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公众参与城市紫线划定的示范效应

admin 2006-07-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不仅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而且增强了人们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体现的是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   最近,深
  ●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不仅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而且增强了人们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体现的是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

  最近,深圳市规划局在自己的网站上推出了《深圳市紫线规划》、《深圳市紫线规划问卷调查》等文件。本着“国家保护为主,并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本次规划在项目编制过程中,通过紫线问卷调查、专家论坛、公众咨询、公众展示等多种手段向公众进行咨询和宣传,使公众参与贯穿于整个规划进程。

  城市紫线的划定成为了深圳全体市民的事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公众更好地发挥在深圳市紫线规划中的作用,从而使这一规划更加注重体现群众的价值观,反映社会各群体的愿望。

  众所周知,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建造更好的城市,它关系到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的利益,因而不只是为少数人的审美需要而做规划,更不能作为“政绩”的体现。然而,有些地方的城市规划是一种“关门规划”、“神秘规划”,崇尚的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做事方式。广大公众根本就不了解,更谈不上参与。“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这句曾经流行的话至今仍然令人深思。

  之所以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出现“规划跟着项目走”、“规划跟着领导走”等不正常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城市建设规划一般由规划师、建筑师依据其自身的知识和价值标准来进行判断,这不可避免地使部分城市建设规划成为一种“由少数专业人员表达他们的意志并以此来规范城市社会各类群体和个人行为的手段”。一旦单纯以专家的价值判断为核心,城市建设规划就有舍弃城市中各类不同群体意愿的危险。

  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规划也是政府对城市进行行政干预的手段和途径,是政府与财团、集团、社团之间合作的基础。它不可避免的是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历史背景的产物。过去,城市里越是大规模的建筑或建设,因为总是和大量的资金及社会能量相联系,越是彰显其“建筑总是和权力很接近”的面貌。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建设规划成为了权力机构的一种政治控制工具。

  真正意义上的规划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情形:规划师不再是坐在绘图桌旁、脱离现实的冷冰冰的方案制定者,而是充分尊重他人意见的善意的改良者;政府不再是把城市建设定位为炫耀财富和权力的滥用权力者,而是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相协调的策划者,是各方利益最大获取的平衡者;公众也不再是“束手无策”的旁观者,而是像此次参与城市紫线的划定工作一样,成为深入社会的社会活动者。

  要真正实现这样的规划,最有效的途径只能是通过国家的法治。只有用法的力量来规范制约各种权力,才能使这些权力难以滥用;也只有用法的方式赋予公众参与城市建设规划的制度保障,才能使公众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作用,体现城市建设规划的人民性、主体性、强制性;更进一步来说,也只有以法的权威,才有希望使城市建设规划在执行的时候,不再受制于权。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建设规划才能真正要注重体现群众的价值观,反映社会各阶层的愿望。期待此次公众参与城市紫线的划定拉开深圳市民参与城市建设规划的序幕,由此逐步建立起公众能够知情、参与、监督城市规划的一系列公众参与制度。毕竟,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不仅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而且增强了人们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体现的是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城市蓝图,只有市民同绘,我们的城市才能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