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源整体规划方案日前公布
admin
2004-07-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上海市规划局日前公布了上海外滩源的整体规划方案,从某种层面上看,一直备受关注的外滩源整体项目正式浮出水面并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外滩源不仅将会成为上海继南外滩、北外
上海市规划局日前公布了上海外滩源的整体规划方案,从某种层面上看,一直备受关注的外滩源整体项目正式浮出水面并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外滩源不仅将会成为上海继南外滩、北外滩之后的又一滨临黄浦江的标志性区域,也将会重现老上海的历史文化风格。
外滩源地处外滩天际线的起点,新建筑与旧建筑交汇于此,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话之处。这里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现存有14幢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和一批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历经岁月沧桑的中外经典建筑。同时,这里也是上海现代城市的源头,近现代的金融业、贸易业均从这里孕育发展并走向壮大。新一轮“黄浦江两岸建设”及“世博开发”将外滩源地区推向展现城市风景的最前台。
正式公布的外滩源规划,充分尊重和利用自身和周边关联区域的人文、历史、地理、生态及旅游等资源,深入挖掘其综合价值,在重现其特有风貌的同时,将现代建筑及功能融入其中。外滩源以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为核心,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标准、上海特色的都市休闲综合体,其功能定位主要是旅游、文化、商业、娱乐四大类。
从整体设计上分析,外滩源地区有两个“前沿阵地”:一是公园,苏州河和黄浦江;另一前沿是交通便利的街道和新建城区。中央地带则将面目全新,这里应集中设置各类重要功能设施,以活跃白天的运作和丰富夜生活。
外滩源规划的突出之处在于配置了一系列广场,若干特殊功能设施,以及在其四周设置的具有历史风貌的建筑群。
其设计风格别具一格,使在步行区漫步或驻足的行人心旷神怡,产生一种愉快的怀旧感。经过翻新的现存建筑,被保护的沿街立面,和新造建筑物,使外滩源地区成为一个小巧玲珑、结构紧凑的城市中心。
[B]这里,是新的历史的中心[/B]
意大利的著名设计师格里高蒂先生(外滩源方案设计者之一)
外滩源的规划是把欧洲古建筑保护的经验带给上海。将意大利以及欧洲古建筑保护的经验带给上海,规划提供的不完全是建筑设计,更多的是城市和城市环境设计,其中考虑的重要内容是保护旧建筑与建造新建筑的关系。这种设想是,把外滩源设计成一个新的历史的城市中心。外滩源将成为上海的一个被人们重新发现的心脏地带,居民可远离喧嚣的高楼大厦,享受黄浦江和苏州河的壮观水景,享受崭新的区域风光,得到一个静谧安宁的都市生活环境。
[B]加拿大SY建筑师事务所张晟建筑师[/B]
法国的塞纳河从11至12世纪就沿河发展起来,从此历代国王大兴土木,相继建成教堂、博物馆、桥梁等各种建筑,不断向外扩张蔓延,才成就了今天的巴黎。从这个意义上讲,塞纳河可谓是巴黎的发祥地。
而黄浦江也是上海的发祥地,特别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各国资本家纷纷在外滩旁边造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为外滩的建筑特色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并没有很好地保护这片历史的遗留,因此不同于法国塞纳河的是,我们更需要先保护好这些古建筑,才继而发展它的水岸经济文化。西方发达国家已逐渐从唯利的盲目拆建,转向了以保护性改造为主的旧区开发。
从表面上看,外滩源是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改造、更新,其投资花费比夷为平地重建要大得多,而且夷为平地可以大幅提高地段的容积率,开发者应当更倾向于推倒重来。但如果把开发的眼光放得深远一些,便可发现,通过对“外滩源”地段这样的历史建筑群进行保护性开发,能大大提升这一地段的“身价”。加上“外滩源”地段有着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如果保护性开发适度得体,必将渐渐显露出不可估量的潜在经济价值。
当然在规划上,我们运用了许多国际上的,特别是发达国家中,如法国、英国等地的水岸开发模式,即:将水岸打造成一条休闲街区,集餐饮、小憩、休闲、观光为一体。国际上众多的水岸开发,都有这样的模式,特别是在绿化方面都做得很好。人们看到水,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将水景和自身的感受结合在一起,移步易景,达到和自然和谐的地步。但是,我们要看到,塞纳河和泰晤士河已经有了这么多年的历史,这样闻名世界的景观河流并非是一天两天造起来的。国内外大城市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和趋势说明,关键是要积极推动区域统筹管理,兼顾多方利益,
谋求种种复杂的区域问题的协商解决。提高区域综合管理手段,用规划设计,充分整合区域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联合投资,共同建设。另外,我们不能全盘照抄国外优秀的水岸设计,必须跟自己的城市文化结合起来,应让人们感受到上海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另外,泰晤士和塞纳河都含有很高的艺术成分在里面,但是上海的艺术成分似乎是少了一点。
[B]规划结构[/B]
外滩源地区分为四个地带:东部设置一个公园,与黄浦江和苏州河合流处花园密布的三角地带连接。
西部集中建造各类建筑物,周边地带建筑物应连成一片,向公园伸展,围绕原博物馆路布置。
第三部分为滨水地带,末端为一个滨河广场,上面建造一座大型休闲娱乐设施。
第四个地带为西南面的街区。一条东西向的轴线,与南北排列的四个广场相交,这条轴线的一个功能是横向连接各地带建筑物和公园,另一个功能是越过街道,使建筑物密集的外滩源与本区的公园及黄浦江有机融合。
[B]规划重点[/B]
突出本地区的历史文脉特征,以恢复历史原貌为出发点,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通过环境整治和建筑功能置换,挖掘地区潜在价值,建设高品位的商业休闲空间。
改造后的外滩源将会包含高档的商务、餐饮、办公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保留一个真正城市中心的功能,而不是单纯的CBD或者商务地区。其中,有一定比例的酒店式公寓,此外还会有电影院、办公楼、商铺、以及博物馆等设施,每天24小时都有可供消费活动的场所。
[B]规划特色[/B]
改造后外滩源地区内的新造建筑高度都不会超过旧建筑,楼高控制在4-8层之间。而外滩源的现有旧建筑,除了14座保护性历史建筑以外,不会被全部拆除,有一部分会保留其外立面。
外滩源内的旧建筑的改造可能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完全保护其原来样貌并进行恢复的;第二类是进行基本外立面和结构保存、内部使用功能进行更新的保护性建筑;第三类则是外立面因为独具特色而将被保存,但内部结构会被全部拆掉重建。此外,根据整个地区的总体风貌,部分在形体和外立面等方面与周边环境、风貌不和谐的建筑物将会被拆除。
[B]外滩源老建筑[/B]
“外滩源”地区目前已有14幢建筑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这些从19十九世纪六十60年代到20二十世纪三十30年代建造的建筑,集中了欧洲古典主义、折衷主义、装饰艺术、现代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采用保护、翻建、新建三种手段整修一新的“外滩源”,今后将是一个惟妙惟肖的“建筑博物馆”。
英国文艺复兴式代表作品:外滩33号
这幢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屋面呈现四坡顶,红色,二层有一个大露台,一层与主楼有廊连接。今后,这座建筑主体可能用作游艇俱乐部。
德国哥特式代表作品:新天安堂
这座由红砖砌成的建筑,最初是一幢具有典型哥特复兴风格尖塔的教堂。历经岁月,如今尖塔已经不复存在。此次改造后,其独特的尖塔将被复原。
装饰艺术风格代表作品: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和真光大楼
位于圆明园路上的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外立面整体线条、比例属装饰艺术风格,但细部造型则有中国传统意味:墙基为须弥座,窗下墙有夔纹图案。室内装修也是中国传统式样。室内进厅呈方形,上有八角藻井。建于1930年的真光大楼,设计者是邬达克。其密集的竖向线条和顶部层层的收分以及几何化的装饰,被认为是极具个人风格的装饰艺术派作品。
折衷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品:中实大楼
位于北京东路130号和虎丘路14号的中实大楼,六层的三段式立面有明显的线脚划分,墙身设竖条窗,底层为厚重的石材,有较深的水平条纹,整体造型沉稳端庄。
[B]外滩源周边环境[/B]
如果再次细分,则外滩源西部是历史的。老建筑将在整修、翻新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留历史原貌。但那些杂乱的电线将不见踪影,空调外机箱也将统一安放至楼顶,百年老楼的真正面貌重见天日。虎丘路上的腾凤里将脱胎换骨为一个新建的博物馆广场,成为这个区域的中心。
[B]东[/B]
东部是绿色的。苏州河沿岸是葱茏的绿化带,外滩33号将按照原先英式风格重建,偌大的草坪尽显都市蓬勃绿意,围绕这个花园的正是苏州河与黄浦江合流处花园密布的三角地带。
[B]北[/B]
北部是亲水的。这一区域将建一个大型休闲娱乐设施,让人在自然和现代的结合中充分享受亲水乐趣,苏州河边的滨水景观休闲街与黄浦江边步行道竞相媲美。
[B]南[/B]
西南是现代的。五星级酒店是这个区域的主角,不论是商务还是观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所。没有车辆,只有行人的脚步声,车辆经过地下通道,停泊在拥有20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内。所有的商店招牌都将规定尺寸大小,恍若一个独立的现代都市园。
[B]地理位置[/B]
外滩源地处黄浦区北部,位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东临黄浦江,北抵苏州河,西倚四川中路,南面滇池路,占地17.06公顷,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深厚的历史底蕴赋予了这片区域无可替代的人文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