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眼中的“南京城”
admin
2005-11-15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我们生活的城市,有美感也有缺憾。你能否想像,一座城市,如果从艺术的视角来欣赏,将是怎样的风景? 应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之邀,4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各自对南京的城市空间进行了
我们生活的城市,有美感也有缺憾。你能否想像,一座城市,如果从艺术的视角来欣赏,将是怎样的风景?
应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之邀,4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各自对南京的城市空间进行了半年多的考察、研究,近日在南京红色经典艺术馆联手呈现出他们的工作成果———“南京城”当代艺术展。
这4位艺术家的艺术成果包括季铁男的都市再生方案《生龙活虎计划》,杨福东的录像装置《幼夜》、姚大钧的声音装置《地听南京》,以及朱文与南大建筑研究所合作的建筑计划《四季酒店,流动的圣节》。这些展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出艺术家对南京城的“视、听、思”。
用声音聆听南京
声音艺术家姚大钧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艺术史博士,同时还在中国美术学院兼任教授。近年他策划多项国际前卫音乐活动,最值得称道的是,1997年起,他召集中国青年艺术家成立“中国声音小组”,对各地声音实体进行采集、保存与研究,在中国这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
这次,姚大钧对南京交出了《地听南京》的声音装置作品。2500年前的军事监听装置,是在地下瓦罐里听敌人的工事进展。姚大钧的作品,就是模拟中国古代军事监听装置,来“地听”现代南京。因为,“南京的声音与历史记忆分不开。”
姚大钧带着录音装置穿行在南京城的各个角落,包括僻静的小巷里私人空间的对话,喧嚣的商场顾客与营业员的方言争吵,社区里两个老人下象棋的笑声……“我关心的是人文的、文化的声音。不是汽车声、鸟叫声、河流山川声,而是以人为主的生活的声音”。他剪辑出2小时40分钟的声音,展现南京城的故事。
对于城市声音的一番用心体验后,姚大钧坦白表达了自己对南京城的印象,他说,南京人的声音比较温和,即使在吵架的时候。南京城总体比较安静,不过从艺术上来说,这个城市声音特色并不多,同中国大陆其他城市一样,在声音上有极高的相似性,独特性很少,不过,南京城有一道“音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当天,全市拉响警报的声音,他说:“这是南京的‘声标’,就像伦敦大笨钟的声音,只不过风格大不同,一个是沉痛悲怆的,一个却是诗情画意的。”
展现“龙蟠虎踞”的文化理念
季铁男是挪威柏根建筑学院兼职教授,近年来在欧亚各地从事都市再生研究调查与规划设计工作。这一次,他给南京带来了“生龙活虎计划”。
季铁男认为,现在,大陆每个城市的建设几乎都是套用同一个模式,南京自古有“龙蟠虎踞”的说法,在城市布局上应该体现这一文化特质,以求与众不同,而现在这一特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反而有所破坏。
季铁男和其他一些专家找到了南京的“龙脉”,龙头是今天的紫金山麓,中段是鼓楼,尾部是朝天宫。如今这条“龙脉”或被街道切断,或被地下通道打通,不再有连续性,也不再被人注意和感知。他不无遗憾地说:“因为建设的需要,南京的龙脉已经断了,南京城特有的地形已经看不到了,而且从建筑物的形式来看,没有什么特色,建筑师发挥的成分很少,这一点让我觉得比较可惜。”
季铁男这次的都市再生计划,是在南京的“龙脉”上找出了7个“微区”,进行自然地景的修补,让“龙脉”的架构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和提示。“虎踞”部分作为后续,将在日后进行。据了解,季铁男从文化角度规划城市空间的创意,得到了南京市规划局的关注。
应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之邀,4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各自对南京的城市空间进行了半年多的考察、研究,近日在南京红色经典艺术馆联手呈现出他们的工作成果———“南京城”当代艺术展。
这4位艺术家的艺术成果包括季铁男的都市再生方案《生龙活虎计划》,杨福东的录像装置《幼夜》、姚大钧的声音装置《地听南京》,以及朱文与南大建筑研究所合作的建筑计划《四季酒店,流动的圣节》。这些展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出艺术家对南京城的“视、听、思”。
用声音聆听南京
声音艺术家姚大钧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艺术史博士,同时还在中国美术学院兼任教授。近年他策划多项国际前卫音乐活动,最值得称道的是,1997年起,他召集中国青年艺术家成立“中国声音小组”,对各地声音实体进行采集、保存与研究,在中国这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
这次,姚大钧对南京交出了《地听南京》的声音装置作品。2500年前的军事监听装置,是在地下瓦罐里听敌人的工事进展。姚大钧的作品,就是模拟中国古代军事监听装置,来“地听”现代南京。因为,“南京的声音与历史记忆分不开。”
姚大钧带着录音装置穿行在南京城的各个角落,包括僻静的小巷里私人空间的对话,喧嚣的商场顾客与营业员的方言争吵,社区里两个老人下象棋的笑声……“我关心的是人文的、文化的声音。不是汽车声、鸟叫声、河流山川声,而是以人为主的生活的声音”。他剪辑出2小时40分钟的声音,展现南京城的故事。
对于城市声音的一番用心体验后,姚大钧坦白表达了自己对南京城的印象,他说,南京人的声音比较温和,即使在吵架的时候。南京城总体比较安静,不过从艺术上来说,这个城市声音特色并不多,同中国大陆其他城市一样,在声音上有极高的相似性,独特性很少,不过,南京城有一道“音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当天,全市拉响警报的声音,他说:“这是南京的‘声标’,就像伦敦大笨钟的声音,只不过风格大不同,一个是沉痛悲怆的,一个却是诗情画意的。”
展现“龙蟠虎踞”的文化理念
季铁男是挪威柏根建筑学院兼职教授,近年来在欧亚各地从事都市再生研究调查与规划设计工作。这一次,他给南京带来了“生龙活虎计划”。
季铁男认为,现在,大陆每个城市的建设几乎都是套用同一个模式,南京自古有“龙蟠虎踞”的说法,在城市布局上应该体现这一文化特质,以求与众不同,而现在这一特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反而有所破坏。
季铁男和其他一些专家找到了南京的“龙脉”,龙头是今天的紫金山麓,中段是鼓楼,尾部是朝天宫。如今这条“龙脉”或被街道切断,或被地下通道打通,不再有连续性,也不再被人注意和感知。他不无遗憾地说:“因为建设的需要,南京的龙脉已经断了,南京城特有的地形已经看不到了,而且从建筑物的形式来看,没有什么特色,建筑师发挥的成分很少,这一点让我觉得比较可惜。”
季铁男这次的都市再生计划,是在南京的“龙脉”上找出了7个“微区”,进行自然地景的修补,让“龙脉”的架构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和提示。“虎踞”部分作为后续,将在日后进行。据了解,季铁男从文化角度规划城市空间的创意,得到了南京市规划局的关注。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