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乌鲁木齐两位建筑人眼里的和谐

admin 2006-02-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国际大巴扎是新疆商业与旅游繁荣的象征,也是乌鲁木齐的一座标志性建筑,集中体现了浓郁的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资料图)   “经济腾飞大巴扎,党政军民一家亲。城市面貌在


国际大巴扎是新疆商业与旅游繁荣的象征,也是乌鲁木齐的一座标志性建筑,集中体现了浓郁的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资料图)  

  “经济腾飞大巴扎,党政军民一家亲。城市面貌在更新,居民道德自觉尊。”77岁的刘商策老人日前用这首诗表达了对乌鲁木齐市向现代化迈进的祝福。 

  刘商策老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建的离休干部。老人喜欢观察乌鲁木齐的建筑,但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国际大巴扎。搞建筑出身的他对外地的亲戚“吹嘘”时总是说:“大巴扎就是乌鲁木齐的地标,乌鲁木齐以后会有更多这样的地标。” 

  从上世纪50年代的土坯房,到后来的筒子楼,再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单元房,以及现在的居民小区,刘大爷经历了乌鲁木齐的风雨变迁。他说:“乌鲁木齐的建筑每天都在改变,对这座城市的未来他充满信心。但同种设计的居民小区有些泛滥,显得单调,令人压抑。”他希望设计师和建筑商兼顾首府的特色。 

  乌鲁木齐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蔡美权认为,和谐首先是一种“中庸之美”,不和周围的环境冲突,不让人觉得怪异、刺目,但也不能没有个性。现代化建筑足以在非常短的时期内吞噬一个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景观,保护乌鲁木齐的城市文脉,就应该解决城市中传统及现代、民族和西方的建筑风格与环境融合的问题。 

  蔡美权忧心地说,在乌鲁木齐可以看到城堡、教堂、清真寺、文庙、亭台等,但严格地说,乌鲁木齐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分布的建筑系统,跳跃出的仅是一些个案。“我们现在不仅要考虑城市建筑的‘有无’,更要注意它的‘好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