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绝对保护“控建圈”内一草一木
admin
2006-07-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深圳将几乎占全市总面积二分之一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严禁任何建设项目“入侵”,铁腕守“铁线”,鲜明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与勇气 绝对
深圳将几乎占全市总面积二分之一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严禁任何建设项目“入侵”,铁腕守“铁线”,鲜明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与勇气
绝对保护“控建圈”内一草一木
在“寸土寸金”、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的深圳,半年前左右的一项决策格外引人关注:几乎占全市总面积二分之一的土地,被划入“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并规定任何建设项目都不得“侵占”这一“地盘”,以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生活空间。
深圳这种打破传统的规划思路,用“反规划”的方式,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来限制土地利用、加强生态保护,意味着深圳的城市规划思路从“建设规划”变成“禁止建设的规划”,这在全国尚属首创。规划专家诙谐地把这条生态线比喻成孙悟空用金箍棒划下的圈,圈里的一草一木都受到绝对保护。
近半土地列保护范围“铁”的决心划定“生态控制高压线”
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是深圳决策层的一项重要战略,更是符合民意、利在千秋的一项战略。
“基本生态控制线”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要追溯到市政府批准的《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上。早在2003年出台的《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就在国内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概念。
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的四个“难以为继”,是“基本生态控制线”出台的大背景。近年来,深圳建设用地规模大大扩张,山体、绿化、湿地、河流都面临被侵占的威胁。要实现科学发展,有限的土地不能再任由无限制地侵占下去,必须保留一个平衡的点,划定一个生态用地的范围,永久不能建设,为子孙后代留着。
随着科学发展观在深圳日益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重大决策后,为“基本生态控制线”在全市范围内的正式划定铺平了道路。在此背景下,“生态高压线”的概念渐渐清晰,在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经过市规划局等部门反复研究、论证,全国首个“基本生态控制线”终于在去年6月底初步划定,并公开展示。
深圳土地面积只有1953平方公里,根据这条生态线,全市却有974平方公里土地列入生态保护范围,接近全市陆地总面积的一半,加上现有和规划中的公园,深圳的生态用地达到56%。控制线内,主要包括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集中成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及郊野公园;坡度大于25%的山地以及特区内海拔超过50米、特区外海拔超过80米的高地;主干河流、水库及湿地;维护生态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绿地;岛屿和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海滨陆域;其他需要进行基本生态控制的区域共六类土地。
生态用地严禁建设“铁”的政策管好“生态控制高压线”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光是有好的规划还远远不够,关键还是要看规划的执行及管理,“基本生态控制线”也是如此。
生态控制线已划定,关键还看能否执行,有没有用“铁”的政策加以管好。市领导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城市规划要力争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不留骂名,并且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去年年底,我市正式发布了《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案》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生态控制线的范围及管理办法,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生态“铁线”的高度重视。
“基本生态控制线”是“铁线”,更是“高压线”,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破坏。按照《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案》,“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之后,除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和公园绿地以外,将禁止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将生态控制线纳入法律保障体系,对违反生态控制线规定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这些政策出台并公示之后,叫好声一片,也带来了几大变化。
首先是理念上的根本转变。市规划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的工作是规划‘哪些土地可以建设’,一些利益相关者为‘可以建设’能想出许多理由。而如今,即使想出一百个可以建的理由也无济于事,因为不能建的理由只有一个——生态控制线。不仅如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目前都树立一个牢固的观念,无论什么项目,只要触及了生态控制线,自觉避让。为什么?因为市委市政府已立下规矩:这是一条‘高压线’,无论谁触了线,都将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紧约束下求发展生态控制线就是一条生态“铁线”
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是深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生态城市战略目标下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效益深圳”、“和谐深圳”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对深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业内人士介绍,“基本生态控制线”是为了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在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划定的生态保护范围界线。随着深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持续快速扩张,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总量逐年减少,城市生态资源面临压力。而通过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并向社会公布,可以对“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强制性保护,严格限制开发,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而有规划专家则评价说:“守住这974平方公里的绿地,深圳要想提供建设国际化城市必需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才有希望。这是一条‘绿线’,一条保护深圳生态的生命线。对于深圳这么一个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的城市,将超过全市总面积二分之一的土地划定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划为严格进行建设控制的范围,力度之大、决心之大,绝无仅有,鲜明地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我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勇气。”
诚哉斯言。
一位深圳的老规划人,听到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的消息后更是感慨万分。他认为,将深圳“寸土寸金”的近一半土地面积,划进不可开发的生态控制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大手笔,是紧约束下求发展的实际行动,体现了“真转真变”的“真勇气”。
绝对保护“控建圈”内一草一木
在“寸土寸金”、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的深圳,半年前左右的一项决策格外引人关注:几乎占全市总面积二分之一的土地,被划入“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并规定任何建设项目都不得“侵占”这一“地盘”,以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生活空间。
深圳这种打破传统的规划思路,用“反规划”的方式,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来限制土地利用、加强生态保护,意味着深圳的城市规划思路从“建设规划”变成“禁止建设的规划”,这在全国尚属首创。规划专家诙谐地把这条生态线比喻成孙悟空用金箍棒划下的圈,圈里的一草一木都受到绝对保护。
近半土地列保护范围“铁”的决心划定“生态控制高压线”
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是深圳决策层的一项重要战略,更是符合民意、利在千秋的一项战略。
“基本生态控制线”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要追溯到市政府批准的《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上。早在2003年出台的《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就在国内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概念。
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的四个“难以为继”,是“基本生态控制线”出台的大背景。近年来,深圳建设用地规模大大扩张,山体、绿化、湿地、河流都面临被侵占的威胁。要实现科学发展,有限的土地不能再任由无限制地侵占下去,必须保留一个平衡的点,划定一个生态用地的范围,永久不能建设,为子孙后代留着。
随着科学发展观在深圳日益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重大决策后,为“基本生态控制线”在全市范围内的正式划定铺平了道路。在此背景下,“生态高压线”的概念渐渐清晰,在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经过市规划局等部门反复研究、论证,全国首个“基本生态控制线”终于在去年6月底初步划定,并公开展示。
深圳土地面积只有1953平方公里,根据这条生态线,全市却有974平方公里土地列入生态保护范围,接近全市陆地总面积的一半,加上现有和规划中的公园,深圳的生态用地达到56%。控制线内,主要包括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集中成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及郊野公园;坡度大于25%的山地以及特区内海拔超过50米、特区外海拔超过80米的高地;主干河流、水库及湿地;维护生态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绿地;岛屿和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海滨陆域;其他需要进行基本生态控制的区域共六类土地。
生态用地严禁建设“铁”的政策管好“生态控制高压线”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光是有好的规划还远远不够,关键还是要看规划的执行及管理,“基本生态控制线”也是如此。
生态控制线已划定,关键还看能否执行,有没有用“铁”的政策加以管好。市领导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城市规划要力争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不留骂名,并且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去年年底,我市正式发布了《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案》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生态控制线的范围及管理办法,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生态“铁线”的高度重视。
“基本生态控制线”是“铁线”,更是“高压线”,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破坏。按照《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案》,“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之后,除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和公园绿地以外,将禁止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将生态控制线纳入法律保障体系,对违反生态控制线规定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这些政策出台并公示之后,叫好声一片,也带来了几大变化。
首先是理念上的根本转变。市规划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的工作是规划‘哪些土地可以建设’,一些利益相关者为‘可以建设’能想出许多理由。而如今,即使想出一百个可以建的理由也无济于事,因为不能建的理由只有一个——生态控制线。不仅如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目前都树立一个牢固的观念,无论什么项目,只要触及了生态控制线,自觉避让。为什么?因为市委市政府已立下规矩:这是一条‘高压线’,无论谁触了线,都将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紧约束下求发展生态控制线就是一条生态“铁线”
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是深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生态城市战略目标下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效益深圳”、“和谐深圳”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对深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业内人士介绍,“基本生态控制线”是为了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在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划定的生态保护范围界线。随着深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持续快速扩张,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总量逐年减少,城市生态资源面临压力。而通过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并向社会公布,可以对“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强制性保护,严格限制开发,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而有规划专家则评价说:“守住这974平方公里的绿地,深圳要想提供建设国际化城市必需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才有希望。这是一条‘绿线’,一条保护深圳生态的生命线。对于深圳这么一个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的城市,将超过全市总面积二分之一的土地划定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划为严格进行建设控制的范围,力度之大、决心之大,绝无仅有,鲜明地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我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勇气。”
诚哉斯言。
一位深圳的老规划人,听到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的消息后更是感慨万分。他认为,将深圳“寸土寸金”的近一半土地面积,划进不可开发的生态控制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大手笔,是紧约束下求发展的实际行动,体现了“真转真变”的“真勇气”。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