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绿城 美丽家园
admin
2002-06-10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一轮历史发展机遇,正以雄健步伐,再一次向这座秀美绿城逼近。
南宁,不仅因是西南出海大通道枢纽中心城市而被外商看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建设管理也宛如一面旗帜,在全国
一轮历史发展机遇,正以雄健步伐,再一次向这座秀美绿城逼近。
南宁,不仅因是西南出海大通道枢纽中心城市而被外商看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建设管理也宛如一面旗帜,在全国飘扬起来。人们开始向这个地处祖国南疆边陲的城市探索出一条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效有序管理城市的新路子,努力营造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家园”行注目礼。
以新理念建设现代首府城市
南宁市在加快经济发展、努力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以建成现代化首府城市为目标,以服务群众惠及百姓为宗旨,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寻求城市建设管理的新理念、新突破,勾画出南宁城市建设的美好蓝图。
经过几年努力建设。如今,南昆铁路已全线贯通。位于大西南地区南下北部湾、走向东南亚的大通道的南宁,正迈步成为大西南经济区、北部经济圈、华南经济圈结合部的战略大枢纽。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001年跑道时,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南宁人民的心中荡漾:2001年12月7日,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城市建设、加快城市管理、实现“136”目标的决定——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近中期目标“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这是南宁市加大城市规划,实现现代化首府城市建设新突破。
“一年小变化”即在2002年,实施“城市建设管理年”方案。通过1年努力,实现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小变化”。
“三年中变化”即通过3年(2002年至2004年)努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建成一批城市标志性工程和城市形象工程;城市管理走上长效管理轨道;实现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变化”。
“六年大变化”即通过6年(2002年至2007年)努力,拉开城市框架;现代化、生态型、山水型“绿城”形象初步凸现,初步建成经济繁荣、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府城市;采取联合国人类居住环境奖;实现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大变化”。
去年是南宁市城市建设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民生路、兴宁路步行街改造工程相继竣工,朝阳溪整治二期工程、城市快速环道进展加快,南湖周边环境整治、邕江堤路园建设和民族大道、朝阳路、江南路景观亮化工程等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136”目标,并把今年定为“城市建设管理年”,确定了100多个项目,投资55亿多元,由此拉开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框架,加大了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
如今,“136”目标在南宁城市建设管理史上将矗起一座丰碑。
以非凡气魄营造绿色家园
南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在探索现代城市管理模式上,明确提出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努力营造绿色家园,确定了城市建设管理“136”目标和确定2002年为“城市管理年”作为规范性文件印发,这是南宁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府创新、观念创新、作风创新以及政府管理功能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突出“解决一个难点、抓好四个亮点”。
“一个难点”就是目前存在的市民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问题。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和首选的目标来抓,搞好城市交通的综合整治,突出解决城市交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1月10日凌晨零时起,随着南宁市停止摩托车入户规定的执行,南宁市“禁摩”工作初战告捷。
今年“七·一”前快速环道要全线通车,年底前要全线竣工打通断头路,同时加快小街小巷改造,从而尽快形成通畅的交通网络。加快对市区主干道的改造。确保通行顺畅,秩序井然。
抓好“四个亮点”,一是搞好民族大道、朝阳路、大学路、江南路的亮化工作;二是抓好南湖及其周边环境的整治;三是抓好邕江两岸堤路园建设;四是抓好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要围绕这4个亮点工程去拓展城市开发建设的空间,带动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塑造首府城市新形象,实现城市的整体升值。
市委、市政府提出,绿化美化亮化向“大、精、深”推进。“大”就是绿化要大规模、大气魄、大手笔,以抓好“快速环道”绿化美化为样板,做到马路修到哪里,绿化美化就到哪里,全面加快南宁绿化步伐;“精”就是上档次,出精品,树形象;“深”就是要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丰富,科技含量高。不断完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点、线、面协调发展。
以崭新姿态迎接美好明天
自从南宁有了“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美称之后,一夜成名天下知。
南宁的未来不是梦。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和南宁创建“中国绿城”的奋斗目标,人们可以看到南宁今后发展的基本走向:一是以现在市区为核心区,加强现有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二是向周边的两县城镇扩散;三是以现在市区为核心区,向东推进30公里,沿凤岭三岸一带发展,向南沿南钦经济走廊发展;四是沿邕江往东方向发展,依山傍水、体现山水特色的4条线:一条坚不可摧的防洪线,一条环境优美的风景线,一条商贸繁华的经济线,一条畅通无阻的交通线。
力争到2010年,按照国务院审批的城市发展规划,把城区建设面积发展到16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150万左右,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努力把南宁建成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连接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对海外特别是对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现代化都市。
南宁——一个走进新世纪的现代化文明城市,如旭日初升,必将光耀于东方地平线上。
南宁,不仅因是西南出海大通道枢纽中心城市而被外商看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建设管理也宛如一面旗帜,在全国飘扬起来。人们开始向这个地处祖国南疆边陲的城市探索出一条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效有序管理城市的新路子,努力营造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家园”行注目礼。
以新理念建设现代首府城市
南宁市在加快经济发展、努力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以建成现代化首府城市为目标,以服务群众惠及百姓为宗旨,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寻求城市建设管理的新理念、新突破,勾画出南宁城市建设的美好蓝图。
经过几年努力建设。如今,南昆铁路已全线贯通。位于大西南地区南下北部湾、走向东南亚的大通道的南宁,正迈步成为大西南经济区、北部经济圈、华南经济圈结合部的战略大枢纽。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001年跑道时,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南宁人民的心中荡漾:2001年12月7日,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城市建设、加快城市管理、实现“136”目标的决定——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近中期目标“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这是南宁市加大城市规划,实现现代化首府城市建设新突破。
“一年小变化”即在2002年,实施“城市建设管理年”方案。通过1年努力,实现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小变化”。
“三年中变化”即通过3年(2002年至2004年)努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建成一批城市标志性工程和城市形象工程;城市管理走上长效管理轨道;实现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变化”。
“六年大变化”即通过6年(2002年至2007年)努力,拉开城市框架;现代化、生态型、山水型“绿城”形象初步凸现,初步建成经济繁荣、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府城市;采取联合国人类居住环境奖;实现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大变化”。
去年是南宁市城市建设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民生路、兴宁路步行街改造工程相继竣工,朝阳溪整治二期工程、城市快速环道进展加快,南湖周边环境整治、邕江堤路园建设和民族大道、朝阳路、江南路景观亮化工程等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136”目标,并把今年定为“城市建设管理年”,确定了100多个项目,投资55亿多元,由此拉开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框架,加大了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
如今,“136”目标在南宁城市建设管理史上将矗起一座丰碑。
以非凡气魄营造绿色家园
南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在探索现代城市管理模式上,明确提出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努力营造绿色家园,确定了城市建设管理“136”目标和确定2002年为“城市管理年”作为规范性文件印发,这是南宁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府创新、观念创新、作风创新以及政府管理功能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突出“解决一个难点、抓好四个亮点”。
“一个难点”就是目前存在的市民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问题。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和首选的目标来抓,搞好城市交通的综合整治,突出解决城市交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1月10日凌晨零时起,随着南宁市停止摩托车入户规定的执行,南宁市“禁摩”工作初战告捷。
今年“七·一”前快速环道要全线通车,年底前要全线竣工打通断头路,同时加快小街小巷改造,从而尽快形成通畅的交通网络。加快对市区主干道的改造。确保通行顺畅,秩序井然。
抓好“四个亮点”,一是搞好民族大道、朝阳路、大学路、江南路的亮化工作;二是抓好南湖及其周边环境的整治;三是抓好邕江两岸堤路园建设;四是抓好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要围绕这4个亮点工程去拓展城市开发建设的空间,带动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塑造首府城市新形象,实现城市的整体升值。
市委、市政府提出,绿化美化亮化向“大、精、深”推进。“大”就是绿化要大规模、大气魄、大手笔,以抓好“快速环道”绿化美化为样板,做到马路修到哪里,绿化美化就到哪里,全面加快南宁绿化步伐;“精”就是上档次,出精品,树形象;“深”就是要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丰富,科技含量高。不断完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点、线、面协调发展。
以崭新姿态迎接美好明天
自从南宁有了“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美称之后,一夜成名天下知。
南宁的未来不是梦。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和南宁创建“中国绿城”的奋斗目标,人们可以看到南宁今后发展的基本走向:一是以现在市区为核心区,加强现有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二是向周边的两县城镇扩散;三是以现在市区为核心区,向东推进30公里,沿凤岭三岸一带发展,向南沿南钦经济走廊发展;四是沿邕江往东方向发展,依山傍水、体现山水特色的4条线:一条坚不可摧的防洪线,一条环境优美的风景线,一条商贸繁华的经济线,一条畅通无阻的交通线。
力争到2010年,按照国务院审批的城市发展规划,把城区建设面积发展到16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150万左右,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努力把南宁建成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连接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对海外特别是对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现代化都市。
南宁——一个走进新世纪的现代化文明城市,如旭日初升,必将光耀于东方地平线上。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