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怀念老北京

admin 2002-06-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住过多座城市,但论变化,没一座赶得上现今一日千里、热火朝天的北京。北京干净多了,河流变深,湖泊变清,街道变宽。古老园林青春焕发,新建园林处处开花。大小寺庙修复一新,新扩机
    住过多座城市,但论变化,没一座赶得上现今一日千里、热火朝天的北京。北京干净多了,河流变深,湖泊变清,街道变宽。古老园林青春焕发,新建园林处处开花。大小寺庙修复一新,新扩机场现代一流。北京人的日子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一切没得说。

    但与此同时,北京失去的也不少。老城区拆迁风风火火,原来还是一片房屋,几天工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价值连城、铭刻人心的建筑转眼间再也找不到了。

    四合院啦,胡同啦,这些普普通通的院落、小径,单个看并不起眼,放在一块看就不得了,它们可是北京的灵魂啊,没有它们,北京也就不成其为北京了。

    四合院住着温馨,构思别致,美观耐看。布局也好,用料也好,都是人们历经数百年摸索总结出来的,极尽上乘建筑之风范。四合院可说是中国对世界文化所做的独特贡献,华人引以为自豪,洋人叹为观止而流连。今日北京四合院大多已年久失修,连像样的暖气、下水都没有,几代同堂,住着确实不得劲。里面的人对四合院没啥感情,时刻盼着搬出来,这我完全理解。但这些房屋其实修一修就可用,大可不必一拆了之。如内部搞精装修,外部原封不动,这样不出几年,四合院肯定会成为最抢手的民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在城建方面犯过大错。我的故乡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就是这样。把成片17、18世纪的老房子纷纷拆除,盖上高高的写字楼、购物中心、停车场、宽街新路。现在90%的斯德哥尔摩人认为这样干是大错特错,原来是老房子的地方现在都冷冷清清,了无生气。

    多亏当时还有一些热血之士,大声疾呼,大力抗议,结果城中一块历史较为悠久的地区幸免“现代化”,保存了下来。这个地区就是现在的老城,此区多为17、18世纪的建筑,有些甚至是14世纪的建筑。上世纪40年代,老城还是破屋陋巷,到处是人,拥挤得很,有头有脸的人根本不到那儿安居。里面的人天天盼着装暖气,安下水。换言之,当时那儿的情形跟眼下北京的情形像极了。

    但是现在斯德哥尔摩的老城已进行过改造,门面外表原封未动,内部加以装修,全部配备暖气、洗澡间、厨房等。对古代大师的建筑之道,从事古建修复工作的专家们要学,要懂,要品味,要尊重。今日老城已是斯德哥尔摩品位最高的居住区。部分老城地区辟为步行区,机动车只允许于上午5点至11点期间行驶。老城满是餐馆、办事处、艺术馆、小买卖,有许多地方每日还需上货,但考虑周密合理,故一切井井有条。老城现在是斯德哥尔摩人气较旺的旅游点,可见尚古还能赚钱。

    不光斯德哥尔摩有老城。几十年前,欧洲城建工作就欠考虑,一窝蜂地搞“现代化”,即使如此,欧洲各国首都还是保留了相当规模的古建区。也正是靠着这些古建区,这些个都城才得以卓然而立。现在欧洲人的共识是现代生活不能缺少过去,现代生活必须崇尚传统。中国人说“古为今用”也是这个意思吧。心血来潮、盲目追求现代化属过时之举,既无意义,又无品位,这种举动的效果往往是来也匆匆,去更匆匆。

    北京老城已被拆了不少,但是如果能从今日做起,把尚在的古建予以保留修复,不再拆毁,则古建的数量仍很可观,仍可让世界眼红。令人遗憾的是,根据现今规划,要对城区进行大规模改造,届时只有很小很小一段老城得以留存下来。

    这留一块,那留一座,这不是个办法。地区要有连贯性,胡同的曲里拐弯正是其引人入胜之处,故要讲整体性。这些地区修复一旧之后可以作为步行区,可以开餐馆,可以建艺术馆。如果斯德哥尔摩的经验有借鉴意义的话,大多数房子应该住人,不然这些地区似会失去人气,缺乏情调。修复工作要慎之又慎,要尊重原貌。上世纪80年代对琉璃厂的那种“修复”千万不要再搞。众所周知,当时是先把整个街给扒了,然后再用现在的材料重建一遍,谁都看得出这是假古董,一钱不值。

    老墙之内的城区部分仅占现北京规划市区总面积的5.9%,对这区区的5.9%还要拆,还要占,盖高楼,扩马路,难道真的有这个必要,非这么做不可吗?

    2008年奥运会之际,北京将吸引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届时光靠一个故宫和周围那点地方怎能容得下。如果老北京就剩下这一点点,那么这个城市似乎跟其他现代大都市毫无二致,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独特的韵味。游客们会问一座名扬四海、气象万千的城市怎会如此这般。

    有人会说我无权写这篇文章,而我要说我有权写这篇文章。因为老北京是(或者过去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为这座城市我相识热恋了20多年。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