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亿基建和奥运场馆项目明年5月招标
admin
2001-12-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当人们还在为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余兴未尽的时候,一场硝烟弥漫的建筑大战却已经悄悄地打响。
外商虎视
“包括体育场馆设计和建设,基本建设等在内的北京奥
当人们还在为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余兴未尽的时候,一场硝烟弥漫的建筑大战却已经悄悄地打响。
外商虎视
“包括体育场馆设计和建设,基本建设等在内的北京奥运项目所需资金,除少数由政府投资外,大部分将依靠市场运作筹措解决。而且无论国内还是外资企业均可进行投资。同时,对一些投资者政府将采取回报补偿机制。”北京市计委有关负责人不久前的明确表态,更让众多中外建筑企业磨刀霍霍决一死战。
面对这块香气诱人的奥运“肥肉”,澳大利亚百和纽特有限公司董事长约翰·贝克先生在一次会议发言中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已经中标2004年雅典奥运的总体规划和相关大型场馆设计,现在要争取北京奥运的商机。”据悉,拥有70年历史的百和纽特是澳洲首屈一指的建筑事务所。
“机不可失”,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商务公使王茂亭直言:“明年2008奥运会组委会要进行招标,如果等到明年,我们可能会失去好机会,所以我们要提前准备。”王茂亭说:“我们接触的300多家中方机构中,有很多已经表示了合作意向”。
据北京市有关方面透露,北京奥运招标工作将于明年5月开始。最近,北京市一位官员也表示,由于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主办权,整个城市基建规划正在进行调整,目前的方案尚未完全出台,但最新的预算已经更改为2300亿元,在原“十五”规划中的1800亿元基础上增加500亿元。奥运场馆的预算280亿元则不包括在内。
在澳洲建筑商摆出一副“拿下”的姿态的时刻,以大型项目见长的法国建筑同行更是毫不示弱。最近,德国三大建筑巨头——旭普林公司、豪赫蒂夫公司和霍尔兹曼公司一马当先。旭普林公司宣称,该公司正在北京和主管部门建立联系,期待着参加今后几个月内的项目公开招标。作为德国最大的建筑公司,曾参加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场馆建设的霍尔兹曼公司一位人士则透露,他们已与中方就体育场馆建设项目进行了接洽。在采访中让记者始料不及的是,霍尔兹曼公司在中国已经成功地参与了包括人们熟悉的二滩水电站、小浪底工程等一批大型项目的建设,而京城赫赫有名的燕莎中心,更是出自霍尔兹曼之手。
据了解,在配套建设的给排水项目方面,享有盛名的美国金州集团、法国的绍尔集团、比利时的西格斯集团、英国的CPL能源公司已纷纷选好目标,准备大显身手。作为中国的近邻又曾于1988年成功举办过汉城奥运会的韩国企业更是踌躇满志。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感觉到,一些国外建筑商虽然志在必得,但他们不无忧虑地表示,他们最大的威胁是美国公司,因为美国人资金更加雄厚。
醉翁之意
看着这么众多的国外建筑商摆出龙争虎斗的架式,人们不禁大问:国外建筑商为什么对北京奥运场馆项目这么兴趣强烈。也许,霍尔兹曼公司北京代表处高级经理桑顿的一席话最能拨开人们的疑团:“这类项目造价高昂,回报丰厚,而且又十分有助于提升建筑商的形象。”正如桑顿所言,一位建筑业人士告诉记者,体育场馆一般全是大型建设工程,预算动辄数亿元,尤其是这类工程能令建筑者的知名度一夜之间大增,成为他们免费的超级巨型“广告牌”。而且,奥运场馆作为全世界的视线中心,对承担场馆建设的建筑商来说,无疑公共宣传效果无与伦比。历届奥运场馆工程成为建筑商们激烈争夺的目标,原因正在于此。
“没有金刚钻,难揽磁器活”,虽然就像一座待挖掘的“金矿”,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据记者了解,这类项目对于建筑商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要求极高,因为这些工程都是必须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完工,工期紧迫。同时,质量也必须达到高标准。如何按时保质完成工程,每个建筑商在伸出争标之手时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
遭遇恶战
离北京奥运公开招标虽然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人们已经隐隐闻到来自建筑市场的一股火药味,在这场你死我活的争夺战中,除了国外建筑巨头们的“自相残杀”,中国本土的建筑企业也令他们不敢掉以轻心。
作为广东最大的建筑企业之一,广州城建的目光一直紧盯着奥运会。据其项目负责人谭先生介绍,早在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起,公司就已经有了进军奥运的思路,今年终于申奥成功,公司的目标也就更明确了,谭先生透露,该公司已经瞄准了一些项目。
广州城建的“同城兄弟”广东梁亮建筑有限公司对奥运工程满怀热情,该公司董事长梁亮表示,今后几年公司将把重心放在奥运工程上。
而据江苏省建筑业的一位人士介绍,自北京申奥成功以来,许多当地建筑公司都在打听到北京建立代表处或者办事处的手续怎么办。可见,急于分一杯羹的心态万分焦灼。
“我们认为在奥运建筑项目上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中国的本土企业”,桑顿表示。他认为,中国企业数量众多,而且成本低廉,在价格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此,北京一位业内人士深表同感,“中国企业的报价往往仅是国外同行的几分之一,依赖廉价优势可以对国外建筑巨头施以强力狙击。
毫无疑问,北京上千亿基建项目和几百亿的北京奥运场馆工程将为中国本土建筑企业与国外建筑企业搭起一座遭遇战平台,不管我们的企业战胜咄咄逼人的国外巨头与否,有一点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建筑业乌合之众云集、僧多粥少的局面会有所改变,大规模的企业间兼并、重组、联合将为期不远。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场中外遭遇战还仅仅是双方间的前哨冲突,主力交锋还在其后。
外商虎视
“包括体育场馆设计和建设,基本建设等在内的北京奥运项目所需资金,除少数由政府投资外,大部分将依靠市场运作筹措解决。而且无论国内还是外资企业均可进行投资。同时,对一些投资者政府将采取回报补偿机制。”北京市计委有关负责人不久前的明确表态,更让众多中外建筑企业磨刀霍霍决一死战。
面对这块香气诱人的奥运“肥肉”,澳大利亚百和纽特有限公司董事长约翰·贝克先生在一次会议发言中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已经中标2004年雅典奥运的总体规划和相关大型场馆设计,现在要争取北京奥运的商机。”据悉,拥有70年历史的百和纽特是澳洲首屈一指的建筑事务所。
“机不可失”,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商务公使王茂亭直言:“明年2008奥运会组委会要进行招标,如果等到明年,我们可能会失去好机会,所以我们要提前准备。”王茂亭说:“我们接触的300多家中方机构中,有很多已经表示了合作意向”。
据北京市有关方面透露,北京奥运招标工作将于明年5月开始。最近,北京市一位官员也表示,由于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主办权,整个城市基建规划正在进行调整,目前的方案尚未完全出台,但最新的预算已经更改为2300亿元,在原“十五”规划中的1800亿元基础上增加500亿元。奥运场馆的预算280亿元则不包括在内。
在澳洲建筑商摆出一副“拿下”的姿态的时刻,以大型项目见长的法国建筑同行更是毫不示弱。最近,德国三大建筑巨头——旭普林公司、豪赫蒂夫公司和霍尔兹曼公司一马当先。旭普林公司宣称,该公司正在北京和主管部门建立联系,期待着参加今后几个月内的项目公开招标。作为德国最大的建筑公司,曾参加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场馆建设的霍尔兹曼公司一位人士则透露,他们已与中方就体育场馆建设项目进行了接洽。在采访中让记者始料不及的是,霍尔兹曼公司在中国已经成功地参与了包括人们熟悉的二滩水电站、小浪底工程等一批大型项目的建设,而京城赫赫有名的燕莎中心,更是出自霍尔兹曼之手。
据了解,在配套建设的给排水项目方面,享有盛名的美国金州集团、法国的绍尔集团、比利时的西格斯集团、英国的CPL能源公司已纷纷选好目标,准备大显身手。作为中国的近邻又曾于1988年成功举办过汉城奥运会的韩国企业更是踌躇满志。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感觉到,一些国外建筑商虽然志在必得,但他们不无忧虑地表示,他们最大的威胁是美国公司,因为美国人资金更加雄厚。
醉翁之意
看着这么众多的国外建筑商摆出龙争虎斗的架式,人们不禁大问:国外建筑商为什么对北京奥运场馆项目这么兴趣强烈。也许,霍尔兹曼公司北京代表处高级经理桑顿的一席话最能拨开人们的疑团:“这类项目造价高昂,回报丰厚,而且又十分有助于提升建筑商的形象。”正如桑顿所言,一位建筑业人士告诉记者,体育场馆一般全是大型建设工程,预算动辄数亿元,尤其是这类工程能令建筑者的知名度一夜之间大增,成为他们免费的超级巨型“广告牌”。而且,奥运场馆作为全世界的视线中心,对承担场馆建设的建筑商来说,无疑公共宣传效果无与伦比。历届奥运场馆工程成为建筑商们激烈争夺的目标,原因正在于此。
“没有金刚钻,难揽磁器活”,虽然就像一座待挖掘的“金矿”,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据记者了解,这类项目对于建筑商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要求极高,因为这些工程都是必须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完工,工期紧迫。同时,质量也必须达到高标准。如何按时保质完成工程,每个建筑商在伸出争标之手时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
遭遇恶战
离北京奥运公开招标虽然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人们已经隐隐闻到来自建筑市场的一股火药味,在这场你死我活的争夺战中,除了国外建筑巨头们的“自相残杀”,中国本土的建筑企业也令他们不敢掉以轻心。
作为广东最大的建筑企业之一,广州城建的目光一直紧盯着奥运会。据其项目负责人谭先生介绍,早在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起,公司就已经有了进军奥运的思路,今年终于申奥成功,公司的目标也就更明确了,谭先生透露,该公司已经瞄准了一些项目。
广州城建的“同城兄弟”广东梁亮建筑有限公司对奥运工程满怀热情,该公司董事长梁亮表示,今后几年公司将把重心放在奥运工程上。
而据江苏省建筑业的一位人士介绍,自北京申奥成功以来,许多当地建筑公司都在打听到北京建立代表处或者办事处的手续怎么办。可见,急于分一杯羹的心态万分焦灼。
“我们认为在奥运建筑项目上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中国的本土企业”,桑顿表示。他认为,中国企业数量众多,而且成本低廉,在价格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此,北京一位业内人士深表同感,“中国企业的报价往往仅是国外同行的几分之一,依赖廉价优势可以对国外建筑巨头施以强力狙击。
毫无疑问,北京上千亿基建项目和几百亿的北京奥运场馆工程将为中国本土建筑企业与国外建筑企业搭起一座遭遇战平台,不管我们的企业战胜咄咄逼人的国外巨头与否,有一点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建筑业乌合之众云集、僧多粥少的局面会有所改变,大规模的企业间兼并、重组、联合将为期不远。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场中外遭遇战还仅仅是双方间的前哨冲突,主力交锋还在其后。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