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铺就彩虹路
admin
2004-09-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9795335277.jpg[/img]《武乡县旅游资源三维立体分布图》[/center] 当今中国旅游业,已从事业接待性阶段步入了产业
[center][img]/upload/news/20049795335277.jpg[/img]《武乡县旅游资源三维立体分布图》[/center]
当今中国旅游业,已从事业接待性阶段步入了产业化市场经济时期,未来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国际地位正处于发展中的变化阶段,如何增强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战略焦点。我省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和文物大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厚重的文化资源;加之全省各地丰富多彩、壮美迤逦的自然资源,可以说,我省的旅游资源在全国各省市中是响当当的,拓展空间非常广。那么,如何使这样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变成旅游产品经济强省呢?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山西风光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目前它不仅是我省惟一被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具有乙级资质的旅游规划设计专业机构,而且也是国家旅游局特别指定的“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的顾问合作机构”。这在除北京、陕西外的周边省市,是绝无仅有的。在采访中,记者对我省旅游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对我省规划旅游产业的前景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
[B]前景广阔重任在肩[/B]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规划的科学指导,实现旅游产业的既定目标,必须建立先规划、后指导、再监督的产业运作模式,以期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我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发展服务。这不仅是我省旅游规划行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求,更是我省旅游产业突破、飞跃的需求。
“山西风光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李江生介绍说:旅游产业规划,作为一个边缘学科中新兴的应用科学,尽管国家出台了产业规划通则及其相关的技术性文件,但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旅游业现有的理论研究、经验模式,还不足以全面科学地解决整个旅游产业的问题。因此,大家都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套成熟而科学的宝典来全面指导运作。从基础领域研究,从信息、经验,从全国、全世界来看,旅游不等于旅游产业,要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发展,得有一条“路”。没有“路”,旅游发展就太慢了,也不科学。根据这种情况,一是全面制定战略并优化整合资源,二是社会协作体制上的深度改革,三是创造一个适合于当地实际情况的旅游发展运行环境,四是构建一个科学的旅游产业孵化运行模式,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指导产业发展。用什么来发展?有什么优势,发展什么?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如何优化调整?经济运行中各种资源元素的配置,包括线路、产品策划、市场运作、社会融资,还有理念,怎么张扬出去,形成一个完整的东西?这是一个大课题,只有通过科学的产业系统孵化,才能把旅游资源加工制造成优良的产品,才能塑造并支撑起我省的旅游产业,形成有吸引力、特色化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打动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让自己的旅游产品迈出省门,迈出国门。
因为长期从事旅游规划的研究和交流,了解全国各地旅游规划的发展态势,面对我省旅游规划产业与别处的发展差异,他显得很焦急:
就我省的规划环境来说,崇洋媚外、跟风现象太重。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我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重大隐患。旅游规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旦定位与主导思想错了,整体策划不到位,战略上一旦投入就是好几个亿,损失比较大。当然这里面也有我省旅游规划单位自身宣传不够、知名度不高等等不利因素的存在。但我省旅游规划单位的发展时间毕竟比较短暂,从市场配合来看,整个产业应有投入资金不到为,规划的好多新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断了档,还停留在理论上,这对产业发展极为不利。
“山西风光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成立两年来,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掌握了全省各地,以及省外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信息、市场动态、行业发展趋势;业已完成了《碛口旅游扶贫项目规划》、《汾河二库项目规划》、《雁门关旅游区规划》、《慕云山生态园规划》、《武乡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20多项旅游规划成果,并得到行业及社会的一致好评,目前已和渥尔夫国际建筑师事务所(澳大利亚)、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结为国际合作伙伴。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
[B]踏遍山河无畏艰险[/B]
看似简单的旅游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但是它背后包含着多少辛酸苦辣,动用了多少专家智慧?只有那些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旅游规划工作者自己最清楚。
“山西风光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组织专家野外考察,已共计6万余公里、1600余人次,踏遍了三晋大地的山山水水,经历过无数次的艰辛与困苦。
《碛口旅游扶贫项目规划》野外考察时,考察队30多人,年龄最大的70多岁,坐船从陕西佳县沿黄河一直漂流到临县碛口,全程60多公里。这在建国以来是第一次。考察队从早晨6时出发,中间在河道中迷航,一直漂流到第二天凌晨1时多才上岸。正因这次考察,在山西一侧发现了“水碉奇石”等非常有意义的一些自然地貌景观现象。
在考察雁门关长城时,由于历史遗产及自然景观的魅力所致,科考专家时有重要发现,造成往返时已是晚上8时多,四周都是绝壁,垂直高度大约300米,地势异常陡峭,几位70多岁的老专家夜登长城,顺长城一直走了将近20公里。
专家们的工作是特别仔细的。在汾河二库的乐乐窝,全国普查文物都未发现的一组明代早期道教石窟,就是中心接受课题后,专家们在进行资源考察过程中发现的。整组塑像比较完整,色彩艳丽,基本没有残损。
“每一次考察都是这样:收集各种信息,然后实地考察,经历好多险情,最后经过20多个专业学科汇总,比如说搞地理地貌的,说一说它的岩层情况、地貌情况;搞人文历史的,看看周边的环境区域的情况;搞历史的,就看看这个地区最早的人类产生、社会建制和历史沿革;搞宗教的,考虑宗教寺庙里的碑、塔、塑像、碑文石刻、摩崖造像;搞考古断代的,像襄汾陶寺遗址、雁门关汉墓群等,都涉及到好几个断代工程。再年长的考古专家也要亲自上去,有时会偶然发现一些地上的、地下的文物。”李江生如是说,“咱们的专家组,在综合考察后便是专业考察,过程中还要细分,发现问题还要补充考察,每一次考察都非常严谨。”
[B]科学严谨实力雄厚[/B]
作为旅游来说,一个景点的自然景观、气候条件、水文地质、人文遗址、地形地貌怎样?景观从视觉上怎么分析,旅游资源怎么使用?潜在价值及发展空间如何?投资效益如何?都要通过具体考察后发现并分析研究。规划者必须用不同层面旅游者的心态去亲身体验,才知道这个旅游资源怎样使用,找到它的卖点。没有这种经历,没有第一手资料的话,规划开发就不会到位。而这些就需要大批的具有极高专业素养的专家学者来完成。
“山西风光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现有旅游学、风景名胜、景观建筑等多学科为一体的专业旅游研究队伍,其中,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博士、硕士50余名,有9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各个都是各自行当里的领头羊。这些专家学者当中,很多就是针对山西区域文化特征来搞学术理论研究的,这些研究成果都是经过几十年才研究出来的。
而且,在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中,目前只有“山西风光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率先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高清晰度卫星影像和区域数字化高程体系,卫星定位数字扫描与地形图对照分析,以及航拍、遥感等,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现代化技术平台。
卫星扫描和旅游资源考察的结合定位,为中心的旅游资源考察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在作汾河二库神龙湖旅游区总体规划等项目时,中心即将这些高科技运用到了实践当中,目的只有一个———做好工作。
实地考察,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高技术手段的运用,会很详细地把一个区域空间的地形地貌和一般游人达不到的地方,通过图片信息,提供第一手资料,再通过分析研究,判断决定容易发现景点的实地考察线路,为证实资源提供一种科学的手段。对节约时间、准确定位来说,比以往的考察手段大大提高。
另外,在规划成果展示上,采用卫星数字、航拍、遥感等先进技术,制作形象直观、虚拟的电子三维地貌动画演示系统,哪里是山,哪里是水,哪里是湖,交通布局,景点功能分区,动态展示,一目了然,直观、具体、到位。
[B]源于设计重在实现[/B]
旅游业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人文思想、精神需求、产品文化、生态环境等许多方面的社会因素发生了系统性转变,旅游更加注重社会要素的全方位优化配置,传统旅游业单元化的纵向发展也已转向跨区域、跨行业横向联合。
当前,我省旅游规划已经出台,现在实施的旅游振兴计划,包括线路整合、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这些都非常好。“山西风光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为了响应、贯彻这个产业的大方向,除了原有的对各旅游资源地的开发进行科学调查评价,制定和修改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区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规划及专业景观设计、研究旅游战略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地方决策当好参谋等的职能以外,现在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打破行政区划,构建“旅游经济地理圈和地理单元”,为实现旅游产业的宏伟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成高密度、高含金量、高品质的旅游产品线路网络空间。
比如,依托大太行资源,跳出现有狭隘的行政区划概念,构件一个“老中华、大太行”的旅游经济地理圈,包括历史人物、典故、民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尽在其中。这个圈内牵涉到3个省(河南、河北、山西),上通北京,下达陕西,8个地级市51个县,其中80%的资源都来自太行山,但是有80%的人口密度却在太行山外缘,你有好的资源,他有好的消费群体,这就是特定的空间地理在区域化整合和区域优势的基础上,要做好市场和资源对应的关系。如能构建成这个大的区域经济地理圈,发挥太行山的门户区位优势,就能推动几个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品牌共享、利益共享,且各有主题特色,各有重点,互不冲突。这样搞起来,3省都在形成合力的同时,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合理发挥;区域化品牌亮了,冲击力强了,操作规范了,跳出了同地域恶性竞争的怪圈,旅游服务实现了优质竞赛的良性局面,各景点互相推动,增加旅客停留时间,形成大的产业区域连动,有望打造知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与全国的同行业相比,我省急需用区域规划来指导各地产业的战略行动,协调解决其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还有很多。山西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内涵,世界级影响力的资源十多处,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国际价值,更没有一个响当当的国际品牌产品打出去!对于此,省内众多专家学者建议:赶快进行要素规划,要素规划是培育市场主体的基础工作,能快速形成集团优势。现在我省急需普查家底,搞清全省资源的数量、种类、地点、空间分布,然后进行等级平定,并编制地图册,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旅游展现的是景观外在的形象,承载的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我省的资源现在还总是停留在静态的表现上,动静结合,体现“人性化、亲和力强的产品”还没有发挥出来。这些形象如何表现,如何塑造?“山西风光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的做法,就是将旅游资源活化,赋予其一种生命,借鉴影视文化艺术、导演的手法,将其产品生命化,强调二维规划向多维的空间规划升级,注重景区视觉分析,注重产品生命活力,通过选择最好的景区资源,输出技术,招商引资,整合资源,制造产品,推动市场,塑造形象,然后整体移交,包括管理方法、运作模式、人财物等等全部实现“产业孵化”的成品移交。
用国内一些专家的话来说,“山西风光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的这种规划运行模式与理念,必将在山西不可取代,国内不可忽视,国际颇有影响。澳大利亚、瑞典的专家就此专程到该中心研讨,就足以说明国内外业界的高度敏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山西风光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有自己的理论和工作路径,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了中国旅游产业的孵化理论基础。通过比较,他们的规划成果是高水平的,手段是全国领先的,规划措施、工作程序是非常严谨的,社会服务是一流的。目前,他们已向社会作出“免费咨询、实地指导、跟踪服务”的公开承诺,这些措施正在与我省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迅速结合,逐步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阔步迈向灿烂光明的彩虹之路。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