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何以营造一流人居环境
admin
2004-12-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近几年,南宁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地方党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之路,不惟“GDP”论,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创建“中国绿城”和争创“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为核心目标的“136”
近几年,南宁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地方党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之路,不惟“GDP”论,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创建“中国绿城”和争创“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为核心目标的“136”城市建设工程正在实施。这项工程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南宁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目前南宁市已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多项荣誉,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也因优良的城市环境而落户此地。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136”工程“如果时光倒流,我们的城市仍是那样的破旧,市区道路仍是烟尘滚滚,琅东新区仍是一片荒凉,雄姿傲立的会展中心仍是草木荒坡;如果没有四通八达、宽敞的城市路网、没有‘半城绿树半城楼’的优良环境……南宁很难承办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这一重大的国际盛会。”
这是近日南宁市市长林国强在谈到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时发出的感慨。他说,“136”工程的实施使南宁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宁已建成一个初具现代化规模的“中国绿城”。
据南宁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办公室主任瞿赐麟介绍,市委、市政府从2002年开始实施“136”工程,即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要实现中期目标“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努力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亚热带风格的现代园林城市。
两年来,南宁市共投资100多亿元,完成和正在建设200多个项目。今年是“136”工程的“三年中变化”的决战年,也是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第一年,城市建设总投资122.7亿元,涉及178个项目。
城市空间拓展了,城市变“大”了。通过打通一批“断头路”,开工新建、改(扩)建一批道路桥梁,40多公里长的快速环道和80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建成区面积已扩大到120平方公里。
构筑现代快捷的交通网络,城市区域距离变“小”了。目前全市公共汽车线路已增加至73条,公共汽车1159辆,其中新增公交车600多辆,日均客运量达70万人次。现在从城市中心任意一点坐车都可以在15分钟左右进入快环而到达想去的地方,从城区最东面到最西面由过去的1个小时缩短为15分钟左右。
城市面貌变“新”了。一系列的旧城改造、街道拓宽、亮化绿化等项目的实施使整个南宁城区变“新”了。通过对民族大道等主干道的绿化、美化、亮化,促进了城市景观改善;对部分高楼装饰灯实施统一控制,达到了“白天看园林景观,晚上看灯光亮化”的效果;对市内最大的湖泊南湖进行了整治,建成了南湖南广场“名树博览园”,而且实现了免费开放。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卓有成效的城市建设已使南宁市品牌效应得以发挥,“中国绿城”品牌进一步打响。《南宁晚报》的调查表明,98%的市民认为快速环道的建成对南宁市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城市整体升值使南宁的投资变“热”了。近两年,沃尔玛、时代华纳、北京王府井、马来西亚百盛等许多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纷纷落户南宁,大连万达集团在青云街综合改造开发一个项目就斥资14.5亿元。
城市建设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全线增长。在实施“136”工程的头一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增幅跃居全国前列,商品房空置率处于全国低水平。“136”工程的全面推进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拉动因素。以人为本的“城建观”顺民意、赢民心
“136”工程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关键一个因素就是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
从2002年开始,南宁提出每年为市民办20件实事,其中与“136”工程有关的城市建设在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占较大的比例。如经济适用住房年平均完成2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近180条小街小巷路面和排水改造、维修改造130多条小街小巷的路灯,改造了一批公厕,建设了一批无障碍人行道等等。
今年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城市建设项目有7个,其中包括堤路园二期工程建设、市区300条小街小巷改造、在市区新建和改造50个星级厕所、新建3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和300套廉租住房、市第一人民医院扩建工程、金桥客运站工程、恢复10个市内停车场,动工建设3个市区停车场。
2000年,南宁市发生了罕见的洪涝灾害,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建50年一遇的防洪堤。一期工程投资8亿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整个工程集防洪堤、城市道路和休闲公园三位于一体。今年开始实施的堤路园二期工程将已经建成的一期工程连成一体,形成贯穿邕江北岸的交通干线和防洪体系。瞿赐麟说,现在堤路园工程已成为一条坚固的防洪线、繁华的经济线、宽敞的交通线和亮丽的风景线。据新华社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