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百年中4次"变脸" 人民广场7月将最后改造

admin 2002-05-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历经多次改造之后,人民广场最后一次改造工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据黄浦区建委提供的消息,整个改造工程前期动迁已经完成大半,预计到6月底就可结束,7月可开工。整个工
    在历经多次改造之后,人民广场最后一次改造工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据黄浦区建委提供的消息,整个改造工程前期动迁已经完成大半,预计到6月底就可结束,7月可开工。整个工程结束后,人民广场将成为一个地面看不到公交、地下轨道,公交零换乘的绿色广场。

    在此之前,人们印象最深的一次改造是在1994年。经过那次改造,原来是一片空旷的水泥地的老人民广场,变成了一块面积达13.7万平方米的大型绿地。一些零星的商业也拆除了。这次改造使人民广场成为上海一个标志性的景观,来自国内外的游客都将这里当成“上海游”的必经之地。

    但是,这些变化其实还没有带给人民广场实质性的改观。由于交通、休闲设施不配套,现在的人民广场西藏路、武胜路附近聚集了几十条公交线路的站点。每逢上下班高峰,人民广场都会出现严重堵车现象。游客对人民广场的感觉是“匆匆来匆匆看匆匆走”,上班族也对这里的堵车十分不满意。

    而这一次的改造,就是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据市规划局规划业务处负责人透露,这次改造的重点是调整交通格局。现在人民广场的公交枢纽功能不再存在,大量现有公交线路将撤离,没有撤离的线路也将有可能全部转为地下。

    这一变化源于市府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明确的人民广场的定位———以地面绿化为主,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枢纽。

    据悉,这次改造的地面部分被称为“人民广场西藏路西侧绿化工程”,地下部分被称为“轨道交通杨浦线工程”。涉及9550平方米的地面面积,共分两块:一块在西藏中路、南京东路、九江路和人民公园范围内;一块在西藏中路、武胜路、延安路范围内。

    这样,就有精品商厦、红光医院、大陆饭店、电视大屏幕等商业设施要动迁。这个地块内最后的180户居民也将告别人民广场。

    ■记录人民广场:从跑马场到休闲地

    从殖民地时期的跑马场,到解放初期的商业居住区,到现在的绿化、换乘区,人民广场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改变。差不多每隔半个世纪,人民广场就要重新定位一次。

    尤其是这一次,人民广场首次成为全公益性的公共场所。曾经是人民广场主角的所有的地面商业、居民都将离开人民广场。这将对上海的城市面貌以及上海人的生活发生深远影响。

    第一次“变脸”

    1862年英国“跑马总会”在此兴建了第三跑马场。同年辟筑了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新闸路(英)、坟山路(今武胜路东)。1865年,法公董局修筑恺自尔路(今金陵中路东段),1869年,法公董局建八仙公墓,并在今龙门路南段辟坟山路(法)。1871年,今龙门路,金陵中路转角处出现菜场。1876年,建筑首批旧式里弄住宅。1887年,筑龙门路北段,把英法两条坟山路连接起来。

    第二次“变脸”

    1900年,填洋泾浜筑现在的延安东路,同时兴建了大批里弄住宅;上世纪20年代始,开始建造高层建筑,到40年代末,这里已成为居民密集、商业发达、文化娱乐高度集中的都市中心。

    第三次“变脸”

    上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上海都市化成熟。1951年9月,人民政府将跑马厅南部命名为人民广场,次年又把北部改建为人民公园。60年代,又建人大办公楼及检阅台。城市道路状况进一步改善,许多弹街石道路被改建成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

    第四次“变脸”

    从1990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决定对人民广场重新定位,明确其公益性、非商业的目标,其地面将以绿化为主。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市政建设,相继建成了上海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以及市政府大厦、上海博物馆、大剧院和成都路高架。1994年对人民广场地区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绿化。本次改造可以看做是这一“变脸”的延续和补充。

    先睹为快:明天广场是这样

    据了解,目前人民广场改造地段的地面、地下规划还没有完全敲定,具体完工时间也没定。不过,这个地块大致的草图已经确定了,今后只会有一定的微调。

    下沉式广场到哪都方便

    目前精品商厦、音乐书店所在的2260平方米的地下,将建设一个下沉式广场,与南京路步行街相通。市民可直接在地下完成地铁一、二号线和M8线的零换乘。7月,这里将成为M8线地铁车站的施工场地。

    有关规划部门透露,目前这里的初步规划是由一个下沉式广场、中心绿地组成的中心休闲区,西藏中路、九江路口将建一个地下换乘大厅,地铁一、二号线和M8线可以在此换乘。另外,南京东路、西藏中路口可能会建一个Y型通道,步行的游客可以通过下沉式广场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地下公交换乘中心实现零换乘

    现在的电视大屏幕下的地块则有可能建成上海首个公交换乘中心。

    现在武胜路、西藏路上的很多公交线路将转到地下,乘客通过地下通道还可实现与地铁的零换乘。在这一地块地面,则是重新规划的绿地,面积达7000平方米。

    不打算再树大屏幕

    据了解,现在还没有重新在人民广场上设置大屏幕的打算。今后是否还要在广场上新建其他标志性的东西也还没确定。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今后人民广场整体风格将更趋统一,景观、休闲效应将更加突出。

    商机无限新广场

    上海精品商厦就要搬迁了,音乐书店也要走了。这两个见证了上海改革开发的知名商业品牌都将成为明日黄花。然而,黄浦区商业人士却更加乐观:“地铁和绿地将带给整个人民广场地区更多商机。”

    他们认为,随着杨浦M8线的开通,百万杨浦人到市区只要半小时左右时间,浦东的市民也可直达人民广场,而剧增的人流又可通过改造后的下沉式广场,有序进入黄浦区的黄金商业街———南京路步行街和福州路,这将给这一地区的商业注入不可限量的活力。

    而这一带方便的交通、大型的绿地,又将使周围的房地产进一步升值;由此带来的高质量的人口又将进一步促进该地区商业的良性发展。

    最后的180户:恋恋不舍忙搬家

    位于人民广场东南、西藏中路81号的电子大屏幕后的180户居民,形成了目前人民广场上最后的居民区。随着他们的动迁,人民广场地区将不再有居民生活区。

    据了解,这一带的房子大多是解放前建造的里弄房子,房龄基本上都近80年,已经到了需要重建的年限。现在这些房子都是公房,里面的居民都是租户。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居住条件都很拥挤,在小小的7290平方米的地面上,聚集了180户人家。

    昨天,记者沿着西藏路,从正在拆迁中的电子大屏幕往后走,看到许多居民已经从砖木结构的老屋迁出,另一些居民也正在做拆迁的准备。弄堂里一位姓单的大娘说:“这房子有70多年了,我们这些老住户都住了五六十年,老邻居们处得好,都舍不得离开呀。但政府的决定我们理解、支持。”年轻的于女士说:“4月底有人来调查,之后动迁布告就出来了,要求6月20日前全部迁出,大家都急着找房子呢。”

    在人民广场西藏路西侧绿化工程动迁接待处,现场指挥部进度表显示,已签动迁协议的居民有120家,已迁出的100余家。现场指挥部的一位男士说,预计6月上旬能够全部迁出,6月低场地平整完毕。据介绍,这一动迁全部采用的是货币安置,居民将按照自己的意愿另择吉屋。
 
    文/张琪 王阳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