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哈尔滨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admin
2004-09-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省委做出哈尔滨“加快发展,当好龙头”的战略部署,为我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也给建设战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学谋划并加快推进哈尔滨城市建设,是当前和今
省委做出哈尔滨“加快发展,当好龙头”的战略部署,为我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也给建设战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学谋划并加快推进哈尔滨城市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建设战线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未来几年,哈尔滨城市建设要按照省委提出的“大气、洋气、灵气”的全新定位,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松北开发两大主旋律,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和经营城市战略,推动城市建设快发展、大发展,努力把哈尔滨建设成为载体功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丰厚、个性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北方名城。
1.以路桥建设为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在完善城市载体功能上实现新突破。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先决条件,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今后几年,哈尔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以路桥建设为重点,按照构建城市现代化大交通格局、建设交通枢纽城市的要求,重点启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力争用3至4年时间建成长14.4公里的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同时采取合资、合作及BOT、TOT方式,陆续启动轨道交通后续工程,力争用15至20年时间,完成“一环四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实现哈尔滨交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完成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桥和经纬街过江隧道等7座大型跨江桥工程,为松北开发提供交通保证;完成三环路、四环路建设,构筑城市外围交通网;在城市中心区建设7座大型立交桥,解决重要交通节点拥堵,完善城区路网体系。到2009年,基本形成环网相联、地上地下结合、快捷畅通的立体交通体系。同时,重点推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供水、排水、供气、公交等设施建设,完成磨盘山供水工程,实现市民饮水与生产用水分质供应,保证城市发展20年内不缺水;完成城区老化供水、排水管网改造,彻底解决13片低压区群众吃水难和道里、道外部分地区排水不畅问题;加快二环路以外城区管道燃气发展,方便群众生活;增设公交线路,更新公交车辆,方便群众出行。
2.以绿化和治污为重点,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在城市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上实现新突破。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根据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规划要求,今后几年,哈尔滨市要以实施大绿化和治理污染为重点,按照园林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城区与郊区同步推进、大树移植与其他绿化相融并举的工作思路,实行超常规运作,基本建成生态型园林城市。实施清水工程:完成城区“三沟一江”治理,建成5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到2007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基本消除水体污染。实施绿地工程:重点实施“两屏障、三区域和一网络”绿化工程,构筑城市近郊和远郊双重绿化屏障,保护并扩大省森林植物园、太阳岛湿地和天恒山林地三处重点绿化区,完善城区三横三纵绿化网络,形成城郊一体、环网相接的大绿化格局,到2007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实施蓝天工程:完成道里、南岗两大集中供热工程,拆除2000个大烟囱,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以上;建成4座大型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率达到98%,大气质量明显好转,为实现园林城、环保城目标奠定基础。
3.以突出品位和特色为重点,实施景观建设工程,在打造城市品牌、提升知名度上实现新突破。哈尔滨因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自然地理环境、建筑艺术特色,综合形成了特有的城市文化和特色。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城市自然特色和历史文脉,围绕欧式建筑文化、滨江和寒地城市特点,着力打造城市特色品牌。实施“一江一岛”景区开发。高标准完成沿江风景长廊升级改造和太阳岛风景区深度开发建设,配合省里完成松花江大顶子山水利枢纽工程,用3年时间将沿江地区建成我市“王牌”景区。实施保护建筑保护性开发。严格保护并科学开发城区珍贵的欧式建筑,完成中央大街三期整治和索菲亚教堂地区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对现存的圣依维尔教堂等17座教堂建筑进行抢救式整修,辟建阿拉伯世界、欧罗巴风情园、印度一条街、犹太一条街、女人街、巴黎广场、高丽一条街、果戈里大街二期等特色景观,突出欧陆风情建筑文化特色。实施冰雪景观建设。继续挖掘城市寒地资源潜力,精心规划建设一批以冰雪大世界为标志的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景观和设施,打亮哈尔滨冰雪文化品牌。
4.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为重点,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优化城市环境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整合城市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整体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继续把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向贴近群众生活的区域延伸,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实施利民工程,集中整治社区和庭院环境,加快改善市民生活区环境质量;重点整治一批窗口区域和重点街路,进行综合整治和升级改造,提高环境质量;全面完成背街巷道改造、无照明街路灯安装和市政土路铺装,努力为群众创造整洁、优美、方便的生活环境;规范主干街路牌匾广告,整饰临街建筑立面,加强主干街路市容卫生管理,建设一批灯饰景观大道和灯饰景观区,提高路灯亮灯率,创造优美亮丽的市容环境。
5.以危房棚户区改造和新区开发为重点,实施住宅建设工程,在全面提升群众居住水平上实现新突破。目前,哈尔滨市住宅建设正处在由量的增加向质的提高方向过渡阶段。按照城市建设重心向新区转移的指导方针,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道外、太平等危房棚户区改造,力争2006年前基本完成现有500万平方米危棚房改造任务;结合松北、群力新区开发,加快建设现代化居住小区,到2010年,新区住宅建设将达到1500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7.8平方米;推进住宅建设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移,加快建设生态化、智能化小区,提高住宅建设水平,全面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实现城市建设大发展、快发展的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按照省委提出的“高水平搞好规划”的要求,坚持科学性和前瞻性原则,高水平、高质量编制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强化规划指导建设的作用;坚持重大规划设计项目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全面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强化规划执法监督,依法查处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突出规划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二是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全面放开城建市场,政府投资原则上只用于社会公益性非经营项目,逐步退出社会资本有投资意愿的城建领域,对经营性和准经营性城建项目,一律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建设。以城建投资公司为依托,抓紧建立城建一级融资平台,通过BOT、合资合作、发放债券和盘活城建存量资产等方式,广泛吸引国内外资本、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建设,逐步形成多主体投资、多元化建设的新格局。三是深化建设领域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速破解建设领域结构性、体制性的难点。推进建设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建设重心下移,通过市区共建、区建市补等方式,调动各区参与城市建设积极性。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方式改革,成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心,解决政府投资项目分散管理存在的弊端,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建设质量。启动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稳步推行特许经营制度,提高市政行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深化城建系统政企分开改革,组建大型城建集团公司,盘活城建国有资产。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