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 全力打造龙城天然氧吧
admin
2005-02-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5年后,太原将有怎样的城市生态圈?驱车郊游,我们将看到啥样的风景?前不久,《太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下文简称规划)获得通过,该规划对太原市今后5年的市域(不包括主城区)生态环境
5年后,太原将有怎样的城市生态圈?驱车郊游,我们将看到啥样的风景?前不久,《太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下文简称规划)获得通过,该规划对太原市今后5年的市域(不包括主城区)生态环境作了构想。按规划,我市将在近郊建设大面积的风景林地,在远郊开辟风景区,以便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重要缓冲和净化空间。
构建三条绿色屏障
我市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地处北方,冬季会受到北方吹来的风沙危害,加上三面环山的特殊地形,极易出现静风天气,致使整个市区的空气质量明显下降。有关专家指出,在城市生态环境中,唯一能以自然净化的方式改善污染环境的因子就是绿地,且以森林为最好。
我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三条绿色屏障的建设,目前,我市东、西山已完成第一、二期工程,造林面积共12.8万亩,植树3000多万株。三个平原郊县区的平原绿化,早在1985年便实现了83万亩农田的林网化,绿化覆盖率为15%左右。阳曲县的太行山绿化、古交和娄烦县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也不断深入。
规划提出,在太原市域范围内要构建以太原市区为中心三条绿色屏障。即第一条以东西山为主体的绿化工程和东山二坡地环城林带。第二条是以近郊平原农田防护林为主的平原林业区。第三条是以西山防护林、太行山绿化为主的林业区。
形成大生态背景片林
依托各县(市、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我市市域生态环境建设方向得以确定:阳曲县和市区东部山区,依托发展林业、生态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将形成特有的绿色田园文化。娄烦县、古交市和阳曲、清徐、市区西部地区,由于该片属吕梁山区,自然条件差,但矿产资源丰富,该区将重点发展林果、工矿和畜牧,分别形成西山边山林景区、古交尖山工矿区和娄烦林牧区。而市区、阳曲县中部和清徐县的大部分用地,将注重风景林地即晋祠———天龙山风景区、崛山围山———柳林河风景区的保护,建立风景区生态保育区,形成风景林地、经济林、城市保护林带、组团隔离带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规划指出,由外围现有风景林地、防护林、农田果园等,我市将形成以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为主的大生态背景片林,以此起到维持市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提供城市建成区新鲜空气的作用。
建立生态和道路绿廊
不久的将来,在各市县之间,我市将形成永久性隔离绿带。规划指出,以市区为中心构筑鸟翼状市县群,在各市县内的各城镇周围建设形成环绕各区域的开敞生态绿地,各市县应根据各自的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进行建设,并在各市县之间应规划永久性隔离绿带。
汾河水库、汾河二库、兰村水源、西张水源、枣沟水源等水源地,汾河湿地保护区,石千峰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地,这一区域内,我市将严格禁止有污染大型项目的建设。通过沿汾河水库———汾河二库———汾河西侧以及城市组团之间、景观组团之间建立组团隔离绿带,我市将建立生态绿廊。
国道、省道及铁路两侧也将建立绿色廊道:国道、省道两侧将规划30至50米宽的防护绿带;高速公路的两侧将规划50至500米宽的环城林带;县道、乡道两侧规划大于15米宽的绿带;在太古岚沿线两侧规划15米宽的防护林带。通过道路绿廊向城市内部园林绿地的渗透,大量新鲜空气便输送到城市建成区。(任晓明)
构建三条绿色屏障
我市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地处北方,冬季会受到北方吹来的风沙危害,加上三面环山的特殊地形,极易出现静风天气,致使整个市区的空气质量明显下降。有关专家指出,在城市生态环境中,唯一能以自然净化的方式改善污染环境的因子就是绿地,且以森林为最好。
我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三条绿色屏障的建设,目前,我市东、西山已完成第一、二期工程,造林面积共12.8万亩,植树3000多万株。三个平原郊县区的平原绿化,早在1985年便实现了83万亩农田的林网化,绿化覆盖率为15%左右。阳曲县的太行山绿化、古交和娄烦县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也不断深入。
规划提出,在太原市域范围内要构建以太原市区为中心三条绿色屏障。即第一条以东西山为主体的绿化工程和东山二坡地环城林带。第二条是以近郊平原农田防护林为主的平原林业区。第三条是以西山防护林、太行山绿化为主的林业区。
形成大生态背景片林
依托各县(市、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我市市域生态环境建设方向得以确定:阳曲县和市区东部山区,依托发展林业、生态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将形成特有的绿色田园文化。娄烦县、古交市和阳曲、清徐、市区西部地区,由于该片属吕梁山区,自然条件差,但矿产资源丰富,该区将重点发展林果、工矿和畜牧,分别形成西山边山林景区、古交尖山工矿区和娄烦林牧区。而市区、阳曲县中部和清徐县的大部分用地,将注重风景林地即晋祠———天龙山风景区、崛山围山———柳林河风景区的保护,建立风景区生态保育区,形成风景林地、经济林、城市保护林带、组团隔离带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规划指出,由外围现有风景林地、防护林、农田果园等,我市将形成以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为主的大生态背景片林,以此起到维持市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提供城市建成区新鲜空气的作用。
建立生态和道路绿廊
不久的将来,在各市县之间,我市将形成永久性隔离绿带。规划指出,以市区为中心构筑鸟翼状市县群,在各市县内的各城镇周围建设形成环绕各区域的开敞生态绿地,各市县应根据各自的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进行建设,并在各市县之间应规划永久性隔离绿带。
汾河水库、汾河二库、兰村水源、西张水源、枣沟水源等水源地,汾河湿地保护区,石千峰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地,这一区域内,我市将严格禁止有污染大型项目的建设。通过沿汾河水库———汾河二库———汾河西侧以及城市组团之间、景观组团之间建立组团隔离绿带,我市将建立生态绿廊。
国道、省道及铁路两侧也将建立绿色廊道:国道、省道两侧将规划30至50米宽的防护绿带;高速公路的两侧将规划50至500米宽的环城林带;县道、乡道两侧规划大于15米宽的绿带;在太古岚沿线两侧规划15米宽的防护林带。通过道路绿廊向城市内部园林绿地的渗透,大量新鲜空气便输送到城市建成区。(任晓明)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