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俞孔坚:城市公共空间呼唤人性

admin 2002-05-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拥有着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位的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可以说是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带头人。他一直都在强调景观设计的精髓是追求人性。   针对目前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
  拥有着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位的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可以说是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带头人。他一直都在强调景观设计的精髓是追求人性。

  针对目前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俞教授认为,目前的城市公共空间缺少人性,很多大城市都曾经或正在为机器而设计。快速和高效是设计的目标,这就是近一个世纪以前,柯布西埃人理想城市模式——快速城市。为了生产机器,人们设计厂房;围绕厂房,人们布局工人新村。人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工作、居住、休闲、娱乐,被解剖成一个个独立功能的零件。城市设计过程中则把这些功能零件加以组合、装配,于是,整个城市本身也成了一个机器。通过交通系统和汽车将这些零件组成一个功能体,而人则再次被忽略了。为机器设计的空间是快速而高效的,然而,它们离普通人的生活是遥远的,格格不入的。只有当设计为了生活,为了人内在的体验,并且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时,设计本身才是美好的、完整的,我们才能重回人性的场所。为此,设计师应该是:

    第一.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人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人爱采摘和捕获;人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瞭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人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丁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被入关注,也喜欢关心别人……因此,公共空间的设计要让人性能充分发挥。

第二.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你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的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

第三.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也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第四.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的。

    城市景观是人类欲望和理想在大地上的投影。所以城市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人性的原则,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的程度,在少破坏自然环境的同时,让自己生活的更加舒服,惬意。    商报记者  徐  日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