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北京,请救救“最后一块湿地”
admin
2004-04-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4110229325.jpg[/img][/center] 《走遍北京》手册如此描写这里的昔日景观:“芦苇丛生,水波荡漾,此起彼伏,犹如浩瀚的
[center][img]/upload/news/20044110229325.jpg[/img][/center]
《走遍北京》手册如此描写这里的昔日景观:“芦苇丛生,水波荡漾,此起彼伏,犹如浩瀚的大海,景色颇为壮观,极具江南水乡特色,整个景区水面清澈,绿色苍茫……”。如今,被称为京东万亩大芦荡的杨镇苇塘湿地已风光不再,北京平原地区最后一块湿地的命运岌岌可危。
北京平原地区唯一幸存的天然芦苇沼泽型湿地———顺义杨镇苇塘湿地(又称汉石桥水库湿地)近日牵动了许多北京人的心。
北京历史上曾遍布湿地,北京城近郊区原本就是一片大沼泽。由于气候和人为的因素,近年来北京湿地在逐渐消失,被称为京东万亩大芦荡的杨镇苇塘湿地已风光不再,原有的万亩芦荡现尚存不足3000亩,在北京这块干旱的土地上,这块仅有的湿地便更显其珍贵———
这里可目睹北京地区难得一见的壮美景观———大片长满芦苇的湿地、连绵的树林、农田、鱼塘和荷花池,上百种鸟类和几十种两栖爬行类动物在此栖息生存,春天还有天鹅光顾。
如今,这最后一块湿地也面临消亡的危险。
早在2001年底,顺义有关部门准备实施旅游开发计划,在湿地周围建设高尔夫球场和娱乐城,后在环保人士的竭力反对下,在林业、环保部门的积极支持下,这块湿地总算被保住了。2002年4月该湿地被市长办公会议批准正式列入北京市市级重点湿地保护名录,并拟申报国际湿地名录;原在湿地周围建设高尔夫球场和娱乐城的规划被否定,代之以计划兴建一个湿地公园。
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在没有进行任何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下,2003年有关部门在该湿地规划区内动工修建一条长40公里、宽20米的公路。该公路从湿地规划区内穿过,有约200米紧贴湿地修建,最窄处距离湿地只有2.8米。目前,该公路基础建设已近尾声,路基土方工程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进行路面硬化,计划今年年底竣工,湿地的命运不容乐观。
据林业部门介绍,这条公路建成后,将给杨镇苇塘湿地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首先,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喧闹的人群引发的噪音和夜间的灯光将打破该地区的宁静,使湿地中的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无法栖息生存;
其次,公路车辆和人群带来的大气污染和对周围水源的截流对湿地将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水质将日趋恶化,水面将日渐萎缩,自我调节的功能将基本丧失,湿地失去了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将逐渐消亡;
第三,公路建成后,湿地的综合功能将逐渐消失,对该地区的生态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作为平原地区的最后一块湿地,它的自生自灭将对整个北京的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湿地是自然界中最富于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对于一个地区的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的保护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对于北京这样一个干旱少雨的城市,杨镇苇塘湿地的存在不仅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而且对优化北京的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有关部门能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救救北京平原地区这“最后一块湿地”!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