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定:建世界旅游之都

admin 2004-06-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624135550225.jpg[/img]采访团的记者对西安的城市规划很感兴趣本报记者 路超 摄[/center]  -以“米”字型干道
[center][img]/upload/news/2004624135550225.jpg[/img] 采访团的记者对西安的城市规划很感兴趣本报记者 路超 摄[/center]   -以“米”字型干道为基础,构筑西安大都市圈,建设六片八河十条路   -发挥科技、旅游、商贸的优势和地区辐射能力,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总体布局分为西安中心城市、西安都市圈、关中城市群三个层次,以大西安带动关城市群   -走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的道路,提出发展历史、关中、特色、生态等文化旅游的思路   西安市城市发展突飞猛进,继上世纪三次总体规划之后,正在进行的第四次总体规划受到了700万西安市民的高度关注。   第四次修编大纲基本确定   早在2002年,西安有关部门就召开了“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并编制了《西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去年,西安市规划局联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总体规划修编大纲方案,并在北京召开专家研讨会,会议邀请吴良镛等10余位著名规划专家进行指导。今年1月,建设部正式批复同意西安市修编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   日前,长江三角洲7城市新闻采访团来西安考察采访,西安市规划局有关领导介绍了第四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有关情况。据介绍,第四次总体规划修编大纲已基本确定。本次总体规划通过分析西安在世界、在全国、在西部的位置,回答了西安具有什么样的城市特色、西安的城市性质是什么、西安的城市空间如何发展、城市总体如何布局以及涉及哪些范围、城市产业如何布局等问题。   旧城将恢复明城文化特色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西安的城市特色是,以“米”字型干道为基础,构筑西安大都市圈,促进关中城市群的形成;形成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空间布局模式;以关中历史文化带为背景,整合西安历史文化四大保护体系;实行新旧分制,疏解旧城功能,恢复明城文化特色,加快新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区,结合山、塬、河、田、城,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建设六片八河十条路,凸显大水大绿大环境。   要建西部最重要中心城市   根据前三次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渐进演变和城市的发展趋势,本次规划确定西安市的城市性质为:西安以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而闻名于世,今后应发挥科技、旅游、商贸的优势和地区辐射能力,促成关中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将西安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中国西部最重要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成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型城市,成为富有东方古都神韵的华夏历史公园、世界旅游之都。   西安发展得越来越大,将来会发展到什么地方呢?本次规划确定,中心城市的发展原则是,拉大城市骨架,优化布局结构,发展外围新区,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建立时代新城,南北拓宽空间,东西延伸发展。整个城市空间发展将拓展为:东连临潼,西接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户县、高陵设区,行政中心外迁。   大西安带动关中城市群   本次规划的范围和总体布局共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西安中心城市,二是西安都市圈,三是关中城市群。西安中心城市是指,以唐长安城为核心区,以城市绕城线为基本轮廓,局部向外少量扩张,东到洪庆,西至纪杨,南至长安,北到渭河,涉及范围包括城六区和长安区。西安都市圈具体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建立“西咸一体化”为主体的都市圈,东到渭南,西到杨凌,北到三原,南到长安。关中城市群是指,以西安为中心,建设以陇海铁路和310国道线为一线、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技术及星火产业为特点的产业经济体系为两带的“一线两带”关中经济区,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韩城、华阴、兴平等关中八个城市在内的城市群。总人口2500万,城镇人口1500万。   城市中心发展旅游商贸   未来产业如何布局?本次规划确定,在中心城市:城墙以内,行政中心外迁,发展以旅游、商贸为主的支柱产业;做精、做强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高新开发区;曲江开发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旅游新区;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现代制造业加工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在外围多个方向,布置大型产业:户县,结合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临潼,发展包括临潼北区和新筑在内的地区,形成以旅游、物流、生物医药、精密仪器制造等为主的无污染的产业经济区;泾河开发区,形成以能源、精密化工、汽车制造、机电为主的产业区;空港区,六村堡、纪杨、草滩农场和机场形成的以加工为主的产业区;韦曲产业园,在曲江与韦曲产业园发展旅游和机械加工等产业;郭杜,发展以大学园区为主的教育产业。   城市建筑强化地域文化特色   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在今后将用精品意识塑造城市整体形象,在强化地域文化特色上下功夫,重点突出文化立市、文化强市的发展思路,凸显西安大旅游、大文化特色,打造旅游精品,形成特色鲜明、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体系。   在建筑上强化地域文化特色,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创造出具有文化品位和独特品格的现代建筑,建构起富有西安特色的新风貌。通过规划引导城市发展,将地域文化要素融入城市建设各个环节,使西安走上一条符合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的道路。   打造世界旅游之都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西安未来将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呢?西安将走一条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的道路,提出发展历史、关中、特色、生态等文化旅游的思路。在历史文化旅游方面,西安将在保护历史文化环境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以旧城区为主的、颇具特色的明清文化旅游区,以大雁塔、曲江新区为主体的唐文化旅游区,以秦陵为主体的秦文化旅游区,并发展相关产业,形成系统完善的历史文化旅游区,弘扬历史文化,成为旅游亮点。   大力发展关中文化旅游,结合关中民俗博物馆的建造,组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和各种城市文化活动,如入城式、环城墙赛跑、黄陵祭祖、户县农民画节等,打造关中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发展地域特色文化,系统开发关中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围绕城市诸多的宗教寺庙、具有现代文化标志的大学园区、研发机构和体现高科技的军工设施,发展宗教文化旅游、教育文化旅游和军工文化旅游,并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城市雕塑、精品景观及文化标识体系,营造特色文化环境,提高城市品质。   保护发展自然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在保护好秦岭北麓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依托秦岭北麓自然生态屏障,规划建设秦岭北麓自然人文生态旅游区;结合城市自然的山、塬、河、田、城的历史地貌特征,以浐河、灞河、渭河流域为主体,形成大水大绿大环境,再现历史上“八水绕长安”盛景,作为休闲旅游观光带。本报记者 舒阳   新闻背景   建国后西安三次修编规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市共经历了三次城市总体规划,每次规划侧重点虽不尽相同,但都有效地指导了西安的城市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西安现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我国中西部地区重点的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加工工业中心。   1.上世纪50年代总体规划五十年代西安编制完成了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1952至1972年),确立了东郊军工城、西郊电子城、南郊文教区和北郊仓库区的城市格局,确定了“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的性质,为西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城市规划1972年人口为120万,用地131平方公里。   2.上世纪80年代总体规划八十年代初编制完成了第二次总体规划(期限为1980至2000年),规划以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保持明城的严谨格局,保护周、秦、汉、唐重大遗址为特点,城市主要向东南、西南两个方向发展,开辟新的功能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该规划的实施构筑起西安现代城市的基本框架。城市规划2000年人口为180万,用地162平方公里。   3.上世纪90年代总体规划九十年代编制完成了第三次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至2010年),重点确定了西安的城市结构和布局形态为: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规划按照“保护古城,降低密度,控制规模,节约土地,优化环境,发展组团,基础先行,改善中心”的原则,主要发展目标是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为把西安建设成为外向型国际化大都市打好基础,再现古长安昔日的辉煌。规划确定,到2010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10万人,城市用地为275平方公里。   目前,西安城市的发展现状主要集中在绕城以内和南郊、长安区以及北郊、未央区,有些地区已突破原规划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