的房屋,但因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而引来众多游客。现在柳州市搞城市建设,也不一定要求大求洋,一定要有本地特色。在他印象里,解放前的柳州其实就是一个商业氛围浓厚的小城市,沿街的骑楼、沿江的码头等都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柳州虽然已经成为工业城市,且正向特大城市的目标迈进,但不论如何现代、如何大,都应适当保留自己的历史文化特色。对本次规划强调的“显山露水”,这位老柳州认为很对路。
从事房地产营销的吕先生,则对目前房开项目中“一窝蜂”的现象表示忧虑。他认为,这时出台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很有意义。不定下一个调子,就会今天冒出一大堆罗马柱,明天冒出几个怪物似的建筑,这是一种“灾难”。在这方面,柳州已有前车之鉴,希望不要重蹈覆辙。
据规划部门工作人员透露,其实政府部门的领导也对打造柳州城市风貌的长远之计十分上心。前一段时间,柳州有房开公司开发大规模的×派风格的小区,就有市领导表示了不同看法,要求有关部门仔细考虑这一风格在柳州是否合适,是否应该控制某派风格建筑的大量出现,等等。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该如何把城市建得美观协调,如何与外地城市区别开来,拥有自己的特色?这既是地方政府多年来反复探索的问题,也是民间议论颇多的话题。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由广东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柳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已经成稿,今日将接受专家评审。该规划不仅对龙城的城市总体形象作出定位,还对建筑的色彩、风格控制等有较详细的描述,以对龙城今后的建设、改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景观随山水定调
59.6%的市民认为,“柳江两岸”是柳州最有特色的区域
为了制定该规划,工作人员曾作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200名城市规划相关专业人士、700名市民、350名旅游者,收回924份有效问卷。“什么最能代表柳州的城市风貌特征?”候选答案有“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历史景观”3个。
75.5%的专业人士和71%的市民,都认为是“自然景观”。选择这一答案的游客虽然只有38.2%,却是3个答案中最多人选择的。由此可见,柳州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山和水。
另一项调查的结果值得关注:63%的专业人士、59.6%的市民都认为,“柳江两岸”是城市最有特色的区域。但是,只有27.7%的游客持此观点。这说明柳州人对柳江感情之深,同时也说明柳江的景观建设不尽如人意,未能让游客认同柳州人的这份特殊感情。
经过实地勘察,工作人员发现柳州山水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些山体和水体周围的建筑体量过大,如鱼峰路旁的银都大厦;依山而建的建筑太多,如灯台山下的灯台花苑;建筑高度过于统一,如铁桥至乐都酒店一线的柳江南岸……这造成了城市自然景观支离破碎,阻断了山水之间的联系,城市景观的天际线缺乏节奏和韵律变化,等等。
因此,本次规划在制定城市景观风貌系统控制内容时,无论建筑、道路、绿地的建设,都强调要和山水协调。对外围的山体要严加保护,山与山之间有林地和田野作过渡,保证山体的延续性;公园建设不能总是以山为核心,避免游客到柳州老是要爬山;市中心鹅山、鱼峰山、马鞍山、驾鹤山、灯台山、蟠龙山、雀儿山等孤峰周边的建筑,高度都要严格控制,避免再出现高楼遮山的现象。同时还要保证山与山之间的视廊通透,如雀儿山与鹅山视廊区内,建筑高度控制在20-70米之间,由山体往外呈梯状布置;雀儿山与蜡烛山之间的视廊中,建筑高度不得超过30米;蟠龙山与马鹿山之间建筑高度不得超过40米……水体景观的保护,将柳江分段规划为8个不同主题的风貌带,同时对滨江堤岸建设、支流保护等有所规定,此前已有“百里柳江”景观规划作出详细描述,此处从略。
风格须宜古宜今
规划“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适应地理气候特点,延续历史文脉,凸现山水城市格局”
近年来,柳州市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一批旧城区得到改造,同时大量新楼纷纷冒出。新是新了,但“特色”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据规划人员所作的调查,柳州市的城市建筑以现代风格为主,占75%,传统风格仅占3%,少于欧陆风格所占的6%。新旧建筑杂陈,部分街区呈现破败气象。即使新建筑也存在不少问题:滥用玻璃幕墙,造成强烈的风格割裂,并形成光污染;大体量建筑在小尺度街区出现,破坏了旧城区的肌理,老城区风貌岌岌可危,等等。
据了解,柳州市民普遍对市中心老街的骑楼表示怀念,认为它们具有岭南特色。随着旧城改造,大部分骑楼街已经消失,仅余中山西路、小南路、太平西街等处还有少量残存。不过,市民在接受调查时,表现出怀旧而不守旧的心态。对公共建筑的建设,35.4%赞同新现代建筑风格,37.9%赞同典雅主义风格;对居住建筑,74.3%的专业人士选择新现代主义风格,45.8%的市民选择欧陆风格;对商业建筑,45.8%的市民选择新现代主义风格,32.9%选择西洋古典风格。上面所列均为选择人数偏高的选项,工作人员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公众是希望城市建筑丰富多彩的,城市建筑景观风貌能够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的规划,也体现了这种多元化的趋势,将建筑风格总体控制原则定为“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适应地理气候特点,延续历史文脉,凸现山水城市格局”。如在柳侯祠、西来寺、东门等古建筑区,新建、改建建筑均应采用仿古或复古的建筑风格;在曙光路、太平街应恢复近代风格的骑楼,建筑风格可采用西洋古典元素;柳江沿岸应以简洁的现代建筑为主,而山体周边建筑则可考虑桂北民居的符号和元素,做到轻灵空透。
色彩以灰色为主
柳江两岸和山体周边,强调采用灰色的主色调,同时可以适当采用红、蓝、橙色点缀
北京宫廷建筑的红墙碧瓦、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已经成为当地建筑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柳州这次制定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也对城市建筑的主色调作了规定,总的控制原则是“清新、明丽、和谐,有机融合自然山水色,强化历史建筑景观色”。主色调则以不同明度的灰色为主。
根据调查,柳州现状建筑选用的色彩主要分布于白、红、黄、蓝、绿、棕6种色系的色彩,其中以浅色调的白与黄为主。专家认为,这造成了城市建筑色彩苍白,缺乏容纳性。尤其是白色的大量使用,使城市“失色”。不同色彩的明度都差不多,缺乏主导色彩的基调。这导致建筑色调缺乏协调的基础,各种色相与色调缤纷混乱。一些建筑为了“抢眼”,采用大面积的柠黄、大红、金色、翠绿色等,与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观极不协调。
为此,工作人员对选择何种色彩作为城市建筑的主色调作了调查,多数市民倾向于选择浅灰色与浅灰白色,而外来旅游者则倾向于选择浅灰白色和浅黄色。市民的选择显然与专家意见不谋而合,因为浅灰色无论是在蓝天白云下,还是青山绿水旁,都不显得突兀。因此,本次规划提出,柳江两岸和山体周边,要特别强调采用灰色的主色调,同时可以适当采用红、蓝、橙色点缀。
龙城将显山露水
现在柳州市搞城市建设,也不一定要求大求洋,一定要有本地特色
记者就城市风貌规划的话题进行采访,市民均对规划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柳州市文史专家陈铁生说,他刚从南京出差回来,对那里的乌衣巷印象深刻。据他介绍,南京市根据历史记载,精心规划后对乌衣巷一带进行改造,尽量恢复传统建筑特色,虽然都是低矮的房屋,但因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而引来众多游客。现在柳州市搞城市建设,也不一定要求大求洋,一定要有本地特色。在他印象里,解放前的柳州其实就是一个商业氛围浓厚的小城市,沿街的骑楼、沿江的码头等都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柳州虽然已经成为工业城市,且正向特大城市的目标迈进,但不论如何现代、如何大,都应适当保留自己的历史文化特色。对本次规划强调的“显山露水”,这位老柳州认为很对路。
从事房地产营销的吕先生,则对目前房开项目中“一窝蜂”的现象表示忧虑。他认为,这时出台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很有意义。不定下一个调子,就会今天冒出一大堆罗马柱,明天冒出几个怪物似的建筑,这是一种“灾难”。在这方面,柳州已有前车之鉴,希望不要重蹈覆辙。
据规划部门工作人员透露,其实政府部门的领导也对打造柳州城市风貌的长远之计十分上心。前一段时间,柳州有房开公司开发大规模的×派风格的小区,就有市领导表示了不同看法,要求有关部门仔细考虑这一风格在柳州是否合适,是否应该控制某派风格建筑的大量出现,等等。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