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民居建设应姓农
admin
2006-04-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美观与卫生节能环保不偏废还应考虑农事需要 一排排建筑规划有序,与周围的田园风光和谐统一;一幢幢住宅各具特色,但总体建筑风格与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相一致;一间间房屋布局
美观与卫生节能环保不偏废还应考虑农事需要
一排排建筑规划有序,与周围的田园风光和谐统一;一幢幢住宅各具特色,但总体建筑风格与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相一致;一间间房屋布局紧凑、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处处体现着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宗旨。院子里没有乱哄哄的猪圈、四处乱跑的鸡鸭、四处堆放的秸秆,居民用上了清洁的沼气和卫生的自来水,有了干净的厕所,屋顶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这不是高档的别墅小区,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未来村庄蓝图。和城市里各种建筑的发展趋势一样,新型的环保生态型住宅,也正在成为农村住宅建设的主流,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亮点。
新农村需要生态住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建住宅越来越多。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农村住宅建设的放任和无序,加之一些农民显富、攀比等心理的影响,致使一些农村新建住宅越建越大,越建越高,越建越乱,造成土地和金钱的极大浪费。由于住宅建造缺乏规划和设计,农民大都是自搭自建,造成建筑的色彩、格局、样式趋于雷同,但却又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在房屋建设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和施工手段的限制,以及认识的不足,农民建房时多选用落后的建材,比如说采用在很多城市已被禁用的黏土砖,致使建筑节能效果变差。有些农民为了省钱,甚至直接在自家承包的地里挖土烧砖,破坏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在2006年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1号文件中,实现“村容整洁”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的“20字基本要求”之一,其根本的目的,就是真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而作为人居环境要素之一的农村住宅,更应实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因此,生态住宅应该成为农村住宅建设的目标和追求。
所谓生态住宅,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因此,对于生态环保型的农村住宅来说,首先在方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上,要满足农民居住的舒适性,例如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有充足的日照,有良好的通风等等;同时,生态住宅还要保证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以及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等要求。
其次,住宅在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特点,选用有利于资源节约、有利于建筑节能的新型建材,选用更为科学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农村住宅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目标。
第三,实现农村住宅与农村环境的完美和谐。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农村的社会文化特点相融合。
对农村住宅建设颇为关注的湖南作家邓延陆说,农村生态住宅的规划要强调整体设计,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适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住宅建筑与其他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农村住宅与村庄环境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复合体。
既要舒适又要农村特色
今年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情况时说,农民的居住条件要体现农业的特色、农村的特色,要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一些地方,建了十几层或者二十几层的高楼,让农民坐电梯上下楼,拿着镰刀、锄头,就很不方便。另外农民可能还有一些秸秆等等要堆放,有的还要养家禽、家畜等等。所以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如果建完了很漂亮,对农民不方便,农民也不会满意。
所以,农村建设生态住宅,一定要符合农村的特点,应从几个方面切入:
一是要实行人畜分离。大力推广畜禽舍圈饲养技术,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二是进行“三改一建”。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实施改水(自来水)、改厕(冲刷式)、改薪(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配套工程,改善农村卫生面貌;三是在住宅建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充分利用当地方便适用的建筑材料,尤其是一些轻型、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进行住宅建设,保证住宅节能效果。另外,在有条件的地区,要按照“饲——畜——沼——果(菜)”模式建设生态庭院。据有关试验表明,一户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常年养4头猪,其生产的沼气可满足5口之家的日常生活照明、炊事用能需要。从节柴、节省劳力的角度看,每年节约燃料费600元,每头猪可增加间接收入100元;沼液可供3~5亩果园的全年用肥,每亩年可减少化肥投入200元;用沼肥施果,增产幅度可高达25%以上。
其实,我国早有独户式生态住宅的设计与建造。上世纪80年代浙江省永康县农村某种桔专业户建的三层住宅,采用以沼气池为中心,屋面覆土种植蔬菜瓜果兼当隔热层,形成物质、能源的循环生态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保持多样建筑风格
我国幅员广阔,因地理区域不同,建筑风格也多种多样。因此,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要因地制宜,既要充分体现生态观,又要保持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
农村住宅建设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应依山傍水、依山就势地建设农民新居。同时,要按高、中、低档为农民规划设计各种户型住宅,既避免住宅本身的雷同和毫无章法的乱建,又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既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也体现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
对此,邓延陆说,要避免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雷同,就要对农村住宅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纸,供农民选择。
据了解,目前北京、上海、江西、山东、陕西等很多地区的相关部门都已经为农村住宅建设编制了节能、环保、生态的建筑规划和建设图集,并免费提供给农民,为他们建造住宅提供了方便。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说,古老中国的土地上,由于世代人的栖居、耕作,留存了丰富的乡土建筑,像客家的土楼、云南的吊脚楼、徽派建筑的民居等;还有像一条小溪、一座大山、一片圣林、一汪水池,都是一家、一族、一村人的精神寄托和认同,它们尽管不像官方的、皇家的历史遗产那样宏伟壮丽,也没有得到政府的保护,但这些乡土的、民间的建筑与遗产景观,与他们祖先和先贤的灵魂一起,恰恰是构成中华民族草根信仰的基础。这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建筑和风格,在农村住宅建设时,都应合理充分保护和借鉴。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建筑与景观的协调,形成风格各异的农村住宅建筑。
一排排建筑规划有序,与周围的田园风光和谐统一;一幢幢住宅各具特色,但总体建筑风格与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相一致;一间间房屋布局紧凑、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处处体现着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宗旨。院子里没有乱哄哄的猪圈、四处乱跑的鸡鸭、四处堆放的秸秆,居民用上了清洁的沼气和卫生的自来水,有了干净的厕所,屋顶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这不是高档的别墅小区,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未来村庄蓝图。和城市里各种建筑的发展趋势一样,新型的环保生态型住宅,也正在成为农村住宅建设的主流,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亮点。
新农村需要生态住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建住宅越来越多。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农村住宅建设的放任和无序,加之一些农民显富、攀比等心理的影响,致使一些农村新建住宅越建越大,越建越高,越建越乱,造成土地和金钱的极大浪费。由于住宅建造缺乏规划和设计,农民大都是自搭自建,造成建筑的色彩、格局、样式趋于雷同,但却又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在房屋建设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和施工手段的限制,以及认识的不足,农民建房时多选用落后的建材,比如说采用在很多城市已被禁用的黏土砖,致使建筑节能效果变差。有些农民为了省钱,甚至直接在自家承包的地里挖土烧砖,破坏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在2006年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1号文件中,实现“村容整洁”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的“20字基本要求”之一,其根本的目的,就是真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而作为人居环境要素之一的农村住宅,更应实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因此,生态住宅应该成为农村住宅建设的目标和追求。
所谓生态住宅,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因此,对于生态环保型的农村住宅来说,首先在方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上,要满足农民居住的舒适性,例如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有充足的日照,有良好的通风等等;同时,生态住宅还要保证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以及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等要求。
其次,住宅在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特点,选用有利于资源节约、有利于建筑节能的新型建材,选用更为科学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农村住宅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目标。
第三,实现农村住宅与农村环境的完美和谐。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农村的社会文化特点相融合。
对农村住宅建设颇为关注的湖南作家邓延陆说,农村生态住宅的规划要强调整体设计,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适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住宅建筑与其他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农村住宅与村庄环境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复合体。
既要舒适又要农村特色
今年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情况时说,农民的居住条件要体现农业的特色、农村的特色,要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一些地方,建了十几层或者二十几层的高楼,让农民坐电梯上下楼,拿着镰刀、锄头,就很不方便。另外农民可能还有一些秸秆等等要堆放,有的还要养家禽、家畜等等。所以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如果建完了很漂亮,对农民不方便,农民也不会满意。
所以,农村建设生态住宅,一定要符合农村的特点,应从几个方面切入:
一是要实行人畜分离。大力推广畜禽舍圈饲养技术,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二是进行“三改一建”。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实施改水(自来水)、改厕(冲刷式)、改薪(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配套工程,改善农村卫生面貌;三是在住宅建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充分利用当地方便适用的建筑材料,尤其是一些轻型、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进行住宅建设,保证住宅节能效果。另外,在有条件的地区,要按照“饲——畜——沼——果(菜)”模式建设生态庭院。据有关试验表明,一户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常年养4头猪,其生产的沼气可满足5口之家的日常生活照明、炊事用能需要。从节柴、节省劳力的角度看,每年节约燃料费600元,每头猪可增加间接收入100元;沼液可供3~5亩果园的全年用肥,每亩年可减少化肥投入200元;用沼肥施果,增产幅度可高达25%以上。
其实,我国早有独户式生态住宅的设计与建造。上世纪80年代浙江省永康县农村某种桔专业户建的三层住宅,采用以沼气池为中心,屋面覆土种植蔬菜瓜果兼当隔热层,形成物质、能源的循环生态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保持多样建筑风格
我国幅员广阔,因地理区域不同,建筑风格也多种多样。因此,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要因地制宜,既要充分体现生态观,又要保持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
农村住宅建设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应依山傍水、依山就势地建设农民新居。同时,要按高、中、低档为农民规划设计各种户型住宅,既避免住宅本身的雷同和毫无章法的乱建,又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既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也体现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
对此,邓延陆说,要避免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雷同,就要对农村住宅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纸,供农民选择。
据了解,目前北京、上海、江西、山东、陕西等很多地区的相关部门都已经为农村住宅建设编制了节能、环保、生态的建筑规划和建设图集,并免费提供给农民,为他们建造住宅提供了方便。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说,古老中国的土地上,由于世代人的栖居、耕作,留存了丰富的乡土建筑,像客家的土楼、云南的吊脚楼、徽派建筑的民居等;还有像一条小溪、一座大山、一片圣林、一汪水池,都是一家、一族、一村人的精神寄托和认同,它们尽管不像官方的、皇家的历史遗产那样宏伟壮丽,也没有得到政府的保护,但这些乡土的、民间的建筑与遗产景观,与他们祖先和先贤的灵魂一起,恰恰是构成中华民族草根信仰的基础。这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建筑和风格,在农村住宅建设时,都应合理充分保护和借鉴。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建筑与景观的协调,形成风格各异的农村住宅建筑。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