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如何找回个性与灵魂?
admin
2004-09-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据媒体报道,我国有182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约占全国667座城市总数的27%。笔者无意笑话这些城市的痴人说梦,因为走在中国许多城市的繁华街道上,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同样的错
据媒体报道,我国有182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约占全国667座城市总数的27%。笔者无意笑话这些城市的痴人说梦,因为走在中国许多城市的繁华街道上,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同样的错觉:不知此时身在何处。中国大部分城市的高层建筑、道路似乎都是“孪生姐妹”,没有各自的城市个性,区别不过是看谁的大饼摊得更大一些罢了。
国内城市中,处处设置栅栏的街道、徒劳攀登的过街天桥、遍地开花的开发区、刺眼眩目的玻璃幕墙、凶神恶煞的石狮子以及劣质城市雕塑,不一而足,让人眼乱闹心。“克隆”使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失去了文化个性,文化的趋同性渐渐尘封了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在竭力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同时,我们的城市却深陷计划经济时代的泥潭——全国一个样。
个性缺失是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最大弊端,亟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突出了个性和特色,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城市才会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城市建设中当然需要借鉴先进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盲目模仿,依葫芦画瓢。简单模仿只能导致城市建设的雷同、刻板、僵化,无异于走进城市建设的“死胡同”。
笔者认为,造成国内“千城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工业化深刻影响城市化。中国是在加速工业化的同时进行大规模城市化的,工业化追求统一、标准、快速,流水线的特点难免影响到城市建设。二是快餐化使得城市建筑浮躁化。建筑设计是一项艺术创造的过程,是城市产业、历史、文化和精神的建筑语言表达,需要精雕细琢,而现在快餐式的建设既缺乏特色又在一点点破坏城市传统特色。三是平庸化必然伴随庸俗化。如今大跃进式的建设速度需要大批量的建筑师,而许多建筑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不足,“千城一面”在所难免。四是政绩化使得城市风格边缘化。与现在中国城市建设的高速相比,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认识程度、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少数人决定城市风格的决策机制使政绩化需求旺盛,无关痛痒的城市风格被逐渐边缘化。
中国城市要走出“千城一面”的尴尬,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努力营造自己的特色:一是要摒弃盲目克隆的陋习。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城市“同质化”严重,不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的需要,进行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城市规划,而是不假思索地学新加坡、学大连,近千个城市广场一样、绿化一样、建筑一样,毫无个性。二是要注重维护好历史传承。城市的内在支撑点在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环境,一个城市正是依赖于不同的文化传承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是非常珍贵的品牌资源。城市建筑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张扬城市个性,一定要强化城市固有的东西。三是要找准城市的准确定位。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要按照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理念与灵魂。城市定位不能拍脑袋,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全面、立体的眼光,结合区域关系和城市群的坐标,从更深层次来考虑城市的个性与定位。四是制定动态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考虑的是城市长远的计划,着重体现城市与环境变化的关系。而一个发展计划不可能一劳永逸,必然伴随时代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五是要包装推广城市的形象。但是,城市形象的背后必须要有足够的内涵作支撑,必须注重培育相应的产业链。
据统计,中国现有城市667座,城市化率约为36%。专家认为,从中国社会城市化的角度看,在未来15年,中国的城市化要达到50%。在今后的城市化建设中,为避免“千城一面”的尴尬,《城市规划法》第六条规定:“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作为城市规划者、决策者、管理者和建筑师应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立足于城市的文化内蕴进行个性的建设。在高科技时代,多么豪华和精美的高楼大厦都可能被克隆出来,但鲜活的城市个性永远无法被克隆。正像齐白石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城市建设。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