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宜居”,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词

admin 2005-03-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最近,一份有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将北京发展目标定位在“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而没有习惯性地提所谓“经济中心”。尤其是将“宜居”的概念写进规
  最近,一份有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将北京发展目标定位在“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而没有习惯性地提所谓“经济中心”。尤其是将“宜居”的概念写进规划,令人耳目一新。对此,有关专家的解释非常坦诚:因为“经济中心”无法表达京城特色,不再提“经济中心”不是不要经济,而是到底要什么样的经济。这是城市在发展定位上的一种新思维。

  事实上,对于城市而言,经济是必然的,也是城市的一般性特质。国内没有哪个城市不是当地的经济中心,但过多去表达经济中心容易造成定位上的笼统。不少城市,每每提到规划定位,就言必称“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中心”语汇,一时让人感觉好像是作为城市就非得各种“中心”一个都不能少。这种求全的定位,结果使诸多城市失去了自身特色,变得千城一面。前不久建设部部长严斥了“全国竟然有183个城市相继提出了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这一“病症”。现在看来,这样低级错误的产生并不难理解。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新规划淡化“经济中心”概念,明确锁定“宜居”概念,为其他城市寻求准确的定位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视角。过去我们总是将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舞台,而轻视城市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应该是一个生活的城市,是城市居民自己的城市。据了解,欧美的一些经济学家,过去他们分析的重点也是一个城市给企业提供了什么便利,大体就是我们所谓的“投资环境”,而现在他们更侧重考量一个城市给市民提供了什么“生活环境”。一流的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大学、文物古迹、文化机构,以及社区服务设施等等,成为他们眼中的城市硬件。

  究竟什么才是“宜居”?著名学者俞孔坚曾这样解释:所谓“宜居城市”,就是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它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个是自然条件,这个城市要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安全的步行空间、人们生活所需的充足的设施;另一个是人文条件,“宜居城市”应是人性化的城市、平民化的城市、充满人情味和文化的城市,让人有一种归属感,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这个城市就是自己的家。“宜居”正是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落到城市规划上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片面追求城市的经济功能,忽视居民生活需求、忽视城市环境的改善、忽视城乡二元对立的规划思想,回归城市作为一个大“家”的本质,要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各得其所。

  看来,不论城市有什么样或者要发展什么样的特色,适合居住都是最起码的要求。城市不是生产GDP的车间,更不是塞满居民的水泥丛林,而是要给居民提供一个能够身心愉悦健康,自由选择就业机会和充分享受社会福利的聚居地。居住在城市中,人们不应当感到陌生和紧张。“宜居”,是一个无论如何不能缺少的关键词。至于一个城市是否宜居,宜居程度又如何,市民显然最有发言权。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