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向“生态市”目标冲刺 建设用地划“红线”
admin
2005-12-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昨天,国家环保总局和南京市政府召开了《南京生态市建设规划》(送审稿)专家论证会。据了解,在长三角地区,南京的生态市创建仅次于杭州。国家考核生态市的28个指标中,南京有2/3
昨天,国家环保总局和南京市政府召开了《南京生态市建设规划》(送审稿)专家论证会。据了解,在长三角地区,南京的生态市创建仅次于杭州。国家考核生态市的28个指标中,南京有2/3已经达标,还有几个指标需要通过以后的努力来完成。而该规划就将从宏观和现实意义上提出南京建设生态市的重要方略。生态市怎么建?老百姓将如何从中受益?参加论证会的各地专家为南京生态市建设支招。
南京“生态产业”发展还不够
规划中将电力、化工等耗能大户列入了生态工业体系中,引起了专家的质疑。专家表示,这是混淆了生态产业和清洁生产两个概念,这些耗能大户最多只能是清洁生产企业,清洁生产是针对所有企业的生产环节的,而生态产业应该只是一些特殊的产业,如资讯行业等。专家认为,规划中并没有将两者的概念分清楚,这样不利于产业调整明确方向。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张泉以上海为例,南京的能耗是上海的两倍,土地利用效率只达到上海的1/4,而上海的产业调整方向就非常地明确,几年来,服务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南京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则是制造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前几年服务业还超过了50%,而现在,服务行业的比重只有45%,这不是服务行业减少了,而是制造业上升的速度太迅猛了。
城市建设用地划“红线”
城市的扩大发展中,生态空间却遭到不断的挤压。论证会上,不少专家都提出了“底线”问题。专家指出,有的城市对建设用地分别用红、黄、绿线标出来,红线区域就像红灯一样是“不能闯”的。虽然南京市的这个规划送审稿中也提到了基本农田保护及生态用地保障,但实际上并没有划出这条“红线”。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家崔功豪认为,生态城市建设首先就应该将可以作为建设用地的划出来,不能作为建设用地的就绝对不能动,这也是维护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的底线,禁止在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紫金山不能算入人均公共绿地
森林覆盖率和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是生态市中的重要指标,但这两个指标昨日都遭到了专家的质疑。据了解,南京的绿化率在全国算是比较高的,规划中列出去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每人11平方米,已经达到了国家制定的生态市标准。但专家认为,考核中将无人居住区域纳入指标中是不合适的。比如在对中山陵考核的时候,也将它纳入了绿色覆盖的范围,而实际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主要是指城区居住区,而中山陵并不在这一范畴。同样道理,南京的明孝陵、灵谷寺、紫金山及老山也不应该算入其中。
规划送审稿中,森林覆盖率也是南京值得骄傲的,虽然国家考核指标为15%%以上,但去年南京已经达到了19.5%,并提出到2008年达到20%,2012年达到25%。专家认为这个标准有点偏高,对于地少人密的南京来说,现在即使提高1%%的森林覆盖率也很不容易,在2009年2012年四年的时间里要提高5%,很难实现。
长江生态保护更应重视
专家陆雍森表示,对于规划送审稿中他印象最深的当属南京生态市建设中提出的生态安全格局。他指出,如果说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那么长江就是南京人的祖母河了。长江的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到南京,而且还影响着其上下游的城市。而规划中对保护长江的责任虽然提到了,但仍不足。尤其是对长江岸线的保护和占用没有作明确的划分,具体哪些江段不允许建筑,哪些江段需要保持原始状态,还需要进一步做工作明确起来。他还提出,对地表水、地下水、雨水以及用水和废水都应看成一个整体,试想如果长江发生千年一遇的洪水,南京就面临着洪涝,同时也有可能发生千年一遇的旱灾,这就需要考虑到怎样调蓄、利用好各种水资源,将防洪、防旱和水的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南京具有天然的调蓄好条件,山陵地较多,水面也高,规划就应该把它的调蓄能力挖掘出来。
南京“生态产业”发展还不够
规划中将电力、化工等耗能大户列入了生态工业体系中,引起了专家的质疑。专家表示,这是混淆了生态产业和清洁生产两个概念,这些耗能大户最多只能是清洁生产企业,清洁生产是针对所有企业的生产环节的,而生态产业应该只是一些特殊的产业,如资讯行业等。专家认为,规划中并没有将两者的概念分清楚,这样不利于产业调整明确方向。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张泉以上海为例,南京的能耗是上海的两倍,土地利用效率只达到上海的1/4,而上海的产业调整方向就非常地明确,几年来,服务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南京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则是制造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前几年服务业还超过了50%,而现在,服务行业的比重只有45%,这不是服务行业减少了,而是制造业上升的速度太迅猛了。
城市建设用地划“红线”
城市的扩大发展中,生态空间却遭到不断的挤压。论证会上,不少专家都提出了“底线”问题。专家指出,有的城市对建设用地分别用红、黄、绿线标出来,红线区域就像红灯一样是“不能闯”的。虽然南京市的这个规划送审稿中也提到了基本农田保护及生态用地保障,但实际上并没有划出这条“红线”。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家崔功豪认为,生态城市建设首先就应该将可以作为建设用地的划出来,不能作为建设用地的就绝对不能动,这也是维护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的底线,禁止在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紫金山不能算入人均公共绿地
森林覆盖率和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是生态市中的重要指标,但这两个指标昨日都遭到了专家的质疑。据了解,南京的绿化率在全国算是比较高的,规划中列出去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每人11平方米,已经达到了国家制定的生态市标准。但专家认为,考核中将无人居住区域纳入指标中是不合适的。比如在对中山陵考核的时候,也将它纳入了绿色覆盖的范围,而实际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主要是指城区居住区,而中山陵并不在这一范畴。同样道理,南京的明孝陵、灵谷寺、紫金山及老山也不应该算入其中。
规划送审稿中,森林覆盖率也是南京值得骄傲的,虽然国家考核指标为15%%以上,但去年南京已经达到了19.5%,并提出到2008年达到20%,2012年达到25%。专家认为这个标准有点偏高,对于地少人密的南京来说,现在即使提高1%%的森林覆盖率也很不容易,在2009年2012年四年的时间里要提高5%,很难实现。
长江生态保护更应重视
专家陆雍森表示,对于规划送审稿中他印象最深的当属南京生态市建设中提出的生态安全格局。他指出,如果说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那么长江就是南京人的祖母河了。长江的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到南京,而且还影响着其上下游的城市。而规划中对保护长江的责任虽然提到了,但仍不足。尤其是对长江岸线的保护和占用没有作明确的划分,具体哪些江段不允许建筑,哪些江段需要保持原始状态,还需要进一步做工作明确起来。他还提出,对地表水、地下水、雨水以及用水和废水都应看成一个整体,试想如果长江发生千年一遇的洪水,南京就面临着洪涝,同时也有可能发生千年一遇的旱灾,这就需要考虑到怎样调蓄、利用好各种水资源,将防洪、防旱和水的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南京具有天然的调蓄好条件,山陵地较多,水面也高,规划就应该把它的调蓄能力挖掘出来。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