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行政区迁移悬念
admin
2004-11-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学者热议首都规划 建议中央行政区迁至北京通州 中央行政区迁移悬念 10月22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陈刚向市人大作述职报告,提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修
学者热议首都规划 建议中央行政区迁至北京通州 中央行政区迁移悬念
10月22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陈刚向市人大作述职报告,提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修编工作,表示将建立旧城与新城的联动机制,有效疏解旧城的人口与功能,让保护和发展在空间上分离。他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赞赏。
支撑这一判断的事实还包括,北京中心城区的规划空间容量已趋于饱和,中央企事业单位及其附属功能的占地高达170多平方公里,多集中在四环以内。在这一范围,减去道路、基础设施、公园、学校等用地后,其余用地一半以上都和中央职能有关。
这意味着,占城市空间重中之重的中央行政及相关职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与新城的“联动”,已是决定北京城市走向的关键。
“新行政区”畅想
在陈刚述职后的第二天,82岁的两院院士吴良镛,走上国家图书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的讲台。他把座椅挪开,站着讲了两个多小时,主题是《总结历史、力解困境、再造辉煌——纵论北京历史名城保护与发展》。吴良镛向与会者表示:“为了提高首都政治中心建筑环境的改善,应在一定时期、条件允许时,考虑新行政区的可能。”
作为总体规划修编的框架性文件,《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北京的城市发展正面临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重要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谋求新空间,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
目前,北京市中心区功能过度集聚,旧城保护受到极大的冲击,绿地不断减少,热岛效应加剧。对此,应疏解中心大团,重构城市空间新格局,形成“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市域空间发展战略。
疏解中心大团的旗帜在今年启动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再次亮出,而它又将在多大程度上不再蹈前辙呢?吴良镛把目光投向了城市的核心功能——行政办公职能的空间转移。
吴良镛没有明说要迁到哪个新城,但在《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所设计的“东部发展带”中,只有通州被明确安排了行政职能。
“首都区”之辩
吴良镛讲座发放的参考资料中,摘录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赵燕菁的一段评论。
赵燕菁的评论刊登在今年7月出版的《北京规划建设》杂志,这位留学英国、在中国城市规划界极为活跃的青年学者,坦率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实现城市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的潜台词就是,北京目前以老城为核心的母城不再是惟一的城市中心。要做到这一点,毫无疑问,目前密集在老市区的‘中心功能’要分解出去”,“我的观点是,以中央行政办公为核心的部分‘首都功能’应当是此次空间结构调整的重点。”
他的文章直接针对了自己所在的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为《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所完成的报告中的一些提法,即“建国50年来,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作为国家的象征已经成为一种定势;国家首脑机关与国务活动本身不再需要大规模的扩大办公场所;首脑机关的国务活动的搬迁所需要的经费可能高达数以亿计,从现实看实无必要。”
赵燕菁认为上述结论及其理由值得商榷,中央行政功能的外迁,不会对首都的“心理定势”功能产生任何影响,恰恰是行政功能与庆典功能空间上的分离,可以减轻周期性的庆典功能对经常性的办公功能的干扰。
至于“首脑机关的国务活动的搬迁所需要的经费可能高达数以亿计”,赵燕菁表示,这样的说法早已被全国许多城市的新城建设实践所反驳。在老城扩张行政功能,因涉及大量拆迁等问题,一点也不节省,甚至成本更高。
他在空间上划出了北京4个分工不同的发展象限:主城以紫禁城为核心,发展旅游、商业、金融等功能;通州为行政办公中心,主要为首都的国际和国家功能服务;亦庄和永乐新城,将同天津、河北一起建设世界级的工业发展轴线;大兴则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备用地。
各执两端的设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央行政区的空间调整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认可,仍是一个悬念。
吴良镛在“2004城市规划年会”的大会发言中说,上世纪50年代以来,政府办公用房大体接收了过去政府机关所在地和一些公共机构的用地和房屋,并有所增加。此后,经不断调整,拆旧改新,扩建房屋,多年下来虽表面上趋于相对稳定,但总体上有增无减,占地可观。
在京中央机关用地总体上集中在城八区内,其中在城八区内的用地占总用地面积达67.41%。且目前机构分布在旧城中心的各方向,与居住、商业、金融商贸设施混杂,造成功能相互干扰和影响,已不利于首都中央行政办公职能的有效发挥。他还进一步指出,行政中心除了自身发展外,就近还安排了相关的服务设施,使得高水平医疗、教育、宾馆等单位数量增加,功能不断完善,规模相应扩大,而扩大了的这些设施因自身的影响力又带来了新的功能集聚。
此外,政府机构改革、政企分离后新产生的企事业单位,由于它与行政中心的密切联系,选址依然留恋旧城。例如金融街103公顷用地,建成后总建筑面积为350万平方米,最少可容纳10万就业人口,需要停车位2万个以上。大量行政办公机构分处北京旧城之内,在拥挤的空间里又多以原地扩建的方式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形成矛盾。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在这方面的表述是,“以旧城为中心,沿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轴向延伸的十字空间构架,体现政治、文化、体育、服务等功能。在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上预留一定的中央行政区的办公用地”,但它同时又确定了通州新城的行政职能。形势仍不明朗,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行政功能仍在以旧城为中心的地区扩张,城市结构调整的目标会不会出现偏差?通州新城的行政职能又将如何实现?中心城区的紧张状况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缓解?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126171427863.jpg[/img]北京市俯瞰图[/center]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