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症结制约园林城市发展
admin
2006-05-17
来源:景观中国网
日趋严峻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使得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创建园林城市的目的,就是要以园林学指导城市建设,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
日趋严峻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使得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创建园林城市的目的,就是要以园林学指导城市建设,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景色优美、生态平衡的人类聚居环境。
但是,由于观念和认识上的种种误区,致使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着重称号、轻实效;重指标、轻内涵;重装扮、轻治理;重人工、轻自然等不合理现象。各地城市在园林建设中普遍存在四大误区,严重阻碍了园林城市的持续发展。
精于人工 疏于自然
由于一些城市决策者存在着重宣传、轻实效的思想,对于一系列如“国际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等称号十分热衷,抱有“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思想。频繁的创建活动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城市建设,还造成发展方向不清、目标混乱的状况,也浪费了大量建设资金和宝贵的自然资源。
“花园城市”(GardenCity,或译为园林城市)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政治家霍华德1898年发表的《明天的花园城市》一书中,实际上是指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模式。如将“花园城市”理解为用大量的花草装扮城市,则有悖于“花园城市”的初衷。
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森林城市”的概念,旨在营造环抱城市的“森林”,既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又防止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张。“森林”其实是人工林地的概念,真正的森林与城市是两个难以兼容的生态系统,如将“森林城市”理解为城市与“森林”的高度融合,或以造林的方式建设城市,其结果或是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或是城市形象的呆板乏味,或是混淆森林与树林的基本概念。
精于装扮 疏于整治
由于园林城市建设被简单地看作是城市绿化或美化,导致各种矫揉造作的景观作品大量涌现。而盲目跟风形成的“广场热”、“喷泉热”、“雕塑热”、“草坪热”等,表明城市决策者在关注景观整治的形式美和视觉冲击力时,忽视了园林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空间复兴的内涵。在亟待复兴的城市河流沿岸,是造价昂贵的亭台楼阁及铺装广场;日益退化的自然空间得不到合理整治,反而成为杂草遍地、突出“生态”的借口;单调贫瘠的城市环境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城市生物种群数量的锐减;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湖水系湿地,形成一片片光秃的水景或单调的芦荡。
概念混乱 方向模糊
由于对“以人为本”的片面认识,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肤浅理解,造成园林绿化过分追求人工景观,繁琐的构图、丰富的材料、缤纷的色彩、粗劣的雕塑、堆砌的小品和牵强的主题,成为设计的主旋律。大量的人工小品成为园林“文化”的象征,充斥在园林绿地之中。这些符号化、图解式的园林小品模仿了历史文化的外在形态,仅仅是一种极其肤浅的表达方式。正因为它们缺乏对历史文化成因及其存在意义的理解,反而是没有文化的典型表现。
世界各国的优秀园林作品无不将自然文化作为设计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表现,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的成因、顺应自然的规律、利用自然的能力建设园林已成为国际潮流,片面强调中国特色,忽视自然景观的优越性,导致全国园林景观趋于雷同,出现“千园一面”的尴尬局面。
重城轻园 难以和谐
城市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经济的作用,使得城市发展处于优先地位。一方面城市的无序发展造成自然空间的进一步退化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混乱的城市空间也难以通过园林绿化得到彻底改观。
建设生态健康、环境优良、景色优美的园林城市,必须实现城市、自然、园林的和谐共存。城市园林应作为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纽带,在两者之间起到协调与过渡作用。既能防止城市环境对自然空间的过度干扰,又能以人性化的自然景色与城市景观相融合,同时满足广大市民的要求。唯有坚持自然优先、园林优先的城市建设方式,才能营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园林城市。
但是,由于观念和认识上的种种误区,致使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着重称号、轻实效;重指标、轻内涵;重装扮、轻治理;重人工、轻自然等不合理现象。各地城市在园林建设中普遍存在四大误区,严重阻碍了园林城市的持续发展。
精于人工 疏于自然
由于一些城市决策者存在着重宣传、轻实效的思想,对于一系列如“国际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等称号十分热衷,抱有“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思想。频繁的创建活动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城市建设,还造成发展方向不清、目标混乱的状况,也浪费了大量建设资金和宝贵的自然资源。
“花园城市”(GardenCity,或译为园林城市)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政治家霍华德1898年发表的《明天的花园城市》一书中,实际上是指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模式。如将“花园城市”理解为用大量的花草装扮城市,则有悖于“花园城市”的初衷。
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森林城市”的概念,旨在营造环抱城市的“森林”,既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又防止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张。“森林”其实是人工林地的概念,真正的森林与城市是两个难以兼容的生态系统,如将“森林城市”理解为城市与“森林”的高度融合,或以造林的方式建设城市,其结果或是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或是城市形象的呆板乏味,或是混淆森林与树林的基本概念。
精于装扮 疏于整治
由于园林城市建设被简单地看作是城市绿化或美化,导致各种矫揉造作的景观作品大量涌现。而盲目跟风形成的“广场热”、“喷泉热”、“雕塑热”、“草坪热”等,表明城市决策者在关注景观整治的形式美和视觉冲击力时,忽视了园林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空间复兴的内涵。在亟待复兴的城市河流沿岸,是造价昂贵的亭台楼阁及铺装广场;日益退化的自然空间得不到合理整治,反而成为杂草遍地、突出“生态”的借口;单调贫瘠的城市环境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城市生物种群数量的锐减;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湖水系湿地,形成一片片光秃的水景或单调的芦荡。
概念混乱 方向模糊
由于对“以人为本”的片面认识,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肤浅理解,造成园林绿化过分追求人工景观,繁琐的构图、丰富的材料、缤纷的色彩、粗劣的雕塑、堆砌的小品和牵强的主题,成为设计的主旋律。大量的人工小品成为园林“文化”的象征,充斥在园林绿地之中。这些符号化、图解式的园林小品模仿了历史文化的外在形态,仅仅是一种极其肤浅的表达方式。正因为它们缺乏对历史文化成因及其存在意义的理解,反而是没有文化的典型表现。
世界各国的优秀园林作品无不将自然文化作为设计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表现,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的成因、顺应自然的规律、利用自然的能力建设园林已成为国际潮流,片面强调中国特色,忽视自然景观的优越性,导致全国园林景观趋于雷同,出现“千园一面”的尴尬局面。
重城轻园 难以和谐
城市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经济的作用,使得城市发展处于优先地位。一方面城市的无序发展造成自然空间的进一步退化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混乱的城市空间也难以通过园林绿化得到彻底改观。
建设生态健康、环境优良、景色优美的园林城市,必须实现城市、自然、园林的和谐共存。城市园林应作为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纽带,在两者之间起到协调与过渡作用。既能防止城市环境对自然空间的过度干扰,又能以人性化的自然景色与城市景观相融合,同时满足广大市民的要求。唯有坚持自然优先、园林优先的城市建设方式,才能营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园林城市。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