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能影响经济发展 重庆节能建筑艰难起步
admin
2004-07-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一方面是能源紧张成为焦点问题,另一方面却是节能建筑的推广举步维艰,而随着重庆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出台,重庆建筑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随着重庆被列为我国建筑
一方面是能源紧张成为焦点问题,另一方面却是节能建筑的推广举步维艰,而随着重庆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出台,重庆建筑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随着重庆被列为我国建筑节能试点城市,本月,一条令重庆建筑业界震惊的消息又从市建委传出:消息称,前不久出台的《重庆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于2005年强制执行。这就意味着,届时,“不节能的住宅将不得上市”。一时间,重庆建筑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拷问。市建委人士认为,结合当前日渐突出的能源危机问题,节能建筑的推广在我市已刻不容缓。
重庆建筑不节能
据悉,节能建筑已在重庆走过了七个年头,但重庆使用节能技术的住宅占当年竣工的住宅不到5%的数据却记录着重庆节能建筑7年的艰辛之路。用重庆市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沈李智的话来讲,虽然我市一直在致力于节能住宅的推广,但7年来,重庆节能建筑的发展之路显得尴尬异常。
沈李智告诉记者,在重庆,由于现在95%以上的建筑本身无法实现夏凉冬暖,使得重庆市的住宅能源消耗巨大。冬天使用电暖器,一次能源利用率仅有30%,大量浪费电能;而炎炎夏季一到,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平均每户居民的空调用电量已达500-2000度。据说,有的住宅小区,配电系统年年增容改线,但仍满足不了采暖空调用电负荷的增长速度。而建筑耗能的典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首推我市某百货大楼,其2000平方米的全透明玻璃幕墙应该是节能建筑上的一个败笔,虽然它很好地解决了光污染问题,但与其他大商场比,其单位面积的空调费要高很多。“一味追求建筑设计效果,而忽略建筑上的节能环节已成为重庆建筑的一个通病。”
在市建委提供的一份统计资料上,记者看到,目前,重庆市现有城镇住宅面积约9000万平方米。这些住宅中真正节能的不会超过500万平方米,而这些住宅所消耗的能源占整个社会能源消费的27.6%。
“建筑的高能耗已直接影响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沈李智说。
多米诺牌已倒下
沈李智的话并非夸大其词,与他的话直接呼应的是从2003年夏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电荒。2003年夏我国南方19省市拉闸限电,一时间,缺电阴影笼罩大半个中国。而这场大面积夏季“电荒”前脚才走,今年全国性的夏季“电荒”后脚又不期而至。在很多城市,蜡烛和应急灯的生意正日益火爆。重庆也采取了关闭部分夜间景观灯、拉闸限电等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这种危机。
沈李智说,“电荒”、“煤荒”、“油荒”,就像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个接一个地在国人面前突然倒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空调降温还不够
“节能建筑的有效推广可以直接缓解目前普遍存在的能源危机。”7月20日,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会长涂逢祥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毫不隐晦他的观点。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三倍以上。2003年全国空调高峰负荷已达到4500万千瓦时,相当于2.5个三峡电站建成后的满负荷出力。按照目前建筑能耗水平发展,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接近11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出力。
涂逢祥认为,如果从现在开始对新建建筑全面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时(大约接近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相应可减少电力建设投资约6000亿元人民币),能源紧张状况必将大为缓解。
而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重庆这个赫赫有名的火炉城,空调已由1993年百户拥有8台上升到现在的111台。“显然以重庆的气候特征,仅仅通过空调来改善降温是不够的。”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场营销部人士说,如果全市空调盛夏都调高1度,至少减轻电力负荷30万千瓦,对于目前的电力缺口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所以,改变居住的热环境问题、推行节能住宅势在必行。
[img]/upload/news/2004722171626321.jpg[/img]
建筑不节能,极大地增加了能源的负担
难以消除重重壁垒
建筑成本推高
一方面是能源紧张成为焦点问题,另一方面却是节能建筑在我市的推广举步维艰。7月21日,重庆市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沈李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建筑节能目前在我市推进迟缓,与各方面的认识不到位有极大的关系。
首先是开发商对此认识不够。沈李智告诉记者,节能建筑增加了建设成本。比如节能建筑采用多孔空心砖,双层中空的塑钢窗,比一般的砖头、玻璃贵。多层节能建筑的成本一般要比普通建筑高8%-10%,高层的要高10%-12%,销售价格也会上涨20%左右。“而在几年前我们就四处向开发商推介节能建筑,大多数开发商都不积极。沈李智说,“建筑成本虽然有一定程度增高,但从长远来看,4-7年节约的能耗就可以收回多支出的费用。”
只注重户型变化
消费者对节能建筑认识不够,也是推广不开的原因之一。沈李智告诉记者,他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消费者只考虑户型、采光,对通风等因素考虑不够。住过老房子的人应该有印象,门上面一般都有一扇透气的窗,而现在的建筑取消了这扇窗,门窗一关,就只能靠空调通风,其实对健康不利。
不被人注意的领域
其次是整个社会对节能建筑认识不够。沈李智认为,在资源紧缺、节约资源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建筑节能仍是一个不大为人注意的领域。其实,建筑节能有着相当大的潜力。据介绍,建筑已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民生能耗并列,成了最主要的耗能领域之一。与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市同样面积的建筑要实现相同的采暖、制冷等效果,耗能量需发达国家的3倍。
鼓励政策缺失
对于节能建筑的推广难题,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会长涂逢祥教授认为,除了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之外,我国高能耗建筑大量存在,还在于缺乏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及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国家对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支持力度不够;现行的供热收费制度阻碍了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消费者、开发商、建筑从业人员以及各级官员都要尽快补上这一课,政府对建筑节能工程应采取激励优惠措施。如北京、天津对设立建筑节能与墙改专项基金给予补助,减免墙改保证金、减征配套费、营业税等。涂逢祥教授认为,重庆虽然已有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暂行办法》,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为地方法规和法律。
产品不太成熟
“技术和产品的不成熟也是节能建筑难以推广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重庆华新国际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设计部曹海瑛说。曹海瑛认为,目前,已出台的法规及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节能只有总的要求和使用的局限范围,难以推广到不同的建筑类型。
在曹海瑛看来,节能技术与产品的确存在短板,主要表现是目前我国采用的建筑节能产品高科技含量较低,节能率不高,又多是常规的建筑节能产品,如空心粘土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等,高科技的高效保温建筑材料的开发应用范围较窄。建筑与设备设计不协调,造成节能建筑不节能。
多头并进 突破重围
7月20日,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会长涂逢祥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要改变重庆节能建筑的尴尬现状,除了提升各方面的认识外,必须以多头并进的突围模式,突破技术和政策壁垒当是首选。因此,加强建筑节能从业设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增强节能建筑设计与环境质量相统一的迫切感和责任感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方面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建筑设计是否达标的重点考核项目,建筑师应率先执行有关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结构师和设备师及建筑师之间应互相学习,密切协作,共同实现节能建筑设计的真正统一,确保节能设计的质量。”涂逢祥说。而针对重庆存在的技术短板现状,涂逢祥则提出应当开发并推广适合国情的计算机节能分析软件,建立节能研究检测中心及实验室,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实验,进行优化和对比,使建筑成为真正的节能建筑。
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立法和行政监管力度,根据建筑节能在不同区域的特定环境逐步完善有关设计、施工建筑节能规范与标准。在这一方面,重庆已经有了相当大的突破。
而在突破政策壁垒方面,涂逢祥的思路是,政府应采取经济鼓励政策,制定节能建筑和新型建材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对节能达标的建筑,在贷款、贴息上给予政策倾斜。对既有建筑则应全面规划,分期分批地实施节能改造,以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