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不宜再做“欧式”包装
“江岛风光、多样格局、欧式建筑、寒地文化,是哈尔滨城市景观的特点,尤其是欧式建筑,可谓是哈尔滨的一个特色亮点。尽管如此,哈尔滨在今后的城市建筑设计中,也不应当再强调那些传统的‘欧式风格’,一味地搞仿古复古的外包装是没有出路的。”23日上午,在“中俄城市设计暨建筑风格高层学术论坛”上,刚刚做完主题发言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郭恩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论坛上,郭恩章作了《对哈尔滨城市设计发展的认识与思考》的主题演讲。他对哈尔滨源于欧洲的“洋式”建筑风格很是赞赏,对人们将哈尔滨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也很认同。他说,在这些渗透着外来文化的建筑风格中,尤以新艺术运动风格和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风格最具本地特色。
但是作为哈尔滨的建筑设计领军人物,他认为,近年来哈尔滨的城市设计出了一些偏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倾向,就是对‘欧式风格’的一味模仿,甚至把欧洲古典的柱式和细脚细部都原封照搬使用。这些建筑冷眼看上去好像是那么回事,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在缺乏文化底蕴的背后,呈现出的是千城一面,特色的丧失。”
郭恩章主张,哈尔滨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不要再过分强调那些传统的“欧式风格”,不要一味采用复古的方式。
应当在积极合理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体现时代性和本土性的城市设计新理念和新方法,多出科技含量与文化含量高的现代设计精品。要突出地域特色,要有自己的文化根基,要反映本土气息,同时要体现新时代、新风格。这也要求在设计中,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要以人性体验为本,更多地关注普通人、普通事物和普通场所。
“简单的说,一方面,不能破坏原有的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不能简单地堆积中西方历史上的形式,应当让旧的更旧,而新的应当更新。”郭恩章说。
他说,哈尔滨在历史文化保护、特色品牌的维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依然要把好关,戒骄戒躁,切不可盲从地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应当继续吸纳和借鉴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