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大沙漠水库”滴水全无
admin
2004-08-10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甘肃民勤红崖山水库,被誉为亚洲第一大沙漠水库。这个有着“沙海明珠”美称的生命工程,却在仲夏季节迎来了它最痛苦的一刻——干涸。甘肃民勤是我国西北风沙线上的桥头堡,长
甘肃民勤红崖山水库,被誉为亚洲第一大沙漠水库。这个有着“沙海明珠”美称的生命工程,却在仲夏季节迎来了它最痛苦的一刻——干涸。甘肃民勤是我国西北风沙线上的桥头堡,长期的缺水将会导致民勤绿洲消亡。民勤绿洲不保,武威、金昌将唇亡齿寒,甚至河西走廊也会被拦腰折断。这并非危言耸听。
沙情旱情摧毁“沙海明珠”
7月20日,记者来到民勤红崖山水库大坝,只见偌大的水库已是滴水全无,持续干旱的床面上干涸的裂缝到处可见,裸露的库面,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与红崖山毗连的黑山头上,种植的松、柏、丁香树等,因为缺水而变得无精打采。
“由于水库干涸,原来装置的一台抽水泵派不上用场,只能靠三轮车拉运水给这些娇贵的树浇水。”一位水库管理处的职工告诉记者。他还说,县上给他们下了死命令,养不活黑山头上的这些树,拿他们是问,并扣他们的工资。
如果仅仅是为了成活黑山头上的那些树,问题倒没有那么严重。严重的是,这座民勤县境内惟一的一座调蓄水库,肩负着全县的人畜饮水和近70万亩耕地的灌溉任务。水库的干涸,让世代生活在两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夹缝中的民勤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也许很难再有一个县如民勤县一样,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地占去了总面积的91%,绿洲面积仅为9%。其中可耕地90多万亩,因为干旱缺水的原因,实际耕种的面积只有60多万亩,三分之一被弃耕。民勤人一直在不懈地播种着绿色,以抵御沙漠的进攻和吞噬。他们年复一年地种树、治沙,治理了一个又一个风沙口,还涌现出了像石述柱、邱佳美这样的治沙模范,但沙漠还是让民勤人不能停下永远忙碌的脚步。
民勤县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民勤沙患历史悠久,危害深重。近百年间,流沙埋压村庄6000多个,农田近40万亩,明长城、青松堡、三角城等遗址都被淹没在浩瀚的沙漠中。
据水库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近年持续干旱,库区周围大片的林木和草场死亡、枯萎,沙漠前沿的地表也变得疏松,流沙开始向水库推进。现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离水库不过一公里,最近的甚至只有几十米。风沙不仅损坏水库大坝,还大大缩减了水库的容量。水库管理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每年沙尘暴会将35万立方米的沙尘填入水库,红崖山水库的平均深度已减少近2米,库容量已由当初的1.27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9700万立方米,淤积量达3000万立方米,平均年淤积量近80万立方米。随着泥沙的大量淤积,有效库容量迅速减少。
沙情如此,旱情更不容乐观。去年11月至今年4月5日,民勤连续无降水达151天,出现了严重的冬春连旱。4月6日至目前,尽管出现了9次降雨过程,但雨量太小,均为无效降水,未能有效缓解旱情,至7月12日累计降雨量只有11.4mm,比去年同期降水量73.2mm减少84%,比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40mm减少72%。由于干旱少雨,大风天气增多,地面蒸发量较历年增大20%。一位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即使有一些少量的降水,也很快会蒸发和渗漏掉,太阳一出来,就几乎看不到降雨的痕迹。”干旱少雨,直接导致石羊河上游来水大幅减少,旱情严峻,几十万亩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
而水库的干枯,更加重了旱情的严重。作为一个全国罕见的干旱县份,沙情的防治,旱情的缓解,全依赖一座水库的保障,水库无水,让民勤人几乎无法用语言来诉说面对的这一切。
河西走廊面临危险
由祁连山融雪汇流而成的石羊河一直是甘肃民勤的生命源泉,这条缓缓流淌的河流,滋润着大半个甘肃武威市,更滋润了它下游的甘肃民勤县。如今,这条丰腴的河流也渐渐开始出现断流和水量急剧减少的情况。
上世纪50年代,石羊河上游来水年径流量达6亿立方米。到90年代,已不足2亿立方米,2000年后仅为6800万立方米。40年间,流域人口增加了,牲畜的数量翻了几番,水却与日剧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石羊河的年径流量减少和下游近年出现的断流,与上游的拦截用水有着莫大的关系。武威市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仅在石羊河上游,就先后建了大大小小9座水库,上游用水量加大,直接导致下游红崖山水库不能保证入库水量的季节性使用。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气候逐渐变热,祁连山雪线不断升高,上游来水也开始出现断流情况。不仅仅是红崖山水库面临干涸的问题,其他一些水库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库容剧减甚至干涸的危险。
据民勤县政府提供的一份资料,今年1月1日至7月12日,石羊河径流入库只有2400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4673万立方米减少49%。民勤今年春夏灌期仅一次河水灌溉面积只有19万亩,不足总面积的20%。其他作物灌水只能全部依赖地下水灌溉,致使井灌负荷重。而湖区苦水区只能用矿化度非常高的地下水灌溉,造成死苗现象突出,产量明显下降。
在上游来水不断减少的同时,民勤人开始靠打井来解决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从70年代开始,水资源危机显露端倪时,民勤就开始打井采水,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井越打越多,越打越深,由几百眼到几千眼,进而到上万眼;由几米、十几米到上百米,进而300米。年提取地下水近6亿多立方米,致使地下水位以每年0.3米至0.8米的速度下降,矿化度也以每年0.2克/升的速度上升,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克/升以上。现在,湖区及红沙镇等乡镇,地下水已不能用以灌溉,人畜饮水也发生困难。
有人做过统计,民勤到目前已打了18600多眼机井,目前使用的有1万多眼,光深水井就有6000多眼。民勤县水利局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地下水超采等于是慢性自杀,可不打井怎么办?民勤60万亩耕地中40万亩几乎是靠地下水灌溉的。”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造成的结果是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升高,水质变坏,给土地的退化、沙化进程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民勤全县耕地面积已从原来的103.28万亩减少到目前的60多万亩,湖区10万多亩水歇地弃耕,近18万亩耕地因缺水而荒芜,生态质量面临严峻的挑战。长此以往,民勤的绿洲将会在人们的眼中变得越来越小,甚至被一寸一寸的沙丘吞没。有人说,甘肃民勤是我国西北风沙线上的桥头堡,如不采取断然措施,境内地表枯竭和地下水严重缺乏之日,将是民勤绿洲消亡之时。民勤绿洲不保,武威、金昌将唇亡齿寒,甚至河西走廊也会被拦腰折断。这也许并非危言耸听。
调水价格太贵农民拒绝灌溉
于1958年10月开工建设的红崖山水库,给极度干旱的民勤带来了绿色,带来了希望。40多年来,民勤人靠这个惟一的水利调蓄生命工程维持着农业灌溉和3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尽管地下水的开采使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水库水量不足时的需求,但水库在民勤人的心目中却比什么都显得重要。石羊河的断流,加上持续的干旱,再度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水库缺水怎么办?
水库管理处的李琚文告诉记者,2001年景电二期延伸工程竣工,其主要目的是向民勤调水。但由于调入水价的成本太高,库区的农民已经难以承受调高水价的重负。他说,2000年以前,农民灌溉用水,粮食作物为0.08元/立方米,经济作物为0.10元/立方米,按每亩地180立方米的用水量来算,一亩地的水价在15元左右。自从2001年黄河水开始调入红崖山水库后,每立方米的灌水由原来的0.08元和0.10元涨到了0.258元。这样一来,每亩地上无形中增加了三十几元。因为水价太高,许多农民开始拒绝引水灌溉,而普遍采用机井灌水。
对于水价调高的原因,李琚文说,黄河水通过景电二期延伸输送到民勤红崖山水库时,从甘肃古浪的南北分水闸口到水库有120公里的距离,其中60公里为洪水河河道,水流经过此段时近40%的流水将会蒸发、渗漏,实际利用率只有60%多一点,而这40%的损失全部由民勤来承担,提高水价也就势在必然。
投资了3亿多元的景电二期调水工程,从目前看来并没有给民勤带来深刻的变化。红崖山水库照样干涸了,靠年降水量仅为几十毫米的雨水解决如此严峻的现实问题是不切实际的。而黄河水何时才能实惠地惠及民勤?甘肃省水利厅规划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景电二期调水工程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很大的资金。目前最大的困难是黄河水引入红崖山水库途经60多公里的沙漠古河道,流水渗漏、蒸发严重,这是个关键环节。目前对这段古河道的治理工作正在规划阶段。
红崖山水库的
标本意义
让我们记住这个已经干涸的水库。
红崖山水库大坝总长8060米,总库容达9930万立方米,库水面积为25平方公里,设计库容1.2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为98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90万亩。水库于1959年5月首次拦蓄洪水,1990年2月28日,水位最高达到1482.49米,相应库容8129万立方米。
如今,这个著名的沙漠水库已经滴水全无。
但愿红崖山水库之“痛”,“痛”在一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高前兆研究员认为,红崖山水库的干涸,关键是石羊河断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红崖山水库的遭遇。从整个河西走廊来看,所有源于祁连山的内陆河都会遇到这个问题。黑河、金塔河、东大河已经出现了源头水和径流量减少的现象,武威盆地近年来由于灌溉面积增大,其他用水量激增,地面水95%以上已经开采,地下水开采量也超过85%以上,很显然,如果不加限制或没有理性地开采,会加重水资源的危机,同时会引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造成生存危机。
红崖山水库的遭遇,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无疑将成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标本,它让更多的人看到,水的问题与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如此地密不可分和互为一体。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