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五中国城市十件大事”评选今天揭晓
admin
2005-12-31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由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组织专家投票评选产生的“二00五中国城市十件大事”今天揭晓。他们是: 1、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城市科学知识 胡锦涛全面阐述城镇化
由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组织专家投票评选产生的“二00五中国城市十件大事”今天揭晓。他们是:
1、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城市科学知识 胡锦涛全面阐述城镇化思想
9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国外城市化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同济大学唐子来教授、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有关看法和建议。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城市科学知识。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学习并作重要讲话,首次全面阐述城镇化思想。胡锦涛指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他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胡锦涛的讲话精神成为十一五规划中国城镇化的指导思想。
2、哈尔滨停水事件引发对城市公共安全的深层思考
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发布《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临时停水的公告》,将从11月22日起对市区内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停水时间约为4天。此公告发出后,哈尔滨市民纷纷抢购饮用水,一些商店饮用水断货。同时,群众中出现了松花江水源污染、哈尔滨将发生地震等传言,加剧了市民恐慌。在此情形下,同一天,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再次发布信息真实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市政供水管网临时停水的公告》,公告称,“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事故。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水体未发现异常,但预测近期有可能受到上游来水的污染。为确保市区内人民群众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用水安全,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区供水管网临时停止供水。”恐慌抢购事态逐渐平息。11月27日18时以后,哈尔滨市政供水厂陆续恢复生产运行,实行供水。
3、中共中央建议重点建设天津滨海新区
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6月24日至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考察期间,听取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滨海新区建设发展的工作汇报。他指出,滨海新区具备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的有利条件。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鼓励、支持和推进滨海新区的改革开放和开发,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的现代化新区。温家宝强调,在新形势下推进滨海新区的发展要明确七点思路。10月1日至2日,胡锦涛在天津考察工作时,专程来到滨海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听取开发建设情况汇报后,胡锦涛希望滨海新区牢牢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开发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的现代化新区。要求天津滨海新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这是中央在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次关于一个城市新区建设的重大决定。
4、“宜居城市”概念首次正式提出
1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此次总体规划提出北京的城市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宜居城市”概念首次在国内提出。2005年7月中旬,在全国城市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要求“要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自此,全国各地许多城市都将“宜居城市”作为未来城市的建设发展目标。
5、2005中国房产新政
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八项措施”;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房价工作的意见》。这三个文件的陆续出台,使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2005年经历了自住房制度改革十多年来最严厉的宏观调控风暴。通过这次调控,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回归理性。
6、国务院部署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7月20日,国务院召开会议,部署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曾培炎强调,要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端正城市规划指导思想,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做好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修编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会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作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情况的汇报。这次会议的精神将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会后,建设部召开一系列会议落实工作会议精神。
7、圆明园湖底“防渗膜”事件引发对城市生态的空前关注
首都媒体先后披露“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遭专家质疑”的消息,立即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3月29日,针对圆明园在福海湖底铺防水膜防渗漏引起的争论,北京市环保局派出工作人员开始进行调查。4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圆明园管理部门下达停工令,并表示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未依法报批属于擅自开工建设。 5月8日,国家环保总局责令圆明园管理处在接到正式通知之日起40天内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5月9日,清华大学正式接手圆明园环评项目。6月30日,环保总局环评司正式受理圆明园管理处提交的《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组织专家对该报告书进行技术评估。7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式公布《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称,圆明园防渗工程没有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原工程方案存在严重缺陷。7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同意圆明园环评报告书结论,要求圆明园防渗工程必须全面整改。8月15日,圆明园防渗整改工程正式开工。9月7日,圆明园防渗整改湖开始注水。9月27日,圆明园水面恢复,游船正式下水迎客。圆明园防渗膜事件引发公众对城市生态的空前关注,极大的普及了城市科学知识。
8、中共中央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将对近年我国的高速城市化产生反推动力,延缓我国城市化速度,有利于我国城市化稳步、健康发展。
9、中央文明委首次命名全国12个文明城市(区)
10月26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授予12个全国文明城市(区)、494个全国文明村镇、1001个全国文明单位和一批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及100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创建文明城市活动20多年来第一次评选全国文明城市,也是继1999年和2002年表彰两批121个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后,第一次“少而精”地给少数城市(区)戴上“全国文明城市(区)”的桂冠。文明城市:张家港市、厦门市、青岛市、大连市、宁波市、深圳市、包头市、中山市、烟台市。文明城区:天津市和平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西城区。这是我国首次命名全国文明城市。
10、一批缺水城市花巨资“圈水造景”引起广泛关注
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造城市景观水之风。有的城市“拦河筑坝”,把河水“圈”在城内;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人为制造水域景观。据调查,黄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16个。洛阳市目前正在打造“中原水城”,规划的水面面积为10.6平方公里,接近两个杭州西湖。截至2005年10月,陕西省已有西安、延安、宝鸡、咸阳四市实施了“拦河造湖”计划。宁夏石嘴山市正用人力在城市边缘打造一个被称为“星海湖”的大湿地, 2004年春天至今年7月,星海湖已“喝”掉1800多万立方米黄河水。银川市也计划投资四亿多元打造巨型“塞上城湖群”。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陕北榆林市,不但在市中心广场上建成1.3万平方米湖面,还计划投资1亿元修建大型沙地生态园,在园内开挖1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太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10,不得不从万家寨水库引黄河水解决城市用水吃水,但太原每年却从汾河水库买水,在汾河城区段维持一个1.3平方公里的人工水面。据统计,目前仅郑州、洛阳、西安、咸阳、宝鸡、石嘴山、太原已形成或计划形成的人工景观水面就达56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
“二00五中国城市十件大事”评选活动由中国城市网主办。评选活动以“纪录中国城市文明历程、促进中国城市健康发展”为宗旨。今后,“中国城市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将每年进行一次,以见证中国城市的文明历程。
1、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城市科学知识 胡锦涛全面阐述城镇化思想
9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国外城市化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同济大学唐子来教授、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有关看法和建议。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城市科学知识。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学习并作重要讲话,首次全面阐述城镇化思想。胡锦涛指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他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胡锦涛的讲话精神成为十一五规划中国城镇化的指导思想。
2、哈尔滨停水事件引发对城市公共安全的深层思考
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发布《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临时停水的公告》,将从11月22日起对市区内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停水时间约为4天。此公告发出后,哈尔滨市民纷纷抢购饮用水,一些商店饮用水断货。同时,群众中出现了松花江水源污染、哈尔滨将发生地震等传言,加剧了市民恐慌。在此情形下,同一天,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再次发布信息真实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市政供水管网临时停水的公告》,公告称,“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事故。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水体未发现异常,但预测近期有可能受到上游来水的污染。为确保市区内人民群众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用水安全,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区供水管网临时停止供水。”恐慌抢购事态逐渐平息。11月27日18时以后,哈尔滨市政供水厂陆续恢复生产运行,实行供水。
3、中共中央建议重点建设天津滨海新区
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6月24日至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考察期间,听取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滨海新区建设发展的工作汇报。他指出,滨海新区具备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的有利条件。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鼓励、支持和推进滨海新区的改革开放和开发,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的现代化新区。温家宝强调,在新形势下推进滨海新区的发展要明确七点思路。10月1日至2日,胡锦涛在天津考察工作时,专程来到滨海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听取开发建设情况汇报后,胡锦涛希望滨海新区牢牢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开发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的现代化新区。要求天津滨海新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这是中央在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次关于一个城市新区建设的重大决定。
4、“宜居城市”概念首次正式提出
1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此次总体规划提出北京的城市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宜居城市”概念首次在国内提出。2005年7月中旬,在全国城市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要求“要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自此,全国各地许多城市都将“宜居城市”作为未来城市的建设发展目标。
5、2005中国房产新政
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八项措施”;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房价工作的意见》。这三个文件的陆续出台,使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2005年经历了自住房制度改革十多年来最严厉的宏观调控风暴。通过这次调控,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回归理性。
6、国务院部署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7月20日,国务院召开会议,部署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曾培炎强调,要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端正城市规划指导思想,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做好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修编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会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作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情况的汇报。这次会议的精神将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会后,建设部召开一系列会议落实工作会议精神。
7、圆明园湖底“防渗膜”事件引发对城市生态的空前关注
首都媒体先后披露“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遭专家质疑”的消息,立即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3月29日,针对圆明园在福海湖底铺防水膜防渗漏引起的争论,北京市环保局派出工作人员开始进行调查。4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圆明园管理部门下达停工令,并表示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未依法报批属于擅自开工建设。 5月8日,国家环保总局责令圆明园管理处在接到正式通知之日起40天内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5月9日,清华大学正式接手圆明园环评项目。6月30日,环保总局环评司正式受理圆明园管理处提交的《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组织专家对该报告书进行技术评估。7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式公布《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称,圆明园防渗工程没有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原工程方案存在严重缺陷。7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同意圆明园环评报告书结论,要求圆明园防渗工程必须全面整改。8月15日,圆明园防渗整改工程正式开工。9月7日,圆明园防渗整改湖开始注水。9月27日,圆明园水面恢复,游船正式下水迎客。圆明园防渗膜事件引发公众对城市生态的空前关注,极大的普及了城市科学知识。
8、中共中央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将对近年我国的高速城市化产生反推动力,延缓我国城市化速度,有利于我国城市化稳步、健康发展。
9、中央文明委首次命名全国12个文明城市(区)
10月26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授予12个全国文明城市(区)、494个全国文明村镇、1001个全国文明单位和一批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及100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创建文明城市活动20多年来第一次评选全国文明城市,也是继1999年和2002年表彰两批121个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后,第一次“少而精”地给少数城市(区)戴上“全国文明城市(区)”的桂冠。文明城市:张家港市、厦门市、青岛市、大连市、宁波市、深圳市、包头市、中山市、烟台市。文明城区:天津市和平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西城区。这是我国首次命名全国文明城市。
10、一批缺水城市花巨资“圈水造景”引起广泛关注
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造城市景观水之风。有的城市“拦河筑坝”,把河水“圈”在城内;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人为制造水域景观。据调查,黄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16个。洛阳市目前正在打造“中原水城”,规划的水面面积为10.6平方公里,接近两个杭州西湖。截至2005年10月,陕西省已有西安、延安、宝鸡、咸阳四市实施了“拦河造湖”计划。宁夏石嘴山市正用人力在城市边缘打造一个被称为“星海湖”的大湿地, 2004年春天至今年7月,星海湖已“喝”掉1800多万立方米黄河水。银川市也计划投资四亿多元打造巨型“塞上城湖群”。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陕北榆林市,不但在市中心广场上建成1.3万平方米湖面,还计划投资1亿元修建大型沙地生态园,在园内开挖1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太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10,不得不从万家寨水库引黄河水解决城市用水吃水,但太原每年却从汾河水库买水,在汾河城区段维持一个1.3平方公里的人工水面。据统计,目前仅郑州、洛阳、西安、咸阳、宝鸡、石嘴山、太原已形成或计划形成的人工景观水面就达56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
“二00五中国城市十件大事”评选活动由中国城市网主办。评选活动以“纪录中国城市文明历程、促进中国城市健康发展”为宗旨。今后,“中国城市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将每年进行一次,以见证中国城市的文明历程。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