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
admin
2005-07-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近日,收到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先生赠送的一本书《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托在手中,沉甸甸的,有着收获的喜悦,这毕竟是我国10多年来在湿地保护方面做出的喜人成绩
近日,收到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先生赠送的一本书《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托在手中,沉甸甸的,有着收获的喜悦,这毕竟是我国10多年来在湿地保护方面做出的喜人成绩;也有着重任的肩负,毕竟湿地保护还需我们乃至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继续努力。
湿地这个词可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熟悉,用一个最简单最恰当的比喻来形容,湿地相当于“地球的肾脏”。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哪个人没了肾脏或是肾脏出了毛病,这个人会怎样?这就不难想象,如果地球的“肾脏”湿地出了故障,地球会怎样?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乃至我们会怎样?后果很严重!
事实上,湿地的价值不仅仅是“地球之肾”,这只是它最关键的一个功能。
英国《自然》杂志1997年公开评估认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价值是每年33万亿美元,其中全球的湿地生态系统占总价值的45%%,估计为每年14.9万亿美元。然而,湿地的价值远不止这些。湿地除了是生命和文明的摇篮以外,还体现为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直接利用价值表现为水资源、湿地产品(鱼、虾、贝、藻类、莲、藕、菱、泥炭、木材、芦苇、药材等)、湿地矿产、能源(如泥炭)、水运等。湿地的间接利用价值表现为流量调节(降水时吸纳大量的水,干旱时又能释放水)、防止海水入侵、调节地下水位、营养物质的沉积、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保护海岸、文化遗产、景观价值、教育与科研价值等。直接利用价值可以用金钱来衡量,间接利用价值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比如,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创造的杂交水稻,其中一个遗传系材料是采自海南省湿地的野生稻。再如,目前出现的温室效应。据研究表明,全世界所有湿地面积之和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但它却拥有陆地生物圈碳素的35%。可以肯定,湿地是全球最大的碳库,碳总量约770亿吨,超过农业生态系统(150亿吨)、温带生态系统(159亿吨)和热带雨林(428亿吨),这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湿地丧失或退化,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便会大量的释放到大气层。保护湿地是维护现有碳储存库,防止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可行办法。
“湿地”一词最早源于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展湿地清查过程中。1971年2月2日,由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6个国家在伊朗小镇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为《湿地公约》),《湿地公约》中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1975年12月21日这个公约正式生效,这是全球第一个环境公约。这标志着湿地定义的诞生,也标志着湿地保护的开始。
目前,全世界约有湿地5.14亿公顷,加拿大湿地面积居世界首位,约有1.27亿公顷,占全世界湿地面积的24%;美国1.11亿公顷,之后为俄罗斯,中国湿地面积约3848.55万公顷(包括稻田和人工湿地),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可见,中国的湿地在世界湿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湿地保护的成效关系着世界湿地保护的成效。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自1992年7月31日正式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湿地保护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目前,我国已有约40%的自然湿地被纳入自然保护区得到保护,并先后有扎龙等几十个国家及保护区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此外,历时6年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于2000年6月编制完成;历时9年的中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于2004年圆满结束;国家领导人就湿地保护作出了重要批示;黑龙江省和甘肃省率先通过并公布了《省湿地保护条例》;湿地研究中心也于2003年应时成立;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这是中国中央政府第一次就湿地保护作出的政策声明;2004年6月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这是国家林业局第一次就湿地保护召开的高规格会议;2004年12月湿地国际授予中国国家林业局“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
可以说,中国的湿地保护工作处于发展的新形势。在这种全国上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渐成潮流的大背景下,《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的出版是应时而生,这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又迈进了一个新台阶,是我国湿地保护的一个里程碑。
《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一书详细论述了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湿地的生态学地位、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湿地保护与国家生态安全、湿地保护法律评估以及中国的重要国际湿地。优美的图片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美丽的大好画面,简洁的文字让我们了解到了湿地的功能、价值以及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生态建设意义。
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不管工作有多忙,不分专业不分学历,哪怕是随手翻一翻,也是一番令人惊叹的感触,这是我们美丽祖国的一面,它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伸出一只手、分出一点时间来为我们的湿地保护做出一份贡献。基于此,我强烈地向读者乃至每一个人推荐这本书。谨此,也向赵学敏先生及其同仁能够在百忙之中写出如此“深厚”的一本书致以深深的感谢!
湿地这个词可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熟悉,用一个最简单最恰当的比喻来形容,湿地相当于“地球的肾脏”。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哪个人没了肾脏或是肾脏出了毛病,这个人会怎样?这就不难想象,如果地球的“肾脏”湿地出了故障,地球会怎样?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乃至我们会怎样?后果很严重!
事实上,湿地的价值不仅仅是“地球之肾”,这只是它最关键的一个功能。
英国《自然》杂志1997年公开评估认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价值是每年33万亿美元,其中全球的湿地生态系统占总价值的45%%,估计为每年14.9万亿美元。然而,湿地的价值远不止这些。湿地除了是生命和文明的摇篮以外,还体现为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直接利用价值表现为水资源、湿地产品(鱼、虾、贝、藻类、莲、藕、菱、泥炭、木材、芦苇、药材等)、湿地矿产、能源(如泥炭)、水运等。湿地的间接利用价值表现为流量调节(降水时吸纳大量的水,干旱时又能释放水)、防止海水入侵、调节地下水位、营养物质的沉积、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保护海岸、文化遗产、景观价值、教育与科研价值等。直接利用价值可以用金钱来衡量,间接利用价值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比如,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创造的杂交水稻,其中一个遗传系材料是采自海南省湿地的野生稻。再如,目前出现的温室效应。据研究表明,全世界所有湿地面积之和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但它却拥有陆地生物圈碳素的35%。可以肯定,湿地是全球最大的碳库,碳总量约770亿吨,超过农业生态系统(150亿吨)、温带生态系统(159亿吨)和热带雨林(428亿吨),这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湿地丧失或退化,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便会大量的释放到大气层。保护湿地是维护现有碳储存库,防止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可行办法。
“湿地”一词最早源于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展湿地清查过程中。1971年2月2日,由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6个国家在伊朗小镇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为《湿地公约》),《湿地公约》中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1975年12月21日这个公约正式生效,这是全球第一个环境公约。这标志着湿地定义的诞生,也标志着湿地保护的开始。
目前,全世界约有湿地5.14亿公顷,加拿大湿地面积居世界首位,约有1.27亿公顷,占全世界湿地面积的24%;美国1.11亿公顷,之后为俄罗斯,中国湿地面积约3848.55万公顷(包括稻田和人工湿地),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可见,中国的湿地在世界湿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湿地保护的成效关系着世界湿地保护的成效。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自1992年7月31日正式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湿地保护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目前,我国已有约40%的自然湿地被纳入自然保护区得到保护,并先后有扎龙等几十个国家及保护区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此外,历时6年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于2000年6月编制完成;历时9年的中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于2004年圆满结束;国家领导人就湿地保护作出了重要批示;黑龙江省和甘肃省率先通过并公布了《省湿地保护条例》;湿地研究中心也于2003年应时成立;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这是中国中央政府第一次就湿地保护作出的政策声明;2004年6月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这是国家林业局第一次就湿地保护召开的高规格会议;2004年12月湿地国际授予中国国家林业局“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
可以说,中国的湿地保护工作处于发展的新形势。在这种全国上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渐成潮流的大背景下,《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的出版是应时而生,这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又迈进了一个新台阶,是我国湿地保护的一个里程碑。
《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一书详细论述了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湿地的生态学地位、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湿地保护与国家生态安全、湿地保护法律评估以及中国的重要国际湿地。优美的图片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美丽的大好画面,简洁的文字让我们了解到了湿地的功能、价值以及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生态建设意义。
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不管工作有多忙,不分专业不分学历,哪怕是随手翻一翻,也是一番令人惊叹的感触,这是我们美丽祖国的一面,它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伸出一只手、分出一点时间来为我们的湿地保护做出一份贡献。基于此,我强烈地向读者乃至每一个人推荐这本书。谨此,也向赵学敏先生及其同仁能够在百忙之中写出如此“深厚”的一本书致以深深的感谢!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