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北京城市规划中的历史

admin 2004-05-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不久前的新闻中说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又有了新的进展,这倒使我想起了一段人们不常说起的北京规划历史,其实这段历史在北京城市规划中有着一定的作用,至少局部影响着今日北京城
不久前的新闻中说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又有了新的进展,这倒使我想起了一段人们不常说起的北京规划历史,其实这段历史在北京城市规划中有着一定的作用,至少局部影响着今日北京城西部的布局。 1985年北京建设史书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建国以来的北京城市建设》一书第259页这样叙述:“日伪统治时期,新辟了西郊新市区和东郊工业区,并以长安街为东西新市区之间的联络干线。为此,于1939年新开长安门(今复兴门)和启明门(今建国门),又修筑了长安门至玉泉路以及启明门至现在西大望路之间的道路。” 20年前,我曾关注过长安街的历史。有关史料证明,今天的复兴门和建国门是长安街上两个最关键的节点,它的命名清楚地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们建设新中国的热情,老北京人至今还记得“哈德门”、“平则门”这类有几百年历史的名字,而60年前的“长安门”、“启明门”却早已被人遗忘了,这也证明了人心向背和历史筛选吧。 然而历史是存在的: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北京,进而占领华北。在它控制亚洲、争夺南洋并且争霸世界的整个战略部署中,控制并稳定东北、华北,建立战略后方是重要的一步。因此,在一面掠夺,一面推进伪“满洲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之后,日本侵略者又试图使北京成为它侵略整个中国的重要根据地,为此,它对北京的城市发展布局进行了规划。我有昭和十九年(1942年)版的《北京市街地图》,全开,彩色印刷。除了北京城区图外,这幅图还有“北支(日本人对我华北的称谓)要图”、“四郊名胜图”、“西郊新市街全图”、“西郊新市街”和“颐和园形势图”5个附图。其中《北支地图》我有1937年版的另一幅,《四郊名胜图》我在北京报国寺见过一幅对开彩印的,显然与这幅出于一系。值得注意的是那两幅“西郊新市街全图”和“西郊新市街”图,在这两幅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日伪时期对北京城市规划布局的构想。 这构想大约是,在北京城西,今南礼士路至八宝山,蓝靛厂至小井间有一“中”字形布局,其干线是西长安街,其南北向在今四环路一线为干线,以西为永定路、玉泉路,以东为丰台路、万寿路、翠微路。这个规划的侵略色彩十分鲜明:布局的北部要建“大和广场”,西部建“神社”,南北干线叫“兴亚大路”,西南部的公路铁路则直通占领华北的交通枢纽——卢沟桥。这规划后来由于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抗战的泥潭而半路夭折。 城市规划是有政治含义的,这幅图是一个证明。不过客观地看,它也提供了北京城市规划的一种空间构想,除了对北京西部道路建设以及名称的影响至今以外,在上世纪50年代初,确有一个北京西部新行政中心的规划思路与其空间布局近似(有图为证),然而历史筛选的结果,50年来大家都已经看到了。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