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激情汹涌下的中国新城——对新城建设的理性观察(上)

admin 2004-06-15 来源:景观中国网
  编者按: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增长能量的释放,城市形象、经济拉动的需求等原因,当前新城建设逐渐成为一股潮流。建设新城以分流老城、减少环境压力、促进发展逐渐成为业内人士的
  编者按: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增长能量的释放,城市形象、经济拉动的需求等原因,当前新城建设逐渐成为一股潮流。建设新城以分流老城、减少环境压力、促进发展逐渐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但在汹涌的潮流之中,新城建设也在产业支撑、时代特征、文化延续、运作方式等方面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何认识当前的新城建设,避免错误的建设“冲动”,引导新城建设的正确方向?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撰写了三篇文章,希望能对当前的新城建设有所参考。   [B]从老城走向新城[/B]   47岁的周某是地道的上海人。20年前,他走路去上班,因为单位离家近;10年前,他搬家了,开始骑自行车上班;去年,单位搬到了浦东,于是,每天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和地铁便成了他生活的组成部分。由于“车内挤得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上超市买东西要排队”等原因,最后,周某甚至极端地说:“还是原来的样子好!”——这是一个普通上海市民的声音。   2003年10月22日,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局公布的一份城市规划让周某这个上海人眼前一亮。“规划”指出,为了顺应上海用“新城”来分流中心城人口的举措,新城的数目将从一个增加到三个,包括临港新城、松江新城和嘉定~安亭新城。目前松江新城以极快的速度初显现代都市新城的风貌。   其实像上海这样建新城的大城市在全国不在少数。如南京在老城旁边开辟了一个新城,叫河西新区,计56平方公里,准备花10年的时间,把它建成一个60万人口的新城。目前,河西新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计划在“十运会”召开之时,初步展现一座滨江现代化新城的风采。如杭州,2002年启动钱江新城建设,使杭州长期形成的以西湖为核心的团块状空间形态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心的分散组团式形态,宣告杭州城市发展由“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其他如昆明、济南等,不一而足。   不但是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也开始了新城的建设。如浙江沿海的宁波、台州等,其中台州市从1994年8月撤地建市开始,同步开始开展台州新城建设的规划工作。1995年10月随着台州市行政中心大楼的破土动工,台州新城建设正式拉开帷幕。通过8年的新城建设,一个整洁、优美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己初具规模,其规划布局、建筑水准及环境设施得到来访者的赞叹与好评。   [B]一个必然的趋势[/B]   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一位专家说,改革开放以来,规模快速扩张的城市按照有没有建设新城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建设新城的城市,以上海为代表,包括深圳、青岛、中山、厦门、苏州等;第二类是维持原来单中心结构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广州、济南、福州等国内大多数城市。   “几乎所有跳出去发展的城市都比没有跳出去的城市发展得好。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跳出去发展的城市能够通过城市低成本扩张,增加城市空间的有效供给。”他说。   为他这句话做例证的是,所有高速发展的城市,新区部分的发展速度都快于旧城部分的发展,新区占的比例越大,经济成长就越快。不仅沿海地区如此,内陆地区也是一样,如西安新区面积和人口不到城市总量的十分之一,却带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长春、贵阳也是如此。现在,不仅像济南这样沿海省会开始考虑建设新城,像长沙、重庆、贵阳这样的中西部地区城市也在考虑或已经开始了其新城的建设。   “上海不希望城市规划像摊大饼一样向四面无限延展以增容人口。上海希望直接建设新城来分流人口,缓解中心城压力。新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卫星城,而是依托重大产业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都市。”上海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在谈到新城建设时这样说。   “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新的城市功能和传统的城市功能在发展空间上不断“叠置”,城市内部结构及现状土地利用日渐构成了发展的约束。这种结构性门槛对于城市整体发展的负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拆迁补偿费用占总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二是城市财富的大量破坏和浪费。三是高涨的地价使市中心区各种产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在北京大学第二届“景观设计专业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宁波市规划局总规划师沈磊博士大声呼吁新城建设的必要性。   沈磊博士这样总结当前新城兴起的原因:经济高速发展,增长能量集聚过多,结构门槛日益凸现,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大,公共绿地匮乏、传统街区破坏、交通拥堵、旅游资源萎缩、整体居住环境质量下降、街道与建筑景观渐失特色而流于庸俗化等;在区域一体化趋势中,置身于城镇群中寻求发展空间,如上海通过面向长三角的城市空间结构战略性调整,真正实现多中心、多轴的发展,构筑整体的、更开放的空间系统。而其他城市则纷纷主动承接和放大上海辐射作用;行政区划调整为新城建设带来的契机,如2001年3月,杭州市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同时合并了萧山、余杭两座邻接城市,使杭州市陡然增加了100%的人口和300%的用地规模,杭州终于可以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