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家“炮轰”海口园林规划
海口“一园两湖”的改造工程牵动众多市民的神经。(海南视窗李小郭摄影)
海口市龙昆南路开通即将满一周年,可从去年9月30日至今,关于其绿化带的建设一直存在争议,很多市民认为龙昆南路缺少热带风情,只见绿不见荫,缺少实用性;而即将改造的海口“一园两湖”改造规划也是非不断……
对于这些,作为园林规划方面的专家,林志忠深有感触。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一口气指出了海口园林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诸多败笔。
败笔一:海口园林“乡土”气息不浓
提起海秀路的改造,作为省内著名的园林专家、教授林志忠至今耿耿于怀,海秀路上原生长的基本为椰子树,然而随着海秀路的改造,这些本土的椰子树被换成了从广东引进的大王棕。据林教授介绍,这些大王棕因经过长期运输,高昂的运输费使其到了海南后成了名副其实的贵族树,一株约2000元,而整个海秀路的绿化费用大约的8000万元,其中相当一部分花费在购买树种上。
除了海秀路,龙昆南路的绿化带也让林教授伤透脑筋,他认为龙昆南路完全可以借鉴日本经验,把绿化带建设成隔离带和植物墙、林荫道,既可以隔音以可以挡住强烈的太阳光线,而目前龙昆南路绿化带中植物的大王棕和一些杂树,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
价格昂贵且不说,最重要大厦大王棕不能代表海南的特色,椰子树土生土长,既便宜又易种植,而其又最具有热带风情,最能代表海南景观特色,很多内地人一看到椰子树就会想起海南,而一到海南就想看椰子树。而龙昆南路却被放弃椰子树而选择大王棕,不能不说是一处败笔。据林教授介绍,海口、三亚两个城市分布的绿化植物种类已达838种,品种相当丰富,其中乡土植物475种,引进植物有363种,但最能代表海南特色是椰子树和榕树等。
败笔二:动感不对海口休闲的胃口
从空中鸟瞰,遍地的绿色,让人看到一个纯粹的热带滨海城市风情,但满眼的绿下来更有“春秋”在,人们在树下玩耍,嬉戏,蓝天和绿树相互映衬。这是林教授对海口园林的设想,而海口市人民公园在目前就是这样的一片绿野,600多个树种已经形成了一个热带生态群落,林立的树木吸引大批鸟类,树与树夹杂,使得生态群落不断壮大,这将成为海口独有的景象。
因此,提起“一园两湖”要建80多米高的喷泉,林教授认为这又是一个败笔。他分析,喷泉是一个动感十足的景观,只属于深圳、北京这些节奏快的城市,海口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城市,一个节奏相对比较慢的城市,在公园建设中建一个动感十足的喷泉将大大破坏海口那种闲散的风格和缓慢的生活节奏。
“如果将喷泉换成一棵参天大树,树上吊着吊篮,人们坐在吊篮上聊天,吃饭、晃悠着,耳边轻轻传来阵阵鸟鸣……”这些就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景象,林教授兴奋地说到。他认为,一处喷泉造价在1000万元左右,而后期还要维护,加上水电费等将是一个很大的消耗,尚若换成1000棵大树,那将给生态环境带来多大的变化,而这些大树常年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又将给海口这个热带城市带来多大的生机。
败笔三:海口特色在于树多而不在于雕塑
“海口的美就在于树木林立,四季常青,海口的园林就应该是植物园林,而不是北方式的建筑园林,所以亭台轩榭将不属于海南。”林志忠提起海口生硬的北方园林,就首先说起城市雕塑金鳌腾飞。他认为这样一座暖色调的雕塑并不合适海南,而北京颐和园是座皇家园林,他之所以能长久地吸引人们的目光就在于它代表了北方的特色,厚重、大气,而海南则应该温婉、宁静。
在林教授看来,海南就是一个水多树多的城市,把大自然引进城市来,而在树下,人们可以锻炼,喝茶、聊天……具体到“一园两湖”的改造,林志忠认为不仅不要破坏现有的树种和其生长方位,而且要引进更多的树种,最不值得提倡的是在园林中设计很多雕塑,他认为海口市人民公园就应该是古朴的,原生态的。
而道路绿化则应该在道路两旁形成茂密的绿化带,使之成为输送新鲜空气的孔道和林荫道,又使之成为把大自然引进城市的纽带,使道路园林成为城市的“围裙”。
林志忠认为雕塑以及一些亭台轩榭将是北方城市的特色,如果移植到海南,则未免显得过于生硬,将破坏整个海南的基调。
败笔四:以绿地为中心组团式拓展城市空间
“海口人民公园就是海口的肺,对其大兴土木就是一个完好的肺胡乱地动手术。”林志忠分析到,海口现在人口较少,待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多时,拓展城市空间将在所难免,但海口不应该从城市中心来拓展所谓的城市发展空间,而是应该拓展外围,而拓展外围的方式则是以园林为中心形成组团式发展模式。
林志忠认为,海口本应该是个绿色城市,其拓展空间的方式也应该是以绿色带动空间向外延伸,目前海口缺少原生态的园林,因此应该在城市四周造这些园林,园林之间阡陌纵横,且以园林为中心发展房地产和其他商业,这样就形成一种以绿地为中心的组团式的拓展模式。
这样可使整个城市溶于绿色环境之中,最为可行的办法就是把密集的市区,按行政区域城市功能分区,用宽阔的绿化带或者主题公园加以分割,保护农田、果园和山林,营造市郊绿色空间系统,组成城乡结合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