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北京“宜居城市”
admin
2004-11-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世界上曾经统计过,大多数人认为西欧和北欧是世界上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 据报道,《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已经过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审议通过,并上报国务院得到了肯
世界上曾经统计过,大多数人认为西欧和北欧是世界上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
据报道,《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已经过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审议通过,并上报国务院得到了肯定和支持。在《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除将北京定位于国家首都,文化名城、世界城市之外,还首次提出了要将北京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城市”。
那么人们是怎么样理解“宜居城市”这个概念的呢?天津,上海,四川的成都,河南的漯河,广东的番禺等地也都在制定规划,准备将自己所在的城市打造成一个“宜居城市”。
上海市政府是怎么样理解“宜居城市”呢?他们认为维护上海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为营造上海“宜居城市”的良好环境,为确保市民百姓持续分享上海经济发展的成果。他们是从城市市民的居住工程来理解“宜居城市”的,可以说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理解,他们认为“宜居城市”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房屋居住环境。
而河南省漯河市的领导认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位置,突出园林绿化的主体作用。他们把城市园林绿化看做是创造“宜居城市”的主体工作。四川成都市也认为把成都“从山水名城改造成一个生态新城”,为成都人创建了一个最佳人居环境。而广东番禺也是从城市规划方面来理解 “宜居城市”的。
上述城市都是从城市规划,城市的生态环境方面来理解“宜居城市”的,我认为这是没有全面的理解“宜居城市”这个概念。我则认为“宜居城市”是一个环境概念,它即包括自然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一定的社会人文环境,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环境,才真正可以被称为“宜居城市”。
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教授认为,北京“宜居城市”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政府观念从重物轻人到以人为本发生了重大改变。究竟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宜人居住的环境有很多指标,人的天性要和自然亲近,亲近的含义就是人在这个环境里感到很放松、舒适。人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所以适宜人居住的环境应该要满足三种条件,一是好的物质环境;二是一个好的人际环境;三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一个“宜居城市”要有充分的就业机会,舒适的居住环境,要以人为本、并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叶文虎教授理解“宜居城市”这个概念是比较全面而科学。“宜居城市”不但应该有好的舒适的居住环境,即好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即好的人际环境和好的精神文明氛围,它还应该包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健全的法治社会秩序,社会福利普及和充分的社会就业等。如果仅有很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是社会道德风尚败坏,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社会福利没有跟上,没有充分的社会就业,这些社会人文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人们的居住情绪和心情的。
当然一个城市的绿化,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对于创造“生态宜居”城市是基础和前提,但是我们许多城市的领导在创造“生态宜居”城市不要忘记社会人文环境也是“宜居城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是往往别忽略的一个因素。联合国提出的口号是:“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充满着和平、和谐、希望、尊严、健康和幸福的家园”,这也是对“宜居城市”概念另一种全面而科学的理解。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