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倡议创建侗文化生态保护区
admin
2001-12-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湘黔桂三省区相交的青山绿水间,生活着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侗族。这是一个有着多姿多彩文化和独特民族习俗的少数民族。山风淬厉的灵魂,坚苦砥砺的意志
在湘黔桂三省区相交的青山绿水间,生活着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侗族。这是一个有着多姿多彩文化和独特民族习俗的少数民族。山风淬厉的灵魂,坚苦砥砺的意志,一代代人的开辟荆榛,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壮美的人文景观和生命奇迹,他们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侗族人纯朴、善良、乐观、热情,与自然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侗族又是一个富于审美情趣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以多声部合唱的侗族大歌为代表的侗家音乐曾震动了西方乐坛;而以鼓楼、花桥(风雨桥)、凉亭、村寨为代表的侗乡建筑,同样堪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
如画江山培育了侗族人浓郁的山水情怀,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对山川草木充满了情感;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下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形成了他们之间最平实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关心公益,能歌善舞。侗族歌舞中的芦笙舞、哆耶舞等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刺绣、侗锦、银器、竹器、藤器、印染等民族工艺品和服饰,也都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其中不乏民族艺术的珍品。湘西南与桂东北的三江、黔东南的黎坪等地的侗民族地区,在历史上已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面貌完整、独具风采的“侗文化圈”。
这样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生态圈,对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建筑、音乐、美术等诸多学科的研究都是难能可贵的实物例证。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侗民族地区经济还比较落后,优秀的民族文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弘扬,一些历经沧桑的民族文物的保存状况还令人十分忧虑。有鉴于此,不久前在湖南怀化市通道召开的“湘桂黔侗民族文物保护工作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发出倡议:“加强侗文物保护,创建侗文化生态保护区。”
记者在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的通道侗族自治县亲身领略了侗族独具魅力的古老文化。在芋头、横岭、下穴、平寨……古老的侗族村寨依山傍水,穿斗双层干栏式纯木吊脚楼,木质本色、上覆黑瓦;这些建筑掩映在林峦竹树间,极有古风,保存完整。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芋头侗寨为例,4座鼓楼穿插寨中、3座风雨桥跨溪越涧、113座吊脚木楼沿山谷、山脊层叠而上,重屋累居,蔚为壮观,形成一处完整的侗寨景观。
记者一路所见鼓楼、风雨桥各具特色:作为全寨活动议事中心的鼓楼,无寨无之,多者至三四座。始建于清初顺治年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田鼓楼,九层密檐攒尖葫芦顶,两翼歇山顶,其下部两层体量宏大,可容千人;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的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烂鼓楼,歇山顶主楼,重檐式门楼,如意斗拱出跳,连以后楼,周以回廊,是典型的传统民间建筑,明显地受到汉族建筑艺术的影响;还有悬空贴岩的吊脚式鼓楼——牙上鼓楼,可谓各有千秋。
风雨桥的建筑不仅是因为气候多雨,更显示出侗族人的群体互助精神和审美情趣。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的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回龙桥,是一座伸臂廊式和迭梁式廊桥,长60余米,设22廊间,桥体呈弧形。当记者到那里时,正好细雨霏霏,望长桥跨溪,气势如虹。风雨桥形式千变万化,有桥中立亭者,有两侧立亭者,当然更多的还是廊桥,这些风雨桥不仅为行人遮风挡雨,更为江山增色添彩。
与会专家在考察侗文化后,无不赞不绝口。湖南省文物局局长谢辟庸认为:保护好侗文化文物不仅仅是文物部门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的责任。必须坚持落实中央对文物保护“五纳入”的要求,把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地方领导责任制。应该明确:保护文物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专家强调:要积极利用民族文化文物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提高和改善当地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必须注意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旅游发展及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如画江山培育了侗族人浓郁的山水情怀,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对山川草木充满了情感;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下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形成了他们之间最平实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关心公益,能歌善舞。侗族歌舞中的芦笙舞、哆耶舞等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刺绣、侗锦、银器、竹器、藤器、印染等民族工艺品和服饰,也都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其中不乏民族艺术的珍品。湘西南与桂东北的三江、黔东南的黎坪等地的侗民族地区,在历史上已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面貌完整、独具风采的“侗文化圈”。
这样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生态圈,对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建筑、音乐、美术等诸多学科的研究都是难能可贵的实物例证。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侗民族地区经济还比较落后,优秀的民族文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弘扬,一些历经沧桑的民族文物的保存状况还令人十分忧虑。有鉴于此,不久前在湖南怀化市通道召开的“湘桂黔侗民族文物保护工作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发出倡议:“加强侗文物保护,创建侗文化生态保护区。”
记者在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的通道侗族自治县亲身领略了侗族独具魅力的古老文化。在芋头、横岭、下穴、平寨……古老的侗族村寨依山傍水,穿斗双层干栏式纯木吊脚楼,木质本色、上覆黑瓦;这些建筑掩映在林峦竹树间,极有古风,保存完整。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芋头侗寨为例,4座鼓楼穿插寨中、3座风雨桥跨溪越涧、113座吊脚木楼沿山谷、山脊层叠而上,重屋累居,蔚为壮观,形成一处完整的侗寨景观。
记者一路所见鼓楼、风雨桥各具特色:作为全寨活动议事中心的鼓楼,无寨无之,多者至三四座。始建于清初顺治年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田鼓楼,九层密檐攒尖葫芦顶,两翼歇山顶,其下部两层体量宏大,可容千人;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的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烂鼓楼,歇山顶主楼,重檐式门楼,如意斗拱出跳,连以后楼,周以回廊,是典型的传统民间建筑,明显地受到汉族建筑艺术的影响;还有悬空贴岩的吊脚式鼓楼——牙上鼓楼,可谓各有千秋。
风雨桥的建筑不仅是因为气候多雨,更显示出侗族人的群体互助精神和审美情趣。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的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回龙桥,是一座伸臂廊式和迭梁式廊桥,长60余米,设22廊间,桥体呈弧形。当记者到那里时,正好细雨霏霏,望长桥跨溪,气势如虹。风雨桥形式千变万化,有桥中立亭者,有两侧立亭者,当然更多的还是廊桥,这些风雨桥不仅为行人遮风挡雨,更为江山增色添彩。
与会专家在考察侗文化后,无不赞不绝口。湖南省文物局局长谢辟庸认为:保护好侗文化文物不仅仅是文物部门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的责任。必须坚持落实中央对文物保护“五纳入”的要求,把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地方领导责任制。应该明确:保护文物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专家强调:要积极利用民族文化文物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提高和改善当地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必须注意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旅游发展及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